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侯”李广被单独列传,为何卫青霍去病只捞到合传?原因很简单

学渣阿飞 2025-02-12 16:52:03

说起来大汉王朝,多数人想到的都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大汉王朝如此硬气的形象,靠的就是那一个个强悍的名将。

论起大汉王朝名将,卫青、霍去病自是板上钉钉觉悟争议,但又一个人也常常被拉入这一队列,这个人就是“飞将军”李广,但若说李广凭啥入列,却颇费思量,毕竟,比起卫青、霍去病赫赫战功,李广更像是位网红将军,知名度全靠司马迁手下的笔和唐朝诗人们的口口相传。

李广到底实力如何

首先,李广确实是有几分实力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李广好歹也是个一生参与过七十余场战役的将军。

若说他的高光时刻,那不得不提萧关之战。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萧关,李广初出茅庐,却猛的不能行,因为此战,李广被封为汉中郎,这一战也让李广初露锋芒。

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李广也是立过功的,他跟着太尉周亚夫平叛,一举夺旗,按说此时的他已经足以封侯,可惜李广脑袋不灵光,竟然接收了梁王刘武给他的将军印,这觉悟还想什么封侯。

后来李广历任陇西等地太守,在抗击匈奴方面确实很有一套,到了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继位,作为三朝大将,论资历,李广开始得到重用,可惜,他的水平跟不上了。

雁门出击匈奴,结果被匈奴包了饺子,自己也成了俘虏,后来装死逃过一劫,抢了匹马跑回来,归来后被贬。

后来李广接替郎中令石建再次被任为大将军,漠南之战和卫青一起出击匈奴,结果愣是一点军功没捞着。

漠北之战,他率领右路军从东路出发,本计划与卫青形成包围之势,但却迷失了方向,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得亏卫青硬抗下了匈奴,不然李广罪更大了,战后,卫青派人来询问李广迷路的情况,李广觉得脸色挂不住,也不愿意回朝接受各种批判,直接拔刀自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卫青、霍去病又是啥水平?

再来看看同期大放异彩的卫青霍去病都是啥水平。先说卫青,本是平阳公主的骑奴,但人家命好,有个争气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上成了皇后,卫青也跟着沾了光,从骑奴一跃成了将军,但人家卫青是有真本事的。

公元前129年,卫青首次出征,带了一万骑兵直捣龙城,斩首七百余人,这可是汉朝对匈奴的首次大捷!汉武帝高兴得合不拢嘴,立马封卫青为关内侯。之后卫青就像开了挂一样,屡战屡胜,收复了河套地区。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年纪轻轻就跟着舅舅上战场了,但霍去病自己也是个军事天才。公元前123年,霍去病首次出征就带着八百骑兵深入敌境数百里,斩首两千余人,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和国相,之后的河西之战,收复了河西走廊,打通了汉朝和西域;漠北之战,带着五万骑兵追击匈奴数千里封狼居胥。

卫青霍去病这两个人,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骠骑将军,联手把匈奴打得屁滚尿流,那战绩,那功绩,绝对是汉朝的顶级天团!

为什么李广单独列传,卫青霍去病只能合传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李广可是在《李将军列传》中被单独列传的,如果以他作为标准,那么卫青与霍去病被单独列传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事实上,卫青、霍去病两人只捞到了一个合传《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甚至连个姓都没有。

单看战绩,李广虽然历经三朝,资历够老,也确实有一定实力,但奈何实在没有拿的出手的军功,因而始终未被封侯,他是名将没错,但真的到了单独列传的水平了吗?而卫青霍去病的要战绩有战绩,要实力有实力,怎么到头来在《史记》里成了合传?

