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军法严明!郭子仪宽以待人?因为郭子仪没那个实力!

词人说历史 2024-05-13 11:50:42

上命郭子仪罢围云中,还朔方,益发兵进取东京。选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陉,定河北。子仪荐李光弼,癸亥,以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分朔方兵万人与之。

这是《资治通鉴》中关于郭子仪举荐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记载,当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则在京师赋闲。李光弼经郭子仪举荐出山之后,征河北、守太原、围相州、战河阳、定河南,为平叛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后世称为“安史平乱,战功第一”。

一个方面大员,一个赋闲白身,一个鼎立推荐使朝廷破格启用,一个不负重望在战场大杀四方,最终两人携手同心平定叛乱安定李唐江山。这往往是很多人读史至此的第一印象,而后也不禁要挑起大指称赞,郭令公神目如炬慧眼识珠,起英雄于草莽,发掘了李光弼这个“后生才俊”,颇有几分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的味道。在比较郭、李二人功绩之时,也常常认为李光弼虽然在战场表现上更为出彩,但郭子仪无疑是幕后大佬,因此郭应该在李之前。

以上论断不仅看起来合情合理,更契合大众喜闻乐见的演义口味,因而受众颇广,但是如果你真把历史当成演义来看,那未免就有些天真了。当你真正了解李光弼的身份之后,一定会感叹这个“后生”不寻常。

如果不了解李光弼的背景,单纯去看其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多数人会觉得很爽,跟读爽文似的。这哥们儿临危受命,带着一万朔方步骑、三千太原弩手就孤军突入河北。而且在叛军腹地,面对兵力远胜于自己的叛军名将史思明,打了个旗鼓相当,两个字的评语“真猛!”。而少数更细心的人则会觉得不太符合逻辑,因为李光弼不是猛,是太猛!他不仅杀敌人,对自己人动起手来也毫不手软,而且是苍蝇老虎一起打,堪称是威震同僚。接下来,我们就先来列举一下李光弼威震同僚的光辉事迹!

辣手摧同事,威震办公室

哥舒翰在潼关战败后,郭子仪率朔方主力返回灵武,李光弼被任命为北都留守,防守太原阻止叛军西进。当时掌握太原河东军的是侍御史崔众,前任留守王承业比较怂,把崔众惯得骄横跋扈。李光弼到达之后,崔众不仅没有及时交付兵权,还跟他旌旗相对很不礼貌。没想到李光弼一点儿不惯着,直接把崔众绑起来就要砍头。就在这时敕使赶到,原来肃宗知道崔众骄横,担心他不配合李光弼,于是就把崔众升职为御史中丞,算是给个甜枣,对崔众加以安抚。

结果敕使一到,看见崔众被捆地下扔着呢,还马上就要杀头,赶紧凑到李光弼身边,悄声说道:“别介啊李大人,这怎么个事儿啊!皇上已经升崔众为御史中丞了,圣旨就揣在我这兜里呢!赶紧给放了吧!”。

万万没想到,李光弼根本不吃这一套,对着敕使朗声言道:“崔众有罪当斩,我按律执法,你不宣诏命,我杀侍御史,你要宣了诏命,我就杀御史中丞,今天就算拜他为宰相,我也得把宰相杀了。”听了李光弼这番话,敕使怀中的圣旨愣是没敢往外掏,崔众也不出意外的脑袋搬家了。

后来九节度兵败相州,郭子仪退守河阳,因为鱼朝恩的诋毁,郭子仪被罢免,由李光弼接任,其率河东五百骑入河阳。这时候不怕死的又出现了,朔方左厢兵马使张用济承子仪之宽,惧光弼之令,与诸将颇有异议,欲逗留其众。光弼以数千骑出次汜水县,用济单骑迎谒,即斩于辕门。

