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唐代的特权家族,他家犯下杀人重罪,皇帝自掏腰包摆平!

词人说历史 2024-05-07 15:21:40

安史之乱后,唐廷军力大削,西方受吐蕃的严重威胁,两河藩镇竞相割据,节度使纷纷谋划以自身名位传之子孙,甚至起兵反叛裂土称王。在这种大环境下,竟有一个藩镇独立关东,自始至终站在唐廷这边,在两河众多强大藩镇的挤压之下,坚定不移的守护汴河运路二十多年。这个藩镇就是以汴州为治所的永平军,不得不说在代宗、德宗时代的藩镇大动乱中,永平军为维持朝廷在关东的统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黄河杏园渡,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安史叛将薛笈率叛军精锐围攻同为叛将的令狐彰,此时令狐彰已决心归附唐朝,便对其部下慷慨陈词晓以顺逆,数千士兵被说得群情激奋,随即迎头撞向薛笈的军队。战斗结束,史称令狐彰大破薛笈溃围而出,但史料又载经此一战令狐彰麾下的数千士兵只剩了数百人,足见此战的惨烈。突围后的令狐彰所部受到了唐朝一号领导肃宗的接见,令狐彰也被任命为滑毫魏博六州节度使,驻节滑州,这就是永平军的前身。

史思明虽然威望不及安禄山,但却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骁将

令狐彰本是史思明麾下大将,九节度之师兵败相州之后史思明大举南下,令狐彰奉命攻克滑州驻守滑台,但身在叛军的令狐彰却有一颗忠义之心,不爱思明爱大唐。燕国这个官他是越当越不得劲,于是就动了率部归唐的心思,恰好赶上中官杨万定到滑州监军,他就派人跟杨万定联络,表达了率部投诚的心思。

杨万定上报给唐肃宗,唐肃宗听闻之后高兴坏了,自从安禄山反叛以来就没有这个级别的将领来投降的。而且李光弼在邙山战败之后史思明风头正盛,不说唐军劣势至少也是个势均力敌。令狐彰在这种时候投降过来,那得起到多大模范带头作用?那得有多大的政治影响?那得能多么的鼓舞人心?这正是我大唐受人民拥戴的直观表现!于是为了促成此事,肃宗亲自赐书令狐彰,说老令你赶紧来吧,我这都准备好了,只要你来了,什么高官厚禄!什么豪宅靓妹!管够!

令狐彰接到肃宗来书之后也激动得不行,连声夸赞皇帝就是皇帝!有水平!这饼画得,真香!当时就想放声歌唱“大唐的天是蓝蓝的天,大唐的百姓好喜欢!”。不久后令狐彰就从滑台拔营到杏园渡,为投唐做准备。可是史思明这眼毒啊!一看令狐彰移师立即意识到有问题,随即派薛笈把令狐彰包围起来,令狐彰一见事情败露,也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开打,这就爆发了前述惨烈的突围战。

死心塌地依附唐朝,是令狐彰一生所作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虽然令狐彰突围之后只剩下几百人,可意义依然重大,为了扩大这一事件的影响,树立唐廷的光辉形象,感召更多的有识之士。唐肃宗召狐彰率所部数百人全部入朝,肃宗本人亲自接见,并加以厚赏。赐令狐彰甲第一区、名马数匹,并帷帐什器颇盛,拜御史中丞,兼滑州刺史、滑毫魏博等六州节度,仍加银青光禄大夫,镇滑州。这是什么概念呢?放到现在就是给你首都豪华别墅一套,豪车几辆,挂职政法委副书记,主抓滑毫魏博等六州日常工作,享受副国级待遇,唐肃宗可以说够意思。

当然此时所谓的六州节度使只是虚衔,因为魏、博等州还在史思明的手里,而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又归属于田承嗣。所以令狐彰实际统领的只有滑毫二州,这两州即为永平军的最初家底。由于惨烈的突围战让令狐彰手中军力大损,我们未能看到令狐彰在之后平叛中有什么表现,但是他上任滑州之后颇尽心力,彰躬训吏下,检军力农,法令严,无敢犯者。田畴大辟,库委丰余,岁时贡赋如期。

若无唐廷在身后撑腰,以滑、毫二州之实力,实难在两河藩镇中自立

要知道安史之乱平定前后,两河地区的政治环境相当复杂,令狐彰以他不甚强大的实力,在久经战火洗礼的滑州能做到“库委丰余”“无敢犯者”已是相当不易,他还能做到如期向朝廷贡赋。这还不算完,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常常进犯西部边境,由于关中兵力不足,唐廷经常征调关东镇兵往西境戍边,由于吐蕃往往选择秋高马肥的时候来进攻,因此这些关东兵被称为“防秋兵”。按照唐朝惯例,镇兵在镇由本镇供养,出镇作战就得朝廷管饭。但是令狐彰每次派兵防秋,都由本镇自备口粮,所过秋毫无犯还不吃国家一粒粮食,真就将模范带头作用进行到底了。

