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央企正在氢能领域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中国石化是其中的“带头大哥”。2024年,中国石化持续打造典型绿氢项目、推动氢能交通发展、创新氢能核心装备、牵头组建央企创新联合体,为我国氢能产业做出极大贡献。
打造典型绿氢项目
目前我国绿氢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万吨级大型绿氢项目建成少,业界普遍缺乏可借鉴工程案例及长期运行经验。中国石化打造了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该项目的投产是中国发展绿氢产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给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国内后续一大批绿氢项目的规划与建设进程。
继新疆库车绿氢项目后,中国石化持续推进万吨级绿氢项目的建设。其启动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3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所产氢气将服务煤化工绿色降碳升级改造;推进内蒙古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依托该项目将建设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另值得一提的是,海水制氢是未来很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但技术挑战难度也很高。在这条全新赛道上,中国石化也率先开启了探索。2024年12月,国内首个工厂化的海水制氢科研攻关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成功试产。该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了新方案,又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路径。
推动氢能交通向前
交通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氢能先行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起来,有利于拉动氢能在工业、电力、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因此氢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于氢能产业而言至关重要。
中国石化充分依托炼化企业生产优势、加能站网络优势,以交通场景应用切入,加强基础设施布局,深化产业链布局,做大做优氢能交通走廊,助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在供氢方面,中国石化可谓“氢”尽全力。如在重庆,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建成投产3000标准立方米/时的供氢中心,生产的高纯氢纯度达99.999%,通过管道送至重庆石油长寿加氢综合能源母站,由管束车配送至加氢子站供氢燃料电池车使用。
在北京,随着1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氢气提纯设施完善项目投产,燕山石化燃料电池氢总产能超过8000吨/年,可为京津冀地区提供24吨/日的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燃料电池氢供应基地,对助力北京地区氢能源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加氢网络方面, 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已建成140余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最大加氢站运营企业。如在广西南宁,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广西石油南宁振兴加能站运营以来,彰显了绿色高效便捷的优势。该站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低温高效分布式氨制氢成套技术,制氢规模为同类型最大,持续探索大幅降低用氢成本的不同途径。
在香港,首座面向公众的加氢站——中国石化香港凹头加氢站建成投用,这是中国石化在境外建设的首座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到1000公斤,可为公交车、环卫车辆、私家车等提供全天候加氢服务,助力香港能源绿色转型。
在推动氢走廊建设方面,中国石化初步打通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汉宜和京沪等6条氢走廊。一个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是:中国石化开展了跨省氢车运输示范。两台氢能重卡跑完全程约1500公里,跨越京津冀鲁苏沪6个省市,沿途在7座加氢站加氢补能,这是我国氢能车辆首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
创新氢能核心装备
一个产业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术装备,规模化发展后就容易受制于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为此,中国石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开展全链条攻关,积极消除氢能商业化瓶颈。2024年,其取得了众多重要成果: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石化成立氢能装备公司,加强与高校院所、氢能企业创新合作,成功投用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橇装式甲醇站内制氢和氨站内制氢装置,实现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公斤级工业生产。
4月,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揭牌;7月,石化机械成功研制出22兆帕大排量隔膜式氢气压缩机,服务燕山石化万方级供氢中心,标志着我国氢能储运装备技术再上新台阶。
此外,由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百千瓦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侧线装置在中原油田示范运行。该项目首次实现产品氢气增压纯化功能且纯度达99.999%,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推进新型绿氢技术产业化具有示范意义。
凝聚氢能优势力量
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除了自身做好示范外,中国石化正在氢能领域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凝聚各方优势力量,以共同促进氢能产业蓬勃发展。其在2024年的实际行动包括:
11月,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石化牵头举办中国角“氢能助力气候行动:迈向净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未来边会”。会议为共同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共同迎接能源“氢时代”凝聚共识,汇集了智慧力量,进一步推动了氢能产业化发展。
8月,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共同牵头组建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共集合80余家单位:一方面打造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升级版,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共同促进氢能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央企之间强强联手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各个环节快速向前发展。
3月,为推动我国氢能交通产业发展,填补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的标准空白,中国石化联合国内数十家氢能头部企业制定发布国内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团体标准,为制氢加氢一体站系统化和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氢能产业是我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看到,中国石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应用场景打造等核心任务,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上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氢能发展新篇章已开启,期待中国石化今年在氢能领域的亮眼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