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志刚先生浅谈太极拳大义——中道

太极三皇 2024-12-27 10:00:34

国粹太极拳,与京剧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既是喜闻乐见之文体活动,又是难入其境的艺术行为。人皆喜从事于此,而又望而却步,何以故?从之者,以国术自居;却之者,以其真实面目之广博复杂,而觉得难以登堂入室。

凡事,得其密钥,便能事半功倍,那么,太极拳究竟以何为宗?

宋朝文化昌盛,大学问家有各立门户之风,如周敦颐主“静”,以其受亦师亦友的高僧寿涯大师释家思路所感召的缘故。

至理学大师程颐出世,则以“敬”为其学问宗旨。

而南宋与朱熹齐名的陆象山则主张“立乎其大”,不学尧舜,也可成一堂堂正正的人,明朝王阳明的“致良知”便从这一路线而生。

虽路径有差别,但都以孔子之“仁”、孟子之“义”为依归。

尽管如此,毕竟不是大圣,因而绝大多数“立言”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孟子说“性善”,荀子说“性恶”,都不免偏颇。孔子怎么说?“性相近,习相远。”又说:“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中”者,不偏不倚,不仰不俯,“立身中正”是也。

若以“中”为太极之旨,该是不谬。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志刚先生,师法陈发科先生,以太极为基,八卦、大成为助,学道悟道三十余年,在正统传承基础上,修行太极内功十余年。

王先生直指太极要义,“知中”,就是找到自己身体的中线,“用中”,也即身体以中线为轴,随中而动。

至于“中线”在哪里,实非文字所能言尽。若稍加描写的话,即如太极拳基本体形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

0 阅读:2

太极三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