一、坎坷的仕途
汤显祖(1550-1616年)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腐败、黑暗王朝。21岁中举,后来科考一再受挫,34岁才中进士,在南京作太常寺博士。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时政,被贬广东徐文县任典史,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后辞官,隐居抚州临川玉茗堂。
二、徘徊于儒、释、道之间
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观神交多年。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家风影响。祖父40岁后隐居乡村;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启蒙老师徐良傅景仰蓬莱仙境,业师罗汝芳深通神佛吐纳之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信仰。
家君恒督我以儒简,大父则要我以仙游。
三、人生的“至情”论
1、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
“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2、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题词》)
3、“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
四、创作
传奇五种:《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

(一)故事来源
1、志怪小说
陶潜《搜神后记》:晋武都守李仲文
刘敬叔《异苑》:广州守冯孝将
干宝《搜神记》:汉睢阳王收考谈生
2、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南宋光宗时南雄太守杜宝、杜丽娘、柳太守、柳梦梅
3、明代传奇《牡丹亭》
南安太守杜宝、杜丽娘、杜夫人、春香、陈最良、柳梦梅
(二)剧情梗概:
第一出 标目
【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睢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牡丹亭》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进行了加工改编: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将男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下降为穷秀才;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五是由仓促讲述故事到从容展示抒情场景,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二、荒诞情境与哲理意蕴
奇幻无比的情节中产生了一种强悍而热切的情感逻辑,在这种情感逻辑背后,又有一种使它的产生具有必然性的历史逻辑。汤显祖所要表现的就是超越生死的至情,它是以个性自由为实质内容,体现了超越封建伦理观念之外的人文主义新鲜思潮。
1、梦中情
怀春诗 明清女性的才子情结
2、人鬼情
3、人间情

四、浪漫主义风格
1、主题上:既高扬“情”的大旗,主张有情,又遵循礼的规范,最终主人公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没有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 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
五、女性关怀视野
冯小青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1、阅读浪漫作品塑造了女性的自我认识。
2、女性又将其自我认识化为纸上的评论和诗作,在读者群中燃起一股情迷。

一、人物性格冲突
二、浪漫主义风格
(一)浪漫的精神
1、作者对于至情的全力歌颂以及对礼教的全力否定。
2、用非现实的情节,即杜丽娘生而死、死而生的奇特经历,来表现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二)浪漫的手法
1、现实、梦幻和阴间三个世界交相出现,表达出作者的三种认识和倾向。
2、用梦作为建构情节的平台。
3、以杜丽娘奇特死亡经历来启引斗争主题。
4、大团圆结局来表达以情胜理的思想。
三、不足之处
1、结构松散
2、杜宝形象前后不一
3、部分情节的构思不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