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之东北军李兰池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3-06 08:43:21

抗日战争时期,“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大举南下,对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发动进攻,面对日军的进攻,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率领十多万士兵坚守南京。

虽然守军做了顽强抵抗,可惜由双方实力悬殊过大,南京根本守不住,最终唐生智下令部队突围。由于没有安排好撤退的计划,导致南京的守军出现混乱,各支部队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不少官兵死于混乱中,或者是被日军俘虏,整个“南京保卫战”牺牲的少将以上军官就有十八个。

李兰池早年加入东北军,跟随张学良南征北战,“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已经是团长了。“西安事变”结束后,张学良被扣押,缪澄流当上第五十七军军长,李兰池就在第五十七军当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兵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在南京突围的时候,李兰池以代理旅长的身份率兵突围,可惜最终壮烈牺牲。

1898年,李兰池出生于辽宁锦西,他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练了一手好书法。

1926年,李兰池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在军校表现优异。

李兰池

1928年2月,李兰池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在奉军里面当见习军官。12月,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继承了“东北王”位置,张学良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奉军改编成东北军后,张作霖开始争夺部队,淘汰了一批旧军官,启用接受了新式教育的青年军官,李兰池得到了很好培养。

1931年初,军阀石友三在河北反张学良,张学良派兵联合蒋介石的中央军,一起到河北平叛,李兰池在部队里面当连长,跟着部队到河北平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许抵抗,导致东北沦陷,当时李兰池还在河北,看到家乡沦陷,内心非常难受。

1936年,“西安事变”结束后,蒋介石把张学良关押,东北军瓦解,缪澄流担任第五十七军军长,李兰池为第一一二师第三三六旅第六七二团上校团长。

张学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第五十七军驻守在河南周口,随时等待着和日军作战的命令。8月,“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集合七十多个师在江浙地区和日军大战,第五十七军奉命去往江苏淮阴,然后转移到海门、南通,防止日军从长江登陆。

李兰池率兵到达阵地后,由于官兵们都是东北人,突然到了南方有点水土不服,李兰池也感觉到不舒服,但他对部下们说,日本人入侵东北的时候,他们东北军都没有抵抗,这一次在淞沪战场我们一定要打出东北军的血性。不久李兰池升为第一一二师第三三旅副旅长,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团长的位置给了中共秘密党员万毅。

万毅

11月,李兰池率兵参加了“南通保卫战”,这场战斗非常惨烈,第一一二师和日军的第十三师团正面较量。第一一二师一共有四个团,由于双方实力差距大,其中有三个团伤亡过半,两个团长都受伤了,师长霍守义把警卫连都派到前线了,只有李兰池麾下万毅的那个团还有战斗力。

不久后,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第一一二师奉命赶往南京参战,师长霍守义因为腿部受伤,所以由第三三六旅旅长马万珍代理师长职务,李兰池就成为第三三六旅代理旅长。到达南京后,李兰池率兵驻守在太平门外的蒋庙一带,李兰池在阵地积极布置防御工事,一边鼓励官兵们不怕牺牲。

唐生智

12月初,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对南京外围阵地发动进攻,由于南京的守军,大部分都是从淞沪战场上面撤下来的,本来部队就不完整,加上又没有得到休整补充,所以战斗力大打折扣。在日军猛烈进攻下,南京外围阵地接连失守,李兰池在前线亲自督战,指挥士兵和日军激战,始终不放弃阵地。

很快蒋介石觉得南京守不住了,为了保住一部分部队,蒋介石通知唐生智可以撤退了。12月11日,唐生智在南京城内的司令部,召开了师长以上的军事会议,经过简单的一番撤退布置后,就带着司令部的工作人员,坐着私藏起来的轮船渡江跑了。那些参会的高级将领,在散会后就各自逃跑了,根本没有安排部队的突围计划,导致各支部队出现混乱,都往下关码头跑,以为那里会有船,结果船早就被唐生智下令破坏了。

12日晚,当时李兰池一直率领第三三六旅在蒋庙坚守,由于他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很晚,在他准备率部突围的时候,发现其他阵地的守军都撤了,导致日军都围上来了。李兰池联系不到师长马万珍,于是就率兵向大胜关方向突围,日军在半路不断拦截,李兰池亲自带队冲锋,最终中弹身亡,年仅三十九岁。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