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的魏、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联手上演了一出历史大戏。
说起这三方中实力最强劲的,那无疑是曹魏,而曹魏之所以强就是因为有曹操这位曹魏的奠基人。
曹操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他的是非功过至今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曹魏明明是最强的,为什么曹操却不能像刘邦、朱元璋、李世民那样一统天下呢?他究竟差在哪儿?
曹操二十岁就开启了自己的仕途,后来一路摸爬滚打,参与了对黄巾军以及董卓的讨伐,还一举拿下了兖州,组建了青州军,从此算是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官渡之战,曹操的成名之战,他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北方基本算是姓曹了。赤壁之战前,曹操那是春风得意,统一北方,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威震四海。
可惜赤壁一战,被孙刘联军给收拾了,从此统一大业就搁置了,知道曹操去世都没能实现统一大业,最后反而被司马家族给摘了果子,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正所谓成大事者必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论天时,当时正处东汉末年,局势混乱,曹操作为一方枭雄,拥有趁乱完成统一大业的好机会;论地利,曹操占据中原及北方地区,可以说掌握着最优渥的土地;至于人和,这恐怕是曹操唯一的劣势了。
大将方面,曹操手下必须要提的就是五子良将,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号,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主儿。
谋士方面,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哪一个不是智谋过人?荀彧那是曹操的大管家,内政外交一把抓,荀攸和郭嘉那都是军事奇才,程昱和贾诩那也是各有各的绝活。
看起来似乎并不差,但是就怕货比货,曹操麾下虽然不乏名将和谋士,但和他的对手比起来,似乎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就说曹操的死对头刘备,虽然曹操有五子良将,但刘备则有五虎上将,关圣人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大将军长坂坡一声吼,生生吓退曹军;赵将军七进七出救阿斗,在曹军中跟逛自家后院一样。
再来说说谋士方面,曹操手下看起来人才济济,数量上那是碾压刘备,毕竟刘备手下能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诸葛亮、庞统、法正,而庞统还英年早逝,但谋士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
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这些人虽然也都是智谋过人,但跟刘备的“卧龙凤雏”比起来,那还真是差了点火候,曹操手下的谋士加一起,愣是凑不出一个能跟诸葛亮抗衡的人。
所以,曹操手下的大将和谋士和同时代刘备的相比都算不上顶级,更别说刘邦、朱元璋、李世民相比了,他们手下那些更是逆天。
看看刘邦的团队,智囊团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还有擅长“奇计”的陈平。大将方面更是夸张,光是一个“兵仙”韩信就是“开挂”级别了,再加上樊哙、夏侯婴等人,简直是顶级天团。
再看看人家李世民的团队,那更是夸张,一个个都是灭国神将,再加上李世民本身就是天策上将,他的团队简直是无懈可击。
所以,曹操唯一的优势似乎就是他自己,可曹操虽然是个全才,但也有自己的短板,那就是性格。
曹操多疑善变,杨修就是因为猜透了曹操的心思而被杀,还有孔融、祢衡等人,那也是因为得罪了曹操而被杀,这性格一不好,那人才就容易流失。
况且,曹魏内部斗争那也是异常激烈,虽然曹氏宗族和夏侯氏宗族都是曹操的铁杆支持者,但跟外姓大臣之间却是矛盾重重。
就说荀彧吧,那可是曹操的大功臣,结果因为反对曹操称魏王而被逼自杀。还有崔琰、毛玠等人,那也是因为内部斗争而被杀。
如此下来,虽然孙权和刘备单打独斗比不过曹操,但这俩人知道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抱团,他俩联合起来可是把曹操整的够呛,比如赤壁之战,孙刘联手让曹操栽了个大跟头。
占据天时地利的曹操,距离一统天下始终差了那么一口气。
呵呵呵,我都不屑于评论你[红脸笑]
没打赢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