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朝最招人恨的皇帝,多数人会想到三个人,北宋的宋徽宗、宋钦宗,联手“导演”靖康之耻,另外一个就是宋高宗赵构,重用奸臣秦桧,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斩了岳飞。
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看看北宋“靖康之耻”后的那个局面有多混乱,而赵构能在这个局面下建立南宋,可以说,他的能力被远远低估了。
靖康之耻后的“烂摊子”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的铁蹄踏破了北宋的繁华,汴京城内一片狼藉,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皇室几乎被一网打尽,通通被“打包”带走,整个北宋统治层被一锅端,史称“靖康之耻”。
于是,北宋就这么戏剧性地谢幕了,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
一方面,靖康之变后,宋朝的军队基本上被打散了,各地的官员和将领也都成了没头苍蝇,四处乱撞。这时候,如果赵构没有站出来,宋朝很可能就会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要知道,军阀割据可是历史上不少王朝末期的标配,一旦此时出现,那基本上就意味着大宋王朝彻底玩完了。
另一方面,金国在灭了北宋后可没闲着,面对北宋这么大一块儿“肥肉”,金国觉得自己一口吃不下,不如想办法搞成“长期饭票”——扶植傀儡政权,这样便可以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
于是,公元1127年,金国扶持了张邦昌建立了“伪楚”政权,但张邦昌心里那个忐忑,毕竟这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当个傀儡皇帝,但没办法,金国的刀架在脖子上,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赵构却愣是奇迹般地挽回了局面。
赵构死里逃生建立南宋
当初金兵围困汴京时,赵构曾受命出使金营求和,结果他半路上脚底抹油开溜,没想打这一跑还真就跑对了,最后成了南宋的“开国皇帝”。
赵构这个“漏网之鱼”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先是跑到南方去避难,然后在那里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后来在元祐皇后孟氏的支持下迅速整合了各地的军队和官员,建立起了南宋朝廷。
赵构搞定这一切的难度可不亚于在沙漠里建起一座绿洲,但赵构不仅做到了,还做得相当漂亮,张邦昌一看赵构崛起,立马选择归政于赵氏,这样也就宣告了后金建立“伪楚”的算盘落空了。
新朝初立,赵构面临的局势还是很危险的,毕竟金国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好不容易灭掉的北宋就这样“起死回生”,于是不停地在屁股后面追着打,而大宋内部又是叛乱又是起义,可以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但赵构深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金兵一来他立马开溜,从南京跑到扬州,再从扬州跑到建康,最后跑到临安,主打一个战略转移。
不过金国并没有打算放弃,公元1130年,眼看短期不能拿下南宋,于是金国故技重施,再次在北宋旧地建立傀儡政权,这次金国盯上了刘豫,扶持他建立了“伪齐”政权。
不过,赵构可不会让伪齐好过,虽然伪齐背后有金国支持,但最后依然被南宋打的节节败退,金国一看刘豫也不堪大用,于是,公元1137年,金熙宗废刘豫为蜀王,伪齐也宣告灭亡。
与此同时,赵构在建立南宋后重用李纲、宗泽等人来帮他稳定局势,这些人也确实不辱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南宋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此时金兵的威胁依然存在,赵构那是既想打又想和。打吧,南宋的军事实力实在不咋地;和吧,又咽不下那口气。于是,赵构一方面任用岳飞、韩世忠等猛将抗金,一方面又派秦桧等人去和金国谈判。
岳飞、韩世忠这些大将也确实够威猛,在战场上那是连战连捷,和金兵打得不可开交,岳飞甚至一度打到了朱仙镇,汴京近在咫尺。
赵构的“污点”
可是,手底下这帮大将越猛,赵构心里反而越没底,毕竟赵构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当初手底下的这些大将是他的底气,可如今已经成了他心中的“隐患”,为啥?毕竟有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先例,如今这些大将手握重兵,万一哪天也来个“黄袍加身”,那他赵构不就成第二个周恭帝柴宗训了?
于是,赵构开始琢磨着收回这些武将的兵权,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在与金国议和即将达成之际,赵构召回韩世忠、岳飞、张俊,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则为枢密副使,夺了三人的兵权。
最终,绍兴十一年11月,绍兴和议达成,而岳飞也成了牺牲品,可以说,岳飞的死是赵构一生最大的污点。
正视对赵构的评价
对于赵构,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南宋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成功地整合了烂摊子、避免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虽然他在处理岳飞的问题上确实是一大错误,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皇帝。
历史总是充满了争议和分歧,对于赵构的评价也是如此,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赵构在南宋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的能力不应该被低估。
果然是是学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