左厢兵马使是什么职位?在藩镇之中如果节度使因故去职,兵马使是有资格接任节度之位的,左厢兵马使为其副手,那在军中也能排得上号。李光弼说砍就给砍了,而且砍了之后诸将慑服,都兵马使仆固怀恩先期而至,这个让郭子仪都礼让三分的猛将,马上屁颠儿屁颠儿的跟李光弼报道来了!正是因为李光弼的铁腕,朔方军由一群骄兵悍将转变为一支铁律雄师,史称李光弼入朔方军,号令一施,士卒、壁垒、旌旗、精彩皆变,这才有了那场和史思明斗智斗勇的精彩交锋,扼制了史思明的扩张之势。

再后来,李光弼因邙山之败被夺去兵权,随后又因河南军政混乱派其出镇,当时李光弼身边只有少量骑兵相随,而河南军阀则是山头林立。淄青节度使田神功平定刘展之乱后逗留于扬州,对朝廷进兵命令置之不理,尚衡、殷仲卿在兖、郓之地相互攻打,来瑱则占据襄阳不听号令。

及光弼轻骑至徐州,史朝义退走,田神功遽归河南,尚衡、殷仲卿、来瑱皆惧其威名,相继赴阙。俗话说“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李光弼的名号之威力可见一斑。

将门虎子,根基深重

看了这些李光弼辣手摧同事,威震办公室的事迹之后,想必我们更能理解什么叫“后生”可畏了吧!接下来我们回归主题,继续说李光弼这个“后生”怎么就这么有能耐!

要知道,有时候威震同僚比威震敌人更难,因为对付敌人可能你够猛就行了,而威震同僚则要做到上面认可,下边服气。在军队体系中,又在安史之乱这一动荡的背景下,下边服气则较上面认可更为重要。因为往往是谁的兵听谁的,作为一个空降领导,你处理不好关系,那结果很可能是下边造反,上面甩锅。而李光弼多次空降,并能在斩杀原军首脑之后,牢牢掌握部队指挥权,足以见到下面的士兵对其是相当服气。

这就不得不说军队之中的一项优良传统,不只看重官职,更看重威望和资历。而论这两样,李光弼恰恰是此时西北唐军中的“一哥”!李光弼能有这样的地位,要感谢两个人,一位就是他的父亲李楷洛,另一位则是前唐军“一哥”王忠嗣。

先说李楷洛,他本是契丹酋长,开元初曾任朔方军节度副使。要知道唐军十节度当中,朔方军的组织构成与其余各镇不同,他镇以招募的长征健儿为主要兵员,完全按照军队体制,而朔方军则是以部落兵为主要兵员,更像是军队体制下的部落联盟。很多外族将领手下都有一支部落兵,例如仆固怀恩手中的铁勒九姓仆固部、浑瑊手中的铁勒九姓浑部。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朔方军中也有一支契丹李氏的部落兵,平叛之初李光弼孤军出河北所率的一万步骑,很可能就是这支部落兵,这便是李光弼在朔方军中的根基。

也因为其父的原因,李光弼的军旅生涯便是由朔方军开始,天宝初年,李光弼官至朔方都虞侯兼领安北都护。都虞侯负责军中执法,与节度副使、都兵马使、节度判官同为节度使之下的顶级将领,想必日后李光弼军法严明闻于军中,与其曾任都虞侯一职不无关系。而安北都护府则是朔方军下属军镇,领有战兵6000,战马2000。

与之相比,郭子仪的职位则长时间的徘徊于军使一级,天宝八年以前郭子仪做到了振远军使。天宝八年筑横塞军城,郭由振远军平调至安北都护府,后因其地偏苦,安北都护府迁往永清并改军号为天德军,郭子仪的官职也随之变为天德军使。直到安禄山叛乱,原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回朝,而朔方军中蕃将众多,唐玄宗才火线提调武举出身的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这才真叫破格提拔。两相比较,安史之乱前的郭子仪比天宝初年的李光弼,官职上整整低了一级。