想要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人背后的家世。

李广祖上是秦朝名将李信,李信后来被封为陇西侯,因此,老李家是不折不扣的陇西望族。而司马迁的祖上是秦国名将司马错,他是秦惠文王时期的名将,所以,李广家族和司马迁家族都是秦朝功勋后裔,是正儿八经的名门望族。

至于卫青和霍去病是什么出身,前面已经说过了,他俩可以说是出身低微,靠着卫子夫才翻了身,成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所以,你品一下,你细品一下,一个是世家大族,一个是他眼中贫苦出身的“暴发户”。

这个时候你应该就能理解司马迁为什么会替李陵说话了,哪怕因此被汉武帝给下了大狱,还受了宫刑。

受此折磨的司马迁难道对汉武帝没有任何怨念?而卫青霍去病是汉武帝面前的红人,但军功又太硬,写《史记》的时候又不能乱写,怎么办?那就合传吧。

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迷路侯”李广能单独列传,而卫青、霍去病却只能捞到一个合传了吧。

30 阅读:17083
评论列表
  • 振义 109
    2025-02-17 19:24

    司马家和李家是姻亲关系,所以才有了为李凌说话,为李广立转的事发生。

    用户17xxx30 回复:
    司马家和李家从秦国时期就是同事关系,都是老秦人
  • Itachi 96
    2025-02-17 20:09

    司马迁跟李家关系好啊!李广迷路侯,李敢,李陵有啥功绩?还有投降匈奴的。历史,看看就得了。

    范奎雷 回复:
    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最后自杀--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华彩迅猛龙 回复:
    [doge][得瑟]李陵好歹搞出个李陵碑,李敢啥玩意?你敢?
  • 2025-02-18 12:13

    卫青、霍去病是中华民族擎天之柱!

    用户79xxx38 回复:
    司马迁和李广他们算是世家,而卫霍是外戚,不是一路人抹黑很正常
    天堂之上 回复:
    霍启山不服
  • 2025-02-17 21:48

    别把司马迁想得多厉害,他也会主观。

    我家的阳台很大 回复:
    所以他每次主观评价之前都会写一句太史公曰,也就是这句话你可看可不看
    永恒者 回复:
    对了,人都有主观意识
  • 廿六 57
    2025-02-18 17:48

    司马迁不是因为为给李家说话被施宫刑,是因为汉武帝在位中期很多政策把国家经济搞垮了,司马迁批评的很狠,还拿给汉武帝看,把汉武帝气坏了,不过也没让他改,就是给他上了宫刑,汉武帝晚年下罪己诏,也是认识到了自己在民生方面的政策确实不行,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下罪己诏的

    佳韵 回复:
    连年战争民生肯定不那么好,但这就是宁愿站着亡也不跪着生,不打战让匈奴继续发展下去更难。
    流星追月 回复:
    就他干的那些事下罪己诏是不得已,如果再不下罪己诏真的要罪己了,连年征战搞得民不聊生这不好说毕竟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但是巫蛊之火搞得人心惶惶,要不是有个好孙子(刘病已)那他就会被太庙赶出来。
  • 2025-02-18 16:22

    本来就不是正史。司马迁自己干的私活,私货塞的多点也正常,也算是发泄不满呗,谁叫司马家的亲朋故旧都是些坑货呢[吃瓜][吃瓜][吃瓜][吃瓜][吃瓜]

    不吃菜的羊 回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什么是绝唱因为后世史官都知道了原来史书还可以这么用春秋笔法,还有离骚是什么是一篇文学作品?一本史书拿去跟一篇文学作品对比你觉得史记的文学作品性大还是它的记史性大
    风飞扬 回复:
    不要拿现在的价值观世界观去套古人。
  • 2025-02-18 15:02

    这你就不得不说太史公的春秋笔法了,自己喜欢的就单独立传,不喜欢的管你有多大作为,都不配出现,呵呵

    范奎雷 回复:
    司马迁自己都说了是一家之言。。。另外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ZampampY 回复:
    纪传体算是比较公平的编史方式了,比起春秋的做法强太多。同一件事情,用不用人的视角去记录,实情是可以基本还原的。
  • 海参 32
    2025-02-18 14:20