正是基于令狐彰的优越表现,朝廷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赐毫滑节度使永平军号,加以表彰。在得名永平军的第二年,令狐彰病危,在各镇节度使竞相谋划传位于子孙,而其子令狐建又深受本镇士卒拥戴的情况下。令狐彰在死前将令狐建及一众家眷迁往洛阳,自己上表请求由唐廷来任命下一任永平军节度使,同时又推荐当时的名臣刘晏或李勉来接任。唐代宗看了令狐彰的奏表恣叹不已,下诏褒奖令狐一门,又在其死后加赠为太傅。令狐彰此举可谓遗德深厚,最终也都回报在了他的子孙身上。

德宗年间,令狐建取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女为妻,可能是夫妻生活上不太协调,令狐建想弃之,于是诬告其妻和门客郭士伦私通,杀郭士伦而逐其妻,郭士伦之母悲愤而死。李宝臣位高权重丢不起那个人,请求有司重新调查,结果没有发现私通的证据。按例令狐建无故杀人该当治罪,却被德宗亲自下令赦免,皇帝又拿出自己的膳食钱五十万安作为安葬郭士伦母子并抚恤其家的费用。显然,德宗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报答令狐彰之功绩,也许所谓的特权家族就是这样来的吧!这其中的是非谁又能说的清呢?

成德镇继承了范阳铁骑主力,李宝臣原名张忠志,惯于战场厮杀,实为当时两河藩镇中的第一军事强人

书归正传,令狐彰死后接任永平军节度使的是李勉,李勉是皇室宗亲,是郑惠王李元懿的曾孙,为人刚直,善于吏治。安史之乱时曾追随肃宗于灵武,当时天下武将得势目无法度,大将管崇嗣御前失礼,李勉弹劾之,肃宗称之为:“吾有勉,乃知朝廷之尊!”。鱼朝恩得势之时,很多官员都对其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唯有李勉一切照章办事,引起鱼朝恩的忌恨,被出为岭南节度使。后来番禺贼在五岭作乱,残害十余州,李勉派部将讨平之。李勉为官还很清廉,从不横征暴敛,将岭南治理的井井有条,后来被召回朝,代宗特许在岭南立碑以颂扬李勉的功德,进封为工部尚书,封汧国公。

由于此前令狐彰苦心经营造了融洽的朝藩关系,朝廷也有意在关东扶植一个亲朝廷的藩镇,于是刚直不阿又素有威德的李勉成了继任节度使的上佳人选。而事实也确实如朝廷所料想,李勉“在镇八年,以旧德清重,不严而理,东诸侯虽暴骜者,亦宗敬之。”不过即便李勉身份崇高,但永平军当时只是领有滑毫二州的小藩镇,而永平军的真正崛起得益于邻镇汴宋节度使辖区内发生的李灵曜之乱。

首任汴宋八州节度使是平卢军大将田神功,我之前在讲河南三镇时提到过,田神功死后,其弟田神玉为汴宋留后。唐代宗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田神玉去世,军中各实力派为执掌汴宋发生争斗,都虞侯李灵曜杀兵马使孟鉴,北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以为外援。最初朝廷想让李勉兼一下汴宋留后,让李灵曜当濮州刺史,不过李灵曜显然不满足于刺史之职,于是拒不受诏。由于当时李灵曜已经在明面上控制了汴宋八州,又表现出了能处理好汴宋和魏博关系的能力,为了顾全大局唐代宗选择妥协,改任李灵曜为汴宋留后。

阴狠狡诈的田承嗣,是藩镇割据的策乱之源

可不久后竟发生了田承嗣进攻滑州的事件,与此同时李灵曜也频繁更替汴宋八州的官长,安插自己人上位。这性质就变了,田承嗣历来是令朝廷脑壳疼的刺头,原本代宗想一个稳定的汴宋会是对魏博的一个牵制,现在看来到是李灵曜和田承嗣坑瀣一气了。于是在这年八月,唐代宗下令,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节度使马燧出兵讨伐李灵曜,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也派出了军队。

诸道兵一出,李灵曜对于本镇控制不足的真实情况就显现了出来,其节度副使李僧惠立即奉表朝廷,据宋州对抗李灵曜。

最关键的战斗在西线展开,淮西兵、河阳兵齐聚郑州,李灵曜则引兵逆战,两军没料到李灵曜主力会突然出现,慌乱间败退至荥泽,淮西军竟然溃散了十之五六。这一变故令李忠臣倍感泄气,当时就表示汴宋大城市套路深,想要回淮西的农村。马燧一看李忠臣这情绪太不稳定,赶紧劝:“咱们这是以顺讨逆,你不是一个人,背后站着朝廷呢,白捡的功劳,要不要你自己琢磨吧!”

