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文徵明家族多厉害?

张济评文化 2023-02-09 11:54:03

自古以来,国人最讲究传承,以求簪缨鼎盛,冠冕相继。而以“诗书传家”是望族最深刻,亦是赖以绵延的最大智慧。相濡以“墨”,如时雨化之,或高山仰止,或卑以自牧,则一门风雅,文脉不绝。

如“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家族的“义宁陈氏”,有“四代五杰”之称。其中,曾祖陈宝箴是“维新变法”的骨干;祖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三叔陈寅恪是“国学大师”,有“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的美名;而父亲陈衡恪,为艺林巨擘,吴昌硕赞其“朽者不朽”。

亦或是被奉为“第一玩主”的王世襄,其福州“西清王氏”,高祖王庆云曾任工部尚书;祖父王仁东为清末民初重要诗人;伯祖王仁堪举业夺魁,是光绪丁丑科的状元;父亲王继曾充当张之洞幕僚。其母家“南浔金氏”,也是才人辈出,如金北楼、金西厓等,或工于书画,或精于竹刻,均享有大名。

文伯仁《万壑松风》,局部

由此可见,显耀的家族,定是书香门第,乃能如川之流,百世精神。另有明代文徵明为核心的“文氏一门”,文采风流,冠绝三吴,主盟画坛数百年,余绪及今犹闻。受其影响者,非仅限于“文氏家族”,其弟子更是“桃李盈门”,遍及四海。清人朱彝尊亦叹言“长洲文氏,世载其德”。

文徵明(1470-1559)

文徵明的先祖文天祥,以身殉志,为忠烈之士;祖父文洪,授涞水县学教谕,跟随其学习的有“震泽先生”王鏊以及王毂祥的父亲王观等吴中名士。父亲文林与吴宽是同榜进士,著有《文温州集》等。叔父文森、文彬,或进士及第,或赐同进士出身,也有文名,好文艺。

而子侄辈,如长子文彭是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次子文嘉承继家学,下笔能脱去习俗,是“吴门画派”的中坚人物;侄子文伯仁博采众长,画艺可与文徵明相提并论,无愧“文派山水”一脉的“佼佼者”。

“文氏一门”声望极高,另有晚辈文震孟为明天启二年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文震亨所著《长物志》堪称文人审美的经典之作。包括文元发、文从简、文从鼎、文俶、文点等,亦是诗书画皆佳,深得时人赏识。

文徵明世系表(同古堂制表)

笔者试以“文徵明行书滕王阁序”、“文嘉高阁斜阳”、“文伯仁万壑松风”等,再现“文氏一门”的书画风雅。其中,文徵明作为“吴门画派”的扛鼎之人,自不待言,而文嘉笔墨疏简,格调幽逸,意境清远,文伯仁笔墨细密,满纸风动,亦不因循守旧,二者均曾为文徵明代笔,亦可窥画艺皆匪浅也。

▼文徵明:行书滕王阁序▼

文徵明(1470-1559) 行书滕王阁序

水墨纸本 手卷 1554年作

款识: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廻;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呜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君?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懽。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慤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深坵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诗曰: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捲西山雨。閒云潭影日悠

悠,物换星移度几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甲寅秋日,徵明书于玉荤堂。

钤印:“文徵明印”、“卓山

鉴藏印:“士奇私印”、“樵林书屋”、“梅花屋”、“海外知名”、“玉声山房”、“曾藏钱梦卢家”、“树”、“家宰之居蜀”、“竹窗”、“高氏江邨竹堂珍藏书画之印”

出版:《蜗庐宝笈——中国历代书画3》(蜗庐美术馆)。

展览:《中国书画秀作展》大阪蜗庐美术馆(2022年6月)

说明:有盒。

27.6×219.2cm 约5.4 平尺

相较于十五岁即中苏州府试第一的唐寅,亦或是五岁写大字,九岁可作诗的祝允明,文徵明的“天资”就显得平庸,甚至愚钝。其七岁时仍言语不利索,年轻时声名也并不显著,之后却通过不断的努力,“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逐步成长为明中期艺坛的主盟。

如《明史》所载“(文徵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以及“吴中自吴宽、王鏊以文章领袖馆阁,一时名士沈周、祝允明辈与并驰骋,文风极盛。……而徵明主风雅数十年。”可见,“笨小孩”文徵明最终取得的成就,远在唐寅、祝允明之上。

局部

文徵明的书法,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文雅的书卷气,被视为文人书法的典范。有人说,他的书法“力追右军”,也有人说“规模宋元”,包括“草师怀素”、“比肩赵文敏”、“神理超妙”、“隶书斤斤阳冰门风”等,[1] 此皆可见文徵明的书艺,有明一代,诚然巨擘人物也。

