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之国民第三军朱家麟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3-03 08:16:38

抗日战争时期,“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打败日军,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在抗战中有着重要地位。

其实“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离不开“滕县保卫战”和“临沂保卫战”的辅助,就是有着这两场保卫战,才给台儿庄的守军减轻了不少压力。驻守在滕县的守军,是川军的一支部队,师长王铭章和大部分官兵都牺牲了,驻守在临沂的是庞炳勋第四十军,要不是张自忠率兵支援临沂,第四十军也差点全军覆没。

朱家麟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就一直跟着庞炳勋当兵,国民三军失败后,庞炳勋又分别投靠了靳云颚、冯玉祥、张学良等人,在张学良的扶持下组建了第四十军,因此朱家麟也当上旅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家麟率兵参加了“临沂保卫战”,最终在徐州地区,为了掩护部队突围牺牲。

1892年,朱家麟出生于河北满城,父母是当地富户,他从小接受良好教育,青少年时期就读于河北省水利学校。

1918年8月,朱家麟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和陈诚是同学。

朱家麟

1922年,朱家麟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了孙岳的北洋第十五混成旅,庞炳勋为骑兵营营长,朱家麟就在庞炳勋部队。

1924年,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三人,在北京联手发动兵变,软禁了北洋总统曹锟,兵变成功后孙岳组建国民第三军,庞炳勋担任补充团团长。

后来国民军被直奉联军打败,孙岳战败下野后,庞炳勋率残部投奔了靳云颚、冯玉祥、张学良的等人,在张学良的扶持下,庞炳勋组建了第四十军,朱家麟也跟着升官。

1933年春,朱家麟担任第四十军的上校团长,当时“长城抗战”爆发,第四十军在长城各关口和日军作战,朱家麟率部戍守罗文峪。由于是杂牌军,装备差,朱家麟部队的士兵都背着一把大刀,经常和日军发生肉搏战,战斗结束后,庞炳勋在全军多次表扬朱家麟的这个团。

庞炳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家麟刚从“庐山军官训练团”高级班毕业,升为第四十军第一一五旅旅长。9月,第四十军在姚官屯和日军血战,本来部队装备差,加上后勤补给不到位,第四十军和日军激战四天,部队伤亡两千多人,气的冯玉祥找蒋介石,说第四十军武器比不上中央军就算了,但普通的军服、鞋子总能给吧!

1938年2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派庞炳勋的第四十军坚守临沂,而莒县是临沂的侧翼门户,当地守军只有刘震东的四百游击队,这个刘震东从前在奉军里面当过高级将领,后来因为和郭松龄反奉,才影响了自己前途。为了守住莒县,庞炳勋派朱家麟率第一五五旅支援莒县,到了莒县后,朱家麟认为刘震东是军界前辈,所以就推举他为莒县总指挥,自己为副总指挥。

刘震东

当日军对莒县发动进攻的时候,刘震东手下的游击队根本不是对手,刘震东本人也壮烈牺牲,朱家麟只好带着部队继续坚守。日军火力太猛,朱家麟的部队根本顶不住,所以他把部队撤往汤头,继续和日军作战。

3月3日,日军进攻汤头,朱家麟率领两个团和日军激战,战斗很惨烈,第一天战斗朱家麟手下就牺牲了两百名士兵,还包括两个营长。3月9日,汤头失守,朱家麟率领剩下的人撤往临沂城,庞炳勋紧急调整部署,令第一一六旅守正面,第一一五旅为右翼,第二二九团及补充团为总预备队。

庞炳勋不断和李宗仁发电报求援,说如果没有援兵,第四十军就完了,临沂也保不住了,李宗仁命令张自忠率领第五十九军支援临沂。3月14日,张自忠的部队到达临沂后,朱家麟的部队才退出阵地休整,日军发动进攻后,朱家麟又率兵作战。

张自忠

经过四天的血战,张自忠和庞炳勋的部队伤亡三千人代价,总算打退日军进攻,朱家麟率兵重新返回汤头坚守。17日,蒋介石发电报,祝贺张自忠和庞炳勋守住了临沂。

1938年4月,蒋介石为了再来一场“台儿庄战役”的胜仗,把大量部队布置到徐州地区,结果被日军团团围住,李宗仁下令部队朝三个方向突围。庞炳勋率领第四十军经过几天作战,转移到沛县地区,但他身边只有一千多人,这时候日军也追过来了。

5月11日,庞炳勋派朱家麟率兵掩护大部队突围,朱家麟率领第一一五旅剩下的三百多人,和数倍的日军激战,最后他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其他人不是牺牲就是打散了。朱家麟一行人在突围的时候,缴获了日军的一辆军用卡车,负责开车的人技术也不是很好,在冲日军岗哨的时候,把车给冲到田里,这时候周围日军全部围上来。

为了避免被俘虏,朱家麟等人,拿着枪和日军战斗,最终寡不敌众,朱家麟等人全部牺牲。当时日军不知道朱家麟的身份,以为只是一个普通士兵,所以就把他遗体就丢在路边,随后庞炳勋派人找到朱家麟的遗体,埋葬在沛县西关小李庄的土地庙背后。

1938年6月,庞炳勋在河南漯河为朱家麟旅长和牺牲的第四十军战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