李忠臣虽然情绪不稳定,但是很听劝,他琢磨了一会儿,又问马燧:“那我到底是不是人啊?”。

李忠臣原名董秦,为平卢军大将,为人凶悍暴力,粗中有细

马燧作何感想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看着李忠臣,发现对方的脸上满是睿智,然后说道:“这个问题有待观察,你再呆几天吧,让我观察一下!”。

就这样,淮西河阳两军扎下营垒坚壁不战,几天之后散卒纷纷归队,两军军势复振。由于李灵曜军主力集结于郑州,东线的李正己趁机进兵攻克了郓州、濮州,李僧惠在雍丘败李灵曜军。十月,淮西、河阳两军重整攻势,淮西军在汴水南岸、河阳军在汴水北岸,一路平推连破李灵曜军。十八日,两军已经突破郑州,和陈少游的淮南军前锋会师于汴州城下,双方在汴州城下展开大战,李灵曜再次大败,入城固守,李忠臣等人随即将汴州团团围住。

至此,李灵曜大势已去,他唯一的指望就是田承嗣的救援。田承嗣确实来了,其侄田悦率大军先败永平、淄青军于匡城,然后乘胜进军,于汴州城北扎下营垒。当天夜里,淮西裨将李重倩率数百轻骑夜入魏博军营,在其中纵横穿插,斩杀数十人,虽然杀伤不大,但是对魏博军心产生了极大震慑。淮西、河阳军趁机大举进攻,魏博军不战自溃,田悦脱身北走。李灵曜最后的希望就此破灭,趁夜出逃,汴州城陷,李灵曜也没逃多远,就被永平军将杜如江所擒,李勉将其押送长安问斩。

李勉虽为文臣,却也算完成了其坐镇河南的使命

汴州城破后,李忠臣找到马燧说道:“老马,我琢磨出来了,这白捡的功劳我得要!”

马燧闻言一惊,接着感觉到胸中一万只羊驼奔腾而过,当他再看李忠臣时,那张脸依然是睿智满满。随后马燧以李忠臣情绪不稳定为由,不许河阳军进入汴州,以免和淮西军发生摩擦造成麻烦。李忠臣独率淮西军进城,将功劳据为己有。而麻烦还是发生了,李僧惠就不像马燧那么有眼力价,在战后和李忠臣争功,被李忠臣趁召开会议将其斩杀。李忠臣因功被加封为同平章事,领汴州刺史,淮西徙治汴州。

在李灵曜主力于东线作战之际,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出兵夺取了曹、濮、徐、兖、郓五州之地,成为了李灵曜之乱的最大受益者,淄青成为了雄据十五州的强大藩镇,傲视关东。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占据富庶的汴州,也算收获颇丰。永平军李勉则趁李僧惠被杀之际,抢占了宋州,泗州也被诏命隶永平军治下。而陈、颖二州本来遥隶于京西泾原军,泾原军在关东并无实力,只是泾原残破需此二州供养。李灵曜之乱中汴水运路一度中断,永平军开陈、颖运路,保障了两京的粮食供应,因此不久后陈、颖二州也被划归永平军治下。

拥有七州之地的永平军,其实力已不可小觑了

大历十四年,淮西李希烈驱逐李忠臣,朝廷任命李希烈为淮西留后,作为交换条件淮西军让出汴州,汴州转隶永平军,并成为永平军的治所。至此永平军已经领有汴、滑、陈、宋、毫、颖、泗等七州之地,跻身河南强藩之列。河南的政治版图也因此发生变化,汴宋被永平军所取代,形成了淄青、永平、淮西三强并立的局面。

在德宗年间震动天下的四镇之乱前夕,河阳三城节度使马燧移镇河东,东都留守路嗣恭为怀、郑、汝、陕四州及河阳三城节度使。德宗又将永平军一分为二,宋、毫、颖三州以刘洽为节度使,此即为日后的宣武军。而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又获得了都统刘洽、路嗣恭两道的权力,此时李勉手中,已经掌握了四镇之乱中朝廷对战叛军的主要力量,永平军也将迎来它建立以来最严酷的挑战,那就是淮西之乱的故事了。

3 阅读:283

词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