回看开篇所引《资治通鉴》中的记述,上命郭子仪罢围云中,还朔方,益发兵进取东京。也表明郭子仪围云中时所率的并非朔方全军,很可能是其本镇的天德军。而在接到皇帝回朔方发兵的命令后,郭子仪也担心自己在朔方军中的资望不足,指使不动骄悍的部落兵,从而请朝廷起用李光弼为自己助力。这也是为什么李光弼入朔方军能够严正军法,而郭子仪统军时只能待之以宽,甚至对仆固怀恩父子的不法行为一味忍让。

唐军“一哥”的接班人

再说王忠嗣,这位曾经的唐军“一哥”对李光弼尤为器重,王忠嗣于开元二十九年任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于天宝初为朔方都虞侯,可见李的升迁离不开王的大力提携。到了天宝五年王忠嗣接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四镇之印加身,权位至极。他此前久在朔方、河东,并不熟悉河西、陇右物情,当时河西又战况正炽,前往赴任身边不能没有信得过的自己人,而他带去的自己人就是李光弼。

天宝五年,李光弼转任河西兵马使兼领赤水军使。赤水军为河西节度使下辖的第一主力,河西节度使领有战兵73000,战马19400,赤水军独领战兵33000,战马13000。其兵员、战马数量已经超过了剑南、安西、北庭等小镇节度,对比河西第二主力大斗军领战兵7500,战马4400,数据更是遥遥领先,李光弼职权之重一目了然。

而此时的名将哥舒翰还只是河西军中的一名衙将。不仅如此,王忠嗣还常常对军中将士说:“将来接任我位置的必然是李光弼。”李光弼在河西兵马使位上任职3年,到天宝八年转任节度副使,基本上算是平调,又一直干到天宝十一年,在河西军中也有相当的资历。

有人可能会问,李光弼既有能力又有背景,怎么这么多年没弄个节度使当当呢?这就要说成也王忠嗣,败也王忠嗣。王忠嗣本为太子亲信,又独掌西北大兵,自然引得唐玄宗猜疑。又兼石堡城一战,王忠嗣爱惜士兵不肯为玄宗尽力,终遭贬黜。哥舒翰则借此战上位,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了石堡城,自此平步青云,王忠嗣还是赖哥舒翰求情才保住性命。

作为王忠嗣的铁杆拥趸,李光弼未受牵连已是万幸,而天宝八年升任节度副使之位,很可能是朝廷为了夺取李光弼手中赤水军的实权。之后在朝廷之中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李光弼自然被看做太子党一派,难以再获升迁的机会。

天宝十一年,李光弼更被降职为单于副都护,单于都护府是朔方军领下的军镇,有战兵9000,战马1600,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天宝十三年,安思顺接任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虽然是安禄山之兄,其实和安禄山并无太多关联。其久在西北军中任职,深知李光弼在军中的威望与才干,于是表奏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还想和李光弼结亲,拉拢其做自己的亲信。

不过,此时的李光弼有了之前的经历,深知政治斗争的厉害,安禄山造反的苗头已隐约显现,依附安思顺恐再受牵连,为此他以生病为由拒绝了安思顺的好意。他此举折了安思顺的面子,少不了要面对一番刁难,又是赖哥舒翰的接济才安然回到京师,成了安史之乱前那个白身赋闲的“后生”。

总结

最后我们罗列一下早期即参与安史之乱的唐军名将,无非是李光弼、郭子仪、哥舒翰、高仙芝和封常清这几人。郭子仪在战前只做到天德军使,资望并不深厚。高仙芝和封常清起家于安西、北庭,其根基相比于朔方、河西这些大镇的将帅也有一定差距。而哥舒翰虽然在王忠嗣之后迅速升迁,曾执掌河西、陇右两镇,其资望倒可以和李光弼相提并论,但可惜的是战乱爆发之前,哥舒翰已经中风偏瘫不中用了,更在潼关战败之后为叛军所俘获。

再回看李光弼,起家于朔方,执掌军法,威名在外,有本族部落兵的支持。在河西六年,掌握河西主力赤水军三年,边上称为名将,妥妥的西北军中第一人。以如此资历,能在之后的平乱作战中杀伐果断、令行禁止,也就不足为奇了。

3 阅读:10

词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