    说白了,就是司马迁写史非常主观,贬低刘家实力,太高对手势力,完全没有史家的职业操守。毕竟被汉武帝搞得很惨。

  • 网友 26
    2025-02-18 17:49

    司马迁夹带私货又不是什么秘密,他自己都说了史记是一家之言[得瑟]

  • 2025-02-18 08:39

    一百三十卷,每卷为何而写,司马迁在本传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不知道都在纠结什么。

    范奎雷 回复:
    还吹?!司马迁自己都说了是一家之言。。。 另外,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暗黑系呆莉 回复: 范奎雷
    你这话说的我就得出来说几句了,李广立传的原因自己读史记。至于是为什么李敢不立,拜托,你练立传怎么命名都不知道。照你这么说周亚夫是周勃家混最好的为什么不立传,李牧为什么不单独立传,汉书李广苏建传苏建部分大幅文章写的是苏武,为什么不叫李广苏武传?搞明白再来喷谢谢
  • 2025-02-18 11:41

    不就是汉朝的中央军和门阀士族的地方军阀么?敞开了说,谁不明白![笑着哭]

  • 2025-02-18 17:42

    霍去功绩是高,但是病命短,时间线比较短,单独立传篇幅太小。史记功绩大但是合传的有好几个,一般都是因为篇幅不够,或者经历类似才合的。

  • 老何 18
    2025-02-18 00:04

    李陵传的篇幅很长的,班主任评语也是上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范奎雷 回复:
    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 2025-02-15 12:44

    史记里合传独传并没有太大意义,事迹相近履历相近的放在一起读,阅读体验更好。白起王翦也是合传,甘茂却是独传,连田叔也是独传。按你的观点,田叔想必是世代簪缨吧[doge]

    范奎雷 回复:
    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最后自杀--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少时风流老亦狂 回复: 范奎雷
    李蔡就是抱卫青大腿封侯的,李广死了以后他干了啥?能力一般,人品还差。李广随大军出塞五次,无论什么战果,每次都有他,难道刘彻眼瞎了?怎么不上李蔡?跟着卫青封侯的不老少了,怎么不让这些侯爷上呢?李广自从顶了韩安国镇守边疆,历七任太守近二十年,基本完成了任务,没让匈奴讨到什么好处。汉书一样为李广立传了,班固总不是李广家亲戚吧。程不识和李广,谈不上什么高下,只不过统军风格不同。如果程不识真那么强,刘彻怎么没让他上呢?郅都的才能,更多体现在政治上,苍鹰嘛,带兵的次数还没有李息多。诚然李广不是统帅的料,但无论怎么说也是大将一枚。为了黑李广,居然把李蔡抬出来,呵呵。武帝朝的丞相很值钱吗?知道武帝朝死了多少丞相吗?
  • 香蕉 13
    2025-02-18 12:38

    有没有可能司马迁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有的人很好记录,只需要几百字或几千字就可以把他的一生重要的事写完。单独列传字数不够?

    香蕉 回复: 范奎雷
    可以肯定司马迁立传标准,和职位高低没半点关系。被立传的可是有商人和游侠的。这些人的身份、地位和达官权贵比起来就是个跑腿级别的。
    范奎雷 回复:
    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最后自杀--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 2025-02-19 10:03

    说白了就是司马迁不喜欢卫霍的身份,靠外戚(卫皇后)关系上位。外戚集团发展司马迁已经很有远见了,他们可以助帝王成就霸业,也可成为危害王朝命运的蛀虫。西汉有吕后、窦太后、霍光等,权利大到可以废帝另立;东汉有窦太后、梁皇后家族,丧心病狂到敢毒杀天子,皇帝都成了傀儡。

