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6年十月魏军大举进围钟离,围城魏军三四十万,由中山王元英和骁将杨大眼统领,守城梁军三千人,由大将昌义之督率,惨烈的钟离攻城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钟离城所处的地理位置,钟离城位于今安徽凤阳以东的淮河南岸,临水立城,控制力辐射淮河要冲。
钟离城凭水而立,锁淮河冲要
各位看官须知,千百年来我神州大地之风水地理发生过极大的变化,当初神州之上江、河、淮、济四条大河都是水量丰沛充盈,养育着中华民族。时至今日随着地貌气候的变迁,淮水和济水都不见了往日的风采,只有长江黄河还能隐约看到昔日的影子。
而在南北朝时期的淮河水还是很丰沛的,这浩浩汤汤的淮河水既为古人提供了自西向东的水运之利,又是两岸南北交通的阻隔。以当时的建筑技术能力根本无力修建能够跨越淮河的桥梁,那么两岸沟通只有依靠两种方式,一是日常所用的舟济,二是为大军作战所架设的水面浮桥。
昔日邵阳洲今已不再,类似为这样的在河之洲
波涛汹涌的淮河水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却偏偏在钟离郡境内形成了数个洲渚,傲立水中如猛士临敌一般阻淮水东流。由于洲渚的存在,使淮河在这一区域的河面变窄,不仅为搭建浮桥提供了天然的便利,而且占领洲渚就能控制周围的水面,阻断了上下游的航运交通。梁魏之间,得洲渚者即可享受飞跨淮河的南北之便,同时阻止对方借水运之力东西运兵。
正是因为这一关键的地理形势,钟离城应运而生,当南梁控制河中洲渚时,钟离城可以作为后援。当北魏控制洲渚时,钟离城就是南梁的迎门锁钥,使北魏军不能肆意妄为。
当时北军虽强但是水军却不如南军,因此如想渡大军过淮并在后续提供充足的粮秣支援的话,那么就必须打下钟离城,尽得洲渚之便利。相反,如果南军失去了钟离城就相当失去了淮河天险,后面的江淮平原已是无险可守,北朝军队过河之后即可自钟离直逼建康,而且粮草补给通畅。所以对南梁而言,丢掉钟离比丢掉合肥更加可怕,弄不好是要亡国的。
南梁以水军见长,北魏则以铁马称雄
这次钟离之战开打,三千对三十万,北军已经可以尽得洲渚之力了,统军的元英和杨大眼也是懂行的。他们刚一开到就占领了淮河中最大的邵阳洲,并在邵阳洲上筑营垒固守,在两侧建起了栅桥沟通两岸。
“钟离城北阻淮水,魏人于邵阳洲两岸为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英据南岸攻城,大眼据北岸立城,以通粮运。”
树栅数百步,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邵阳洲两侧的淮河河面已经不那么宽广了。巩固了交通要道之后就开始攻城了,元英率大军在南岸负责进攻,杨大眼则在北岸负责保障粮道畅通。双方兵力如此悬殊,那么钟离城能不能守住?就该看南朝著名狠人昌义之地了。
魏军跨水结寨,尽得邵阳洲之地利
钟离攻城战开始,北魏军人多势众财大气粗,钟离城外有很深的壕沟,那就用土把它填平,用小车推、用人力背,将帅骑着马在后面不断的催促,有的人填土之后还没来的及回来,就被后面的人挤进壕沟里活埋了,反正我们人多。就这样连人带土的填,不一会儿壕沟就被填平了。
元英亲自来到前线,他一声令下,北魏军就发起了潮水一般的进攻,他们不分昼夜地连续攻打,一批打累了就换上另一批。北魏军卒争相爬城,而南梁守军在头上用弓箭射、用石头砸、用刀枪砍杀,凭借着城池的优势给了魏军极大的杀伤,战况十分惨烈。
然而魏军在将帅的督促下已经陷入了疯狂,他们变得不畏生死不惧伤痛,爬上城去被打下来,只要还能动就再次站起来攀爬,直到彻底失去生命,也没有一个后退的。那些日子里呻吟声、喊杀声回荡在淮河两岸,钟离城被染成了血红。
惨烈的钟离城攻防战
魏军还大批打造攻城设备,他们驾起和城头等高的飞楼,让弓箭手站在飞楼上和城内的梁军对射。建造巨大的冲车来撞击城墙,在冲车的凶猛撞击下,城墙上坚固的夯土也噼里啪啦地往下掉。
而守城的昌义之则是见招拆招,敌人驾起飞楼他就命令士兵射火箭烧飞楼,在箭簇上裹上厚厚的一层猛火油,燃烧的猛火油飞溅到哪里,哪里就着起了火,你要想扑灭它,自己反而也被猛火油粘上引燃,只能看着它烧毁沾染的一切。飞楼在熊熊的烈火中开始倾倒,而楼上的魏军则无路可退,他们依然站在被点燃的飞楼上继续射击,直到随着飞楼的倾倒而跌落或者葬身火海。
敌人用冲车破坏城墙,昌义之就命人运来泥土填补,冲车虽然能撞入墙体,城墙却没有崩坏,同时他命人从城上倒下猛火油来烧冲车。而且昌义之自己就是一名神射手,哪里被北魏军攻得急了,他就赶紧飞驰过去支援,他挎着满满的一壶羽箭,左右开弓,箭矢去处敌人莫不应弦而倒。
大将昌义之,凭借一手好箭法,在钟离守城战中充当了救火队长
就这样,南梁守军给了北魏军以极大的杀伤,钟离城外满是魏军的尸体和损毁的攻城设备。这样的攻防战每天都要进行数十回合,钟离城却始终屹立不倒,昌义之不愧是狠人,守城的三千将士也称得上是热血男儿。凭借着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他们最终熬到了援军的到来。
在被“萧娘”坑惨了之后,萧衍再次把“韦虎”派往了最前沿,接下来就是决战中的决战——鏖兵邵阳洲,精彩故事我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