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为了孩子苦苦支撑着婚姻的女人,内心深处都在渴望这个!

陈曼心理 2024-11-28 16:20:52

结婚时间一长,很多女性朋友都会抱怨一件事情: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离婚了。

这种态度也让很多听者感到困惑:明明在婚姻里没有任何幸福可言,却还要为了孩子继续维持这段婚姻。难到当初是为了孩子才结婚的吗?为什么孩子会成为婚姻的枷锁?

想要知道为什么很多女性总以孩子的名义不愿意离婚,就需要挖掘出“为了孩子”背后的动机,以及动机背后女性的真正需要是什么?

往往需要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那么对于为了孩子而不离婚的女性来说,“不离婚”是女性的行为,也是我们当下看到的结果。“为了孩子”是女性的心理动机,那么“需要”呢?并没有那么直观。

一个人的自我需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自我接纳的需要。

这些需要可以转化为推动人们行动的动力,也就是动机。

比如,自我实现的需要催生出内在动机,也就是行为的动力来自内心。当一件事情符合自己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就能从事情本身获得动机,受到内在的良好激励。

就像很多女性为了孩子考虑,认为维持婚姻是对孩子的一种责任,离婚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责任感,为了保护孩子免受离婚可能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影响。

再比如,有些女性内心深处坚信家庭完整是成功育儿的关键,即使婚姻不幸,她们也愿意为了这个信念坚持下去。

其次,自我接纳需要催生外在动机,也就是受到外在因素的正向反馈而采取的行动,行为的动力来自于外部。当一个人有某些外部需要,比如经济方面,名誉方面等等,外在动机能驱使一个人实现这些需要。

比如在传统社会规范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很多女性觉得离婚是一件不雅的事情。为了符合世俗的要求,减轻外部压力,很多女性宁肯咬牙熬下去,也不会选择离婚。

所以,不难看出,同一种行为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动机。那么女性选择为了孩子不离婚这一行为,也未必真的是为了孩子,其实是女性真正的自我需要选择的结果。

但是这种结果,很可能会让孩子成为不幸婚姻的挡箭牌和背锅侠。

01为了孩子而不离婚的结果,可能与女性的自我需要恰恰相反

从自我实现的需要来看,很多女性面对离婚都会犹豫,爱孩子、为孩子付出是母亲的天性使然。母亲会为了孩子考虑,认为维持婚姻是对孩子的一种责任,离婚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正是因为太想保护孩子,女性大脑中不自觉地出现了很多风险假设,如果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怎么办?孩子会不会遭受到别人的白眼?会不会被别人欺负?

这些可预测到的风险,让女性的自我需要变得非常强烈,非常紧张,只有不离婚这个特定目标,才能让自己紧张的心理状态转化为动机,所以女性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孩子。

但是这样的行为,真的能达到为孩子负责的结果吗?真的能做到保护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吗?

如果不离婚,父母双方能够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经营婚姻,自律健康的方式提升自己,温暖有爱的心灵呵护孩子,那就能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怕就怕,孩子每天面对的是表面完整,但实际已经名存实亡、鸡飞狗跳的婚姻家庭。孩子每天活在对父母关系的担忧恐惧中,依旧会受到伤害。

特别是原生家庭中有家暴、赌博、出轨等情况的话,孩子看到母亲忍气吞声,天天哭泣,又把所有压力放在自己身上,母亲总说“为了你才不离婚”,要求孩子要努力争气。

在这种充满“负罪感”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和脆弱,成年后可能会遇到更多情感和心理问题,甚至可能患精神疾病。

孩子都希望家庭完整,但真正的完整是父母的人格健全、感情和谐,对孩子的爱永不缺位,而不是形式上的完整。

如果不离婚,家里的氛围却像地狱一般,这样的完整对孩子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那么离婚,真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

父母婚姻的裂痕,确实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每个孩子的性格、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都不相同,再加上如果父母能够以成熟和理性的方式处理他们的分歧,减少孩子在冲突中的参与。

即使婚姻出现裂痕,如果父母能够继续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毕竟伤害这件事是有界限的,正确的界限会让孩子感到伤痛,但是不会伤害到他。

比如,孩子会因为不能得到自己看重的东西而感到难过,就像完整的家庭。伤害是更深一层的,自己遭受了批评,攻击,遗弃等。

如果女性本身是一个成熟的人,并且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彼此双方的家庭也非常关注孩子成长的话,那么就算离异,孩子的发展也会比一些双亲家庭的孩子还要好。

在这种情况中,女性越是独立,越是对自己负责,孩子的心理发展就越好,这同样也是在对孩子负责。女性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孩子长大后对自己和对生活的态度。

02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女性不离婚的真正需要究竟是什么?