    彼岸听风看海 回复:
    世家和外戚,对于皇权而言都是乌龟和王八,大哥就别说二哥了
  • 2025-02-21 07:36

    卫霍是外戚,李广是世家,司马也是世家。要不是卫霍实在太牛逼,司马迁敢把他俩写成何进那种货色。

    意大利面 回复:
    没记错的话,卫霍被他写入了《佞幸列传》
  • 混迹社会多年,包装和实际情况有时候不一样,你说卫青霍去病是啥也不懂,就在大帐里吃喝玩乐,甚至就挂个名,全是手下出智慧和武力打下来的,我都不惊讶[得瑟]

    大雨冲凉 回复:
    那怎么李广不能这么搞呢?难道他道德水平太高?或是找不到厉害的手下?[抠鼻][抠鼻][抠鼻]
    彼岸听风看海 回复:
    刘邦:你可拉倒吧,我带那么多人去都被围白登山了,汉初人才济济,怎么就没一个能让我躺赢呢
  • 2025-02-16 21:54

    你干脆再去数一下字数[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5-03-01 07:45

    李广给老刘家打了一辈子仗,到死也就是个“中郎将”,而这个“中郎将”也不是汉武帝封的,而是当年平七国之乱、汉武帝他爹汉景帝封的。中郎将只是个小军官,上面还有大将、骠骑、车骑等一堆领导。让一个只能带领三千人的中郎将去对付十万骑兵,你怎么不上天?

    星条旗当柴 回复:
    这个中郎将还真是汉武帝封的,景帝时封的中郎将官职早就因为打仗总在输撸到底了[笑着哭] 带三千人是因为他连三千人都带不好,给他百万大军他都能打全军覆没的水平,谁敢给他带更多人?
  • 2025-03-13 21:53

    其实就是世家多篇幅,其他的看心情给

  • 2025-02-19 11:08

    司马迁和李家关系好

  • 2025-02-19 16:42

    李广与司马迁是亲戚,带私活。

  • 2025-02-16 19:12

    关系好[得瑟]

  • 2025-02-17 19:08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是两种概念!

  • 2025-02-18 21:57

    人无完人 更何况马迁[得瑟]

  • 2025-02-19 16:12

    太史公自己都说自己是一家之言,只是后世人说他权威了而已。太史公自己写史就是喜欢的写好点,不喜欢的写差点,能直笔写的,直笔写,不能的,曲笔,或者同一件事,写几个版本,有些不太了解,靠自己想象。

  • 2025-02-18 18:10

    汉帝国皇帝的前朝皇帝钦点的戍守边疆的将军人家皇帝可以安睡几十年,要是不服气的可以去守边疆给皇帝家看看啊!

    范奎雷 回复:
    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最后自杀--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 2025-02-19 12:51

    司马太监最恶心,史书里面一大半都是小说,祸害后人

  • 2025-02-19 19:27

    唐朝诗人是因为李世民才写诗带李广的[得瑟]

  • 2025-04-02 10:24

    就一点敢把刘邦老流氓的形象写出来就是第一史家

  • 2025-02-18 16:16

    那个时候看重出身,你看董卓问刘备出身就知道了

  • 2025-02-28 23:33

    因为作者是司马迁呗,这世界没有完全的圣人,略微的人情世故并不影响史记的含金量

  • 2025-02-16 03:51

    司马之过

  • 2025-02-19 11:05

    司马阉公写的东西,有什么好意思的?

  • 2025-03-10 08:52

    司马迁是贵族,阶级性很强烈,他看不起平民出身的卫霍。

  • 2025-02-17 16:31

    呵呵,是非功过本来就是众说纷纭,你又要来翻个案子?

  • 2025-02-19 16:23

    狗眼看人低

  • 2025-02-19 12:51

    就格局来说,叫司马阉不亏

  • 2025-03-05 12:54

    当时士人普遍看不起外戚,而卫青霍去病恰恰是外戚.多正常.

