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若老人坚持长时间散步,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5大改善

纵横知识 2025-02-19 19:17:0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隔壁张大爷今年78岁,每天雷打不动绕着小区走五圈,去年还拄着拐杖,现在走路带风,连老风湿都不怎么犯了。

您可能觉得散步不就是随便走走?但医生要告诉您,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散步,效果比吃补药还实在。

今天咱们不说虚的,就聊聊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先说最要紧的心脏。

您知道咱们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吗?用久了难免生锈结垢。

每天走够6000步,心脏泵血就像给水管加压冲刷,能把黏在血管壁上的"油泥"冲走。

北京协和医院跟踪过2000位老人,坚持散步的人血压能降5-10毫米汞柱,相当于每天少吃半勺盐。

特别是清晨散步,这时候血液最黏稠,走走路就像给血管做早操,血栓风险能降三成。

再说这身老骨头。

人老腿先老,为啥?骨头里的钙就像存钱,光吃不存肯定亏空。您走路时脚掌着地的力道,就是在给骨头"存钱"。

广州中医药大学做过实验,每天快走半小时的老人,骨密度比同龄人高8%——相当于骨头里多打了根钢筋。

特别是膝盖疼的老人家,别总坐着,慢走比按摩管用,关节液就像润滑油,越活动越顺溜。

第三件好事藏在血糖里。

现在十个老人八个血糖高,吃药打针不如迈开腿。

您知道肌肉就像海绵吗?走路时全身肌肉都在吸水,把血液里的糖分吸进去消耗掉。

上海瑞金医院有个案例,糖尿病人每天饭后走20分钟,三个月血糖值降了2个点。

有个小窍门:走路时甩开胳膊,幅度越大,后背和腰上的"海绵"吸得越起劲。

第四样变化在心情。

您有没有发现爱遛弯的老人?他们开口就是笑。走路时大脑会分泌"快乐药水",学名叫内啡肽。

河北医大调查过社区老人,每天散步的人抑郁风险降低40%,比吃抗抑郁药还安全。

特别是结伴走路,聊着家长里短,不知不觉就走远了,心里那点烦闷早被风吹散了。

最后说说睡觉这个老大难。

很多老人夜里睡不着,白天没精神,越躺越难受。

深圳有个养老院做过试验,让老人下午四点去树荫下散步,结果晚上入睡时间提前半小时,深睡时间多出一刻钟。

为啥?因为走路把身体"电量"耗到正好,既不会过度疲劳,又能松掉紧绷的神经。

记住要走直线别绕圈,大脑最喜欢有规律的摆动。

可能有老人家要问:我腿脚不利索怎么走?其实拄拐杖、扶栏杆都算数,关键要走出汗。

刚开始可以从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取报纸,慢慢加到菜市场买个葱。

穿鞋要选鞋底带波浪纹的运动鞋,防滑又减震。

有个80岁的阿婆跟我分享经验:她每天分三次走,每次10分钟,照样走得面色红润。

还要提醒您几个细节:走路前喝半杯温水,走完别急着坐,扶着树慢慢晃腿;有糖尿病的要随身带颗糖;雾霾天就在楼道走楼梯,上下三层就够量。

要是走到后背微微发烫,额头冒小汗珠,这个火候刚刚好。

最近遇到个老病号,高血压糖尿病缠身,我让他每天去公园数着梧桐树走。

从最初数5棵树就喘,到现在能数完50棵,药量减了一半,人也精神了。

所以说养生不在花多少钱,贵在天天不落下。

从明天开始,您也试试看?说不定下个月体检,医生都要夸您各项指标年轻了十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运动建议篇

北京协和医院《中老年运动健康白皮书》(2021)

中国疾控中心《步行运动与慢性病防控关联性研究》(2019)

1 阅读: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