其父文林,亦欣慰感言“儿幸晚成,无害也。”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也载“乃知自赵集贤后,集书家之大成者,衡山也。余人皆不速远甚。”另有谢在杭《五杂俎·卷七》载“至本朝文徵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则盛赞文徵明书法之秀美清逸,视为明代书坛第一人。

局部

此为文徵明所书《滕王阁序》,行书写就,洋洋洒洒,七百余字,可谓酣畅淋漓,有苏轼、黄庭坚之苍老瘦劲,又有右军之洒脱韵致,饶有神采。《滕王阁序》为唐代王勃创作的骈文,其句式错落,节奏分明,辞采华美,典故运用亦是得宜,被视为唐人短歌之绝唱。

江西南昌“滕王阁”,图片源自网络

款识“甲寅秋日,徵明书于玉荤堂”,释文应有误,当为“甲寅秋日,徵明书于玉兰堂”。甲寅年,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时文徵明85岁,已是耄耋之年。而“玉兰堂”为文徵明的藏书楼名,位于文家庭院之中,遍植花木,又以玉兰花最为“衡山”所喜,故有此名。

款识,局部

文含纂修《文氏族谱续集·历世第宅坊表志》中,即有载文徵明从其父文林处,继承停云馆,后又重修,最终规模共分三楹:“前一壁山,大梧一枝。后竹百余竿。悟言室在馆之东,中有玉兰堂、玉磐山房、歌斯楼。”作为会客、燕聚、绘画和藏书之用。[2]

文徵明亦专门为此刻“玉兰堂”、“玉兰堂印”、“玉兰堂图书记”等印。其诗集中,也可见歌咏“玉兰堂”的诗文,如“孤根疑自木兰堂,怪得人呼作女郎”。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文徵明1549年所作《玉兰花》卷,卷中其写到“庭中玉兰试花,芬馥可爱,试笔写此”。也可见晚年时的文徵明,对于玉兰花仍极为喜爱。

苏州拙政园亦有“玉兰堂”,因与文徵明藏书楼同名,有好事者传为其作画旧址,故又称“笔花堂”,寓意“妙笔生花”。柱联亦是集文徵明字联。此皆可见文徵明之“妙笔”,声名远扬,及至于今。

苏州拙政园“玉兰堂”,图片源自网络

文徵明的书法,诸体兼擅,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载“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此行书“滕王阁序”手卷,即为其晚年力作,结体文雅遒美,线条看似多弧线,然骨力劲健,意态生动,用笔清爽,圆熟流畅,提按顿挫亦是明晰,一任自然,俱有晋唐法书的风姿。而其中所蕴含的温文尔雅的书卷气,亦见儒人书法的规范。

钤印“卓山”、“玉声山房”释文应有误,当为“衡山”、“玉磬山房”。其中“衡山”为文徵明自用印,经常可见。而“玉磬山房”,据文嘉《先君行略》载,文徵明“(辞官)到家,筑室于舍东,名玉磬山房。树两桐于庭,日徘徊啸咏其中,人望之若神仙焉。”可知1527年,文徵明辞官回到家乡后,随即修筑玉磬山房,借书画自娱。

局部

卷中“梅花屋”应亦为文徵明自用印,其甚喜梅花,曾以“梅花屋”和“梅溪精舍”为室名。另有押首章“停云”为其自用印。因此,是卷中文徵明的钤印,计有“文徵明印”、“衡山”、“玉磬山房”、“停云”、“梅花屋”等。

局部

据鉴藏印“士奇私印”、“竹窗”、“高氏江邨竹堂珍藏书画之印”等,可知此曾为高士奇旧藏。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人。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江村销夏录》。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应随侍高士奇之请,在西溪山庄休憩。因庄内竹篁深秀,绿影映窗,遂题写“竹窗”二字,御赐高士奇。康熙皇帝又作诗《西溪山庄》,诗云“烟翠竹窗翠,雪香梅苔古”。高士奇如获至宝,镌刻匾额“竹窗”悬挂于堂,又泐石以纪,并从此自称“高士竹窗”。[3] 《杭县志稿》亦载。

局部

鉴藏印“曾藏钱梦卢家”、“树”释文应有误,当为“曾藏钱梦庐家”、“澍”。其应是钱天澍,又作“钱天树”(1778-1841),字子嘉,又字仲嘉,号梦庐,又号承培、竺坞等,平湖人。监生。工书法,善画墨竹,苍疏古媚。又笃嗜古籍、字画,收藏书、画各数万卷,与曝书亭,天籁阁相埒。曾批注《爱日精舍藏书志》,著有《是耶楼诗稿》。

