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这次中国是动了真格的!
据彭博社最新报道,自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以来,已经整整40天没有一艘美国LNG运输船驶向中国。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能源刚刚宣布与中国华润燃气签署了一项为期15年的大单,每年将向中国供应约60万吨液化天然气。
——【·贸易战烽火重燃,特朗普玩火自焚·】——
果然,2月1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
商品分析公司Kpler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压根没有任何美国LNG船只向中国方向驶去。
说实话,特朗普团队恐怕低估了对手的决心和实力,美国LNG出口商现在不仅丢了订单,还失去了建立多年的客户关系。
要知道,信任这东西,三分钟就能毁掉,却需要三年才能重建啊!
——【·澳大利亚:躺着也能挣钱·】——
正当美国天然气老板们愁眉苦脸的时候,澳大利亚那边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伍德赛德能源的高管马克·阿博茨福德乐得合不拢嘴,称这是公司首次以独立身份与中国客户签署长期销售协议,是他们亚洲市场战略的里程碑。
同样,华润燃气也是首次签订长达15年的LNG采购合同,这表明中国买家在寻求稳定的长期能源伙伴关系。
当时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在新冠病毒源头问题上的立场引发中国不满,随后中国对澳洲葡萄酒加征关税,对煤炭、金属及农产品也实施了限制,中国企业还暂停了澳洲燃料采购计划。
中国逐步解除了对澳大利亚产品的限制,澳洲的煤炭、葡萄酒等商品重返中国市场;这次中澳企业间达成的LNG长期供应协议,不就是两国关系趋暖的最佳注脚嘛!
彭博社在报道中用了个很形象的说法:这是多年来首次由中澳公司签署的定期LNG供应协议,是两国贸易关系修复的铁证。
——【·全球LNG贸易格局大洗牌·】——
据国际能源交易圈的内部消息,那些跟美国卖家有长期合同的中国买家们可没闲着,他们聪明地把原本要买的美国LNG转手卖给了欧洲买家,巧妙规避了关税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开始积极从亚太地区和中东采购LNG,寻找美国供应的替代品。
中东和东南亚的供应商可不傻,他们立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达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
同时,中国还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扩大从俄罗斯等国的陆路天然气进口,这些举措都在减轻对海运LNG的依赖。
华润燃气在江苏如东建设的LNG接收站也在加紧施工,预计2026年初投入使用。
这个接收站建成后,将为中国接收和处理进口LNG提供更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国际能源专家们纷纷点赞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认为这不仅提高了能源安全水平,还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特朗普急了!政策大转弯,争议声四起·】——
3月18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并指示环保局增加化石燃料的生产和分配。
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格姆紧跟老板步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正考虑使用紧急权力恢复已关闭的燃煤电厂,并阻止其他电厂关闭。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煤炭现在只占美国发电量的15%左右,远低于2000年的50%以上。
可再生能源和廉价天然气早已让煤炭黯然失色。
就连代表煤炭企业的美国电力贸易集团都认命了,预测未来五年将有120座燃煤电厂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关门大吉。
环保组织则对特朗普的决定表示强烈不满。
环保人士指出,重启燃煤电厂不仅背离全球减排大趋势,还会带来严重健康隐患。
汞和细小颗粒物等污染物会增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风险,甚至导致智力下降和神经系统损伤。
这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实打实的公共健康威胁!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2019年6月,中国对美国LNG加征25%的关税,美国对华LNG出口一度陷入停滞,直到2020年,中美LNG贸易才慢慢恢复元气。
此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NG数量一路飙升,平均每月进口量超过40万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达415.84万吨,占同期进口总量的5.4%,美国一度荣登中国第五大LNG供应国宝座。
如今,特朗普卷土重来,重启贸易战,这来之不易的贸易成果又被付之东流。
更糟糕的是,失去的市场份额可能很难再夺回来,因为中国已经开始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网络,这就像坐过山车,容易下去,难上来啊!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作为中美贸易战的旁观者,其能源出口市场正在扩大。
伍德赛德能源的股价在与华润燃气签署协议后上涨了3.7%,这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这一长期合作前景的看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