  • 2025-03-12 08:46

    因为司马家喝李家关系好,而且太史公耶多少瞧不起外戚

  • 2025-02-24 18:31

    司马迁写史书也是有许多私货的

  • 2025-02-26 21:55

    宫刑是啥?🤔😥

    用户10xxx59 回复:
    惩罚性的绝育手术
    方天画戟 回复: 用户10xxx59
    高大上!
  • 2025-02-15 11:46

    [赞][赞][赞]

  • 2025-03-01 19:47

    我们要找老迁给个说法!

  • 2025-02-22 00:54

    卫霍是外戚,做官也是因为皇后而荫官,最重要是外戚做的官太大,吕太后窦太后王太后三个干政的外戚都没出过这么厉害的,带入下,就感觉大汉怕是下一代就亡了,自然要贬低,司马家和李家没姻亲关系,司马迁的女婿姓杨,昭帝时当过宰相好像,李陵被夷三族是个人都看出来是武帝的上头了,就司马迁站出来明说而已

    范奎雷 回复:
    因为司马迁与李陵是好友,帮好友家说话当然没问题。 另外,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最后自杀--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 2025-02-25 06:56

    司马迁就是个看家世下菜碟的人。

  • 2025-03-02 18:46

    司马迁老家族人也惨,为了避祸,姓都改了,一支改姓同,一支改姓冯[裂开]

  • 2025-03-04 16:01

    首先,史记这部书,本来就是司马迁自己完成的。。不是官方编撰的。所以他自己写的书,代表他自己的观点和和想法。。。

  • 2025-03-12 20:35

    汉朝是汉元帝和汉成帝这对叔侄,后来汉哀帝想整顿都没办法了,汉哀帝一死,王家外戚彻底掌权

  • 2025-03-14 05:12

    纵观李广生平完全当得。李广,年少成名,文帝,景帝时期就可以封侯,奈何刘邦规定非战时不能封侯。有李广在的地方,匈奴不敢侵犯,威名远播。 武帝进攻时期,小部队迎战匈奴主力,首战失利。被捕,后装死夺马杀敌逃脱,用爵位钱财啥的向武帝换了条命,戴罪之身继续征战。 大决战时60多岁,跟随卫青主力出击获胜就可以封侯,奈何卫青临时让他去另一只小队,也没有向导。 最后决战胜利,众人皆喜悦,他自刎而亡。 说白了,李广性格不适合政治。 李广死后,知道他或者从别人知道他生平的百姓皆哭。 李广带兵也是,兵吃不上饭,他不先吃,士兵不喝水,他也不先喝。 纵观李广生平,他还不值得单独列传?

  • 2025-02-26 13:23

    司马家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啦。把这一姓全部灭样,会有几个冤枉的,杀他百分之九十九,还有几个漏网的。

  • 2025-03-11 09:41

    作者拿现在的观点考证古代的事情,本身就不合适。你的眼光决定你的水平,只能当网络写手。

  • 2025-04-01 22:03

    阉哥夹带私货太严重了

  • 2025-03-01 16:32

    经济强大的王朝不驱逐胡虏,就被骂软弱,像宋朝。经济强大去打胡虏,开疆拓土,又被骂穷兵黩武。这就是很多人的尿性,只要你做事就会被骂,不做事更会被骂[得瑟]。看看评论区多少个这样的二傻子[得瑟]

  • 2025-03-04 20:57

    政治水平差点

  • 2025-03-19 09:11

    因为他善

  • 2025-03-01 02:41

    司马迁因为李广家狗屁倒灶的事,被割了吉吉,他为了将自己摆在受害人的位置,觉得自己是对的,只能无限拔高李广家,但李广家其实就是个笑话

  • 2025-03-01 18:02

    瞎扯!实际原因是司马迁和李陵是好基友,当然也顺便葱白下李陵的爷爷很正常吧。霍去病杀了李陵的叔,不受司马迁待见不是很正常吗?

  • 2025-03-14 16:00

    信司马迁写的还不如信野史呢[呲牙笑]

  • 2025-03-14 15:55

    基因检测己经证明唐朝李渊家族就是李广的后裔,当然应单独列传,司马迁能预测未来的,神棍级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