局部

钱天树的收藏极富,又精于鉴别,据载其宋元古本字画,眼到则立判真伪。平湖的知名藏书楼“味梦轩”与“小重山馆”即为钱氏翁婿所有,其藏书,今多归于日本静嘉堂。

行笔至此,可知此文徵明“行书 滕王阁序”先后为“高士奇、钱天树”所递藏。笔者另考《姜亮夫全集》,其中《补文徵明湘君图一则》有载“若此《销夏录》载此图,谓运笔如丝,朱碧简淡,其逸韵处,吴兴二公所不能到。钱梦卢得之高氏,后归于余。惜纸素少残蚀耳”。亦可证钱天树曾从高士奇后人处,得到部分高士奇的旧藏。

局部

另有鉴藏印“樵林书屋”、“家宰之居蜀”、“海外知名”等,暂不可考。其中明末清初收藏大家梁清标有藏书楼,名曰“樵林书屋”,又作“蕉林书屋”。而据手卷题签所言,“明仇实父绘滕王阁图文待诏……卷神品”,可知此原另有仇英所作《滕王阁图》,惜今仅存文徵明的书法墨迹。

▼文嘉:高阁斜阳▼

文嘉(1501-1583) 高阁斜阳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雨馀竹色明,风恬鸟声乐。睡起北窓凉,斜阳在高阁。文嘉。

钤印:“文嘉印”、“文休承印”

出版:《蜗庐宝笈——中国历代书画3》(蜗庐美术馆)。

展览:《中国书画秀作展》大阪蜗庐美术馆(2022年6月)

说明:双盒。

77.0×31.0cm 约2.1 平尺

文嘉为文徵明次子,画风传乃父衣钵,又所闻古人名迹至多,故下笔能脱去习俗,亦是吴门举足轻重人物。其画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

明人王世贞有言“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一体。”说的是文嘉的画承自其父文徵明。清徐沁《明画录》中则载其“所作山水,清远逸趣,得云林佳境,合处直逼其父之乃。”赞言文嘉的画有倪瓒的意境,亦得文徵明的妙意。此外,王世懋《跋文嘉书古诗十九首》后,又言“休承晚年书奇进,几不减京兆。”则是说文嘉晚年的书法,几乎可以祝允明相提并论。类此种种,皆可见文嘉书画造诣精深,堪称承继家学的典范。

局部

局部

此件“高阁斜阳”,设色淡雅,构图疏朗,用笔松散,意境亦颇为幽澹。画中绘古木、苍松、竹林、柳树等多种景物,其中古木虬健,苍松劲拔,竹篁青翠,柳枝萧萧。树后掩有高阁,若隐若现,予人以想象空间。庭院中另有兰草、园石点缀。园石的轮廓略作勾勒,肌理以淡墨晕染,浓墨点苔。

而茅屋沿溪流修筑,院落宽敞,有临水吟哦之逸。又以篱笆墙环绕,自成一方小天地。屋内高士则着宽衣大袍,服饰略施淡黄色,静坐于长几上,侧首望向窗外,若有所思。桌上陈设书籍、瓶具等。高远处淡墨描写远山云雾之景。整作大面积留白,取幽居一角,表达浅水遥岑、含蓄蕴藉的隐逸画面。

局部

题识“雨馀竹色明,风恬鸟声乐。睡起北窓凉,斜阳在高阁。”当为文嘉自作诗。南京博物馆藏文嘉作《竹明风恬图》扇面,亦题写此诗。另笔者考清代潘正炜《听颿楼书画记》卷四中,著录有“陈淳的山水扇面”,其上也有文嘉题写是诗。

潘正炜《听颿楼书画记》卷四

题识,局部

是作附有双盒。题签“文修承淡彩山水,素轩叟题签”。野村素介(1842-1927),山口县人,幕末时期藩士、官僚、书法家。字绚夫,号右仲、素轩。晚年任日本书道会干事长、书道奖励会会头、选书奖励会审查长等职。与杉听雨、长三洲被人成为“长州三笔”。

附有双盒

此外,文嘉曾任大明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然素有隐士之心,其《天池》诗中,有云“肩舆催予下山去,悔不此地巢云松”;《和唐子畏韵》一诗,亦言“若要心闲衣食足,惟有归耕百亩田”,皆知其避世山林之隐逸情怀,故笔下亦常有表达类似情感的画作。

▼文伯仁:万壑松风▼

文伯仁(1502-1575) 万壑松风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万壑松风。长洲文伯仁写。

钤印:“雅歌堂”

出版:1.《考槃社支那名画选集》第八图。考槃社编辑、文华堂书店发行。大正十五(1926)年。

2.《蜗庐宝笈——中国历代书画3》(蜗庐美术馆)。

展览:《中国书画秀作展》大阪蜗庐美术馆(2022年6月)