从自我接纳的需要角度来看,有些女性其实就算不考虑孩子,自己也不会离婚。这是因为在这段不幸的婚姻中,女性的某些自我接纳需要得到了满足。

特别是关于“家”这一心理概念,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便在家庭环境中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

因此,自幼我们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心理需求:

一是感受到被重视,这种感受来源于父母对我们的关怀和回应,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二是寻求归属感,即拥有一个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在其中感受到爱,保持内心平稳。

随着女性进入成年,开始建立亲密关系,并与伴侣共同构建一个家庭。起初,她们可能认为婚姻中的关键在于伴侣对自己的关注、爱恋和呵护,或者在于双方能够相互依赖。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双方在家庭中的共同生活逐渐重塑了“家”的意义。

只要家庭不解体,就能保持对家的归属感,内心的安全感也得以维持。在这个世界中,有一个可以归属的地方,精神层面的“家”让人感到安稳,仿佛拥有了一个存在的定位点。

所以,无论伴侣爱不爱自己,只要没离婚,家庭就能满足一个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但是,一旦决定离婚,这种安全感便会瞬间崩塌,某些女性可能会遭受剧烈的孤独感、安全感的丧失,以及内在的自我质疑和自我否定。

几乎每一种情绪都会对自尊产生作用,导致许多女性难以接受现实,甚至在她们内心深处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真是个失败者,不会再有人爱你了,你将孤独终老,你一无所有了……

这些消极的、自我贬低的声音背后,隐藏着对自我的不接纳。你会观察到,这些自我谴责的声音源自于一种缺失感,来自于个人无法独立自主,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01情感需要

当一个人在童年时的需求没有被满足,长大后,她很可能会将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投射到亲密关系当中,比如期待伴侣变成幻想中十全十美的父母,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

所以很多女性会把自己“存在”和“自我价值”都捆绑到婚姻中,从爱和被爱中获得了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如果女性对这段关系捆绑得过深,对另一半的情感依赖太过强烈,婚姻关系一旦结束,会让女性感到失去了爱的来源,觉得自己没有人爱,不被爱。

以至于婚姻上的失败让女性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引发对自己的不满,很难接受婚姻关系的破裂。

02经济需要

相较于男性,女性的收入是低于男性的,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一个孩子出生10年后,母亲的收入大概下降20%,但是父亲的收入曲线几乎没有变化。

因为很多女性在生育后,在婚姻中主要负责家务和抚养孩子,她可能没有持续的工作经验,离婚后难以找到高薪工作。

如果这种收入差距过大,甚至女性完全依赖另一方的财务支持时,那么离婚后,女性可能无法独立生活或抚养孩子。

考虑到离婚后的生活质量会大幅度下降,自己没有能力负担得起沉重的生活压力时,有些女性还是会选择在婚姻中忍耐下去。

03认同需要

社会普遍期望婚姻是稳定和持久的,而离婚这件事情违背了这一规范。

很多女性离婚后,很可能会遭受自己身边生活圈的负面评价和别人异样的目光。

毕竟人的生活圈子,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种人情世故,周边人在背后对自己指点、议论,或者添油加醋编造经历,很容易造成女性精神上的压力。

特别是在某些观念比较传统的地方,普遍认为离婚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在这种氛围中,离婚会导致女性失去社会认同,甚至被视作失败者。就连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也会受到歧视或不良影响。

为了维护面子和名誉,不想让别人看笑话,很多女性也宁愿忍受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

所以,有些女性离不开婚姻,并不是为了孩子,而是自己离不开这个家,把婚姻当作“避风港”,用它来满足人生最基本的需要。

03为什么要以孩子的名义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呢?

前面也提到,同一种行为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哪怕是一些很自私的动机,也可以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听到女性“为了孩子不离婚”,很多人潜意识中赞叹的是“母爱的伟大”,认同的是女性的自我牺牲,以至于没看到事情的本质。

有些女性只是躲在了“伟大”这个托词的身后,陷入“我是为了孩子才不离婚”的逆向合理化的思维中,自己感动自己,自己说服自己,在不幸的婚姻中能够心安理得的去生活。

也就是说,这种逆向合理化思维的本质是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或者正确,而寻找或创造支持的论据和理由。

什么意思呢?

比如,有些女性对婚姻是有强烈依赖感的,无论是情感依赖还是经济依赖,对孤独、经济困难的恐惧可能使她继续选择维持婚姻,通过强调是为了孩子,掩盖这些恐惧,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是出于无私的考虑。

这一点并不难懂,许多中国女性在传统观念下往往处于矛盾之中,她们极度依赖稳定的婚姻关系,同时却又羞于表达自己对这段关系的需要,常常以孩子为借口。

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她们不愿意失去一种稳定的生活状态,害怕孤独,恐惧失去依靠。

如果女性未能意识到自己的困境,或者在不幸的婚姻中找不到正常生活的途径,她们的内耗将会更加严重,甚至可能无意中将孩子牵扯进自己婚姻或人生不幸的漩涡中,让孩子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所以,婚姻真正的枷锁并不是孩子,而是在婚姻中无法独立的自己。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0 阅读:4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