说明: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177.7×66.2cm 约10.6 平尺

文伯仁为衡山翁侄子,效王蒙,学三赵,得家风,亦擅绘事。其画作,笔力清劲,岩峦郁茂,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名在文徵明之下,而横披大幅颇负出蓝之誉。尤是山水,有简、繁两种面貌,简者效文徵明细笔山水,景色疏朗,笔墨细秀,多抒情意趣;繁者出自王蒙,山林层叠,构图饱满,皴点繁密,境界郁茂。

关于文伯仁的画作,王穉登《吴郡丹青志》曾说:“子嘉及犹子伯仁,并嗣其妙。嘉竹树扶疏,伯仁岩峦郁茂。若或未见其止,足当赤帜绘林。”朱谋垔《画史会要》亦谓其:“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擅名不在衡山之下。”姜绍书《无声诗史》则赞言:“(文伯仁)衡山犹子也,画山水,名不在衡山下。伯仁少传家学,诗以巧思发之,横披大幅,颇负出蓝之声。”

局部

局部

此件“万壑松风”构图可谓饱满,技法多变,所绘峰峦叠嶂,甚为壮丽奇绝,众山围拱,设色清雅,似已进入秋季,然仍得生意盎然,无萧索之感,殊为旷逸。“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画面中心,数位高士,弹琴论道,或坐或立,神态描写生动,似为琴音所沉醉,有绕梁之想。而弹琴的高士,穿右衽衣,束发巾,盘膝于地,则表情悠闲,双手抚琴,充满隐士之风。

局部

山腰处,另有携杖高士,侧身与友人相视交谈,似是欲共同访友,而山势高耸,山路崎岖,仍有一定路程,所以略作歇脚。其旁亦有一高士端坐于岩石,其前似为山泉,吹笛澄怀,亦是惬意自得。

局部

整作山松的描绘诸多,形态各异,或挺拔,或粗壮,或瘦劲,松针的刻画也繁而不乱,结构亦密而不塞,与元代简洁之风大相径庭,深山溪谷,草木华滋,枝繁叶茂,有王蒙的画意。复以笔墨的浓淡,表达画面的深远、高远的层次感、空间感,亦是布局得宜,经营用心。同时,画面中,亦绘有云雾、溪流等,山石的皴法也是多样,细小如毛的小皴与焦墨勾勒的粗线条又相得益彰,点线密聚。另有横笔点苔,亦是笔墨丰润,行笔如作草篆。万壑松风,高峰巨嶂,当作如是观。

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文伯仁所作《万壑松风》图轴,设色纸本,构图亦是繁密,然与此拍品相较,则构图仍相对舒朗。不过,其一水墨,其一设色,前者在松秀之间予人以空灵淡泊,满幅风动;后者则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云壑泉涌,可谓各有千秋。

文伯仁《万壑松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作中“雅歌堂”的款识,颇值得考据。此应是文伯仁之父文徵静的斋室名,其卒后,文伯仁沿用。笔者考明代文学家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其中有记载,文徵明作的一张小景上,有题记云“己巳八月廿又一日,宜兴口祖贻过访,适风雨大作,留宿家兄雅歌堂。饮次为作小画,并赋此以道契阔之怀。兼简李健斋、杭道卿、吴克学诸故人,聊发百里一笑。文璧。”[4] 另有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松下听泉图轴》,题“五月十八日在雅歌堂看雨,画此就题”,也可证之。

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

钤印:雅歌堂

私以为,文伯仁有“四万山水图”,是四幅分别以“万壑松风”、“万竿烟雨”、“万顷晴波”、“万山飞雪”为题的画作的总称。而上氏拍卖此文伯仁“万壑松风”,较之故宫本,其用笔之灵动、丰富,画风之郁茂,亦不逞多让。

文伯仁亦是文氏家族中,唯一不笼罩在文徵明之下,又独具创新的“佼佼者”。是作亦出版于《考槃社支那名画选集》第八图,1926年,更显其难得。

局部

▼结语▼

文氏一脉,相濡以“墨”。至文徵明的出现,标志着“文氏家族”从此在画坛上,成为艺林的典范。而文嘉、文伯仁等亦是文氏的中坚人物,家学渊源殊深。如果说,文徵明是这个家族的主干,那其余人则如同苍天古树上的枝叶,将筋脉蔓延至整个“吴门”,乃至于整个画坛。余绪及今不绝。

参考资料

[1] 沈乐平《 行草艺术通讲》

[2] 任淡如《文徵明的玉兰:任它花开,任它花落》

[3] 朱金坤《西溪文化 西溪丛语》

[4]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48

张济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