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百万强悍隋军是如何被隋炀帝玩儿废的

词人说历史 2024-03-20 02:17:29

隋炀帝东征高丽的战争一开始就很不顺利,大业八年二月,深受皇帝信重的左侯卫大将军段文振在出征的途中病死了。段文振的资历可以追溯到北周时期,在灭北齐、灭南陈和北击突厥的战争中一直活跃在战场上,可谓功勋卓著。这次东征高丽,段文振受命率军出南苏道,这位尽忠报国的将军在病榻上给他的皇帝上了最后一道奏表,阐述了倾国之兵孤悬塞外的巨大风险,建议皇帝严勒诸军,星驰速发,出其不意的占领平壤,以免夜长梦多。

杨广对这位老臣的去世表示了深深的惋惜,但对于速战速决的建议却不予采纳。在杨广看来出其不意的突袭不足以展示天朝的军威,况且这么雄厚的军力和国力根本不存在发生意外的可能。

隋炀帝杨广并非没有才华,只是太自负,太好大喜功,其想象力甚至超过了秦皇汉武。

大业八年三月癸巳(十四日),杨广的东征大军抵达辽水西岸,各军会合后面向辽水结成了庞大的军阵。但杨广想象的大军所至望风而降的场景并没有出现,高丽军依托辽水据守,隋军一时竟难以渡河。

但这难不住杨广,即位以来建宫室、造龙船,什么样的工程他没干过,一条辽水又岂在话下。于是他命令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水西岸建造三座浮桥,等桥造好了拉向东岸。这可以拉的浮桥是何等形制我们已不得而知,不知道这算不算最早的预制桥梁。

浮桥造好了,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慨然请命担任了先锋的任务,麦铁杖是隋军中的名将,他弓马娴熟、骁勇善战,在进攻突厥、平定汉王杨谅的战争中,凭借个人的勇武屡立战功。但这次他却在进攻前对三个儿子说:“吾荷国恩,今为死日。我得良杀,汝当富贵。”不知是预感还是其他原因,麦铁杖的话透露出他对战局的悲观,也为这支整支大军涂抹上了悲壮的色彩。

麦铁杖可称得上是一个神人,据说步行如飞,跑及奔马,能日行五百里。

进攻开始,工匠军夫们冒着高丽人的箭矢将浮桥拉向东岸,后续披挂整齐的步兵脚踏浮桥发起了冲击。但是当浮桥完全展开之后,尴尬的一幕出现了,桥短了,距离东岸还有一丈的距离,这可能是杨广从事建筑工作以来最失败的作品。

隋军中不乏骁勇善战的将士,他们没有工夫计较桥的长短,直接跳入水中涉水发起了攻击。三月的辽水,其气温和水温可想而知,那必定是彻骨的寒冷,高丽军也居高临下向水中的隋军进攻,隋军损失惨重。麦铁杖纵身跃上了对岸,但是这位骁将没能凭借自己的勇猛挽回不利的战局,他和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人全部战死,这一年麦铁杖只有三十八岁。进攻也随即失败,正如麦铁杖所预言的,杨广赠封他为宿公,三个儿子也都有封赏。

进攻失利,浮桥又被拉回西岸,杨广又命令少府监何稠将浮桥加长,两天后浮桥的加长工作完毕了。隋朝大军脚踏浮桥依次进发攻上东岸并与高丽军交战,这次高丽军毫无悬念的失败了,上万人死在了战场上,隋朝大军乘胜包围了辽东城。

最惨烈的莫过于攻城战

杨广的车驾也渡过辽水,他带领着西突厥曷萨那可汗和高昌国王伯雅视察大军和战场,隋军雄壮的声势让他狠狠地风光了一把。杨广对当前的形势十分满意,他下诏大赦天下并免除了辽东民众十年的赋税徭役。

早在诸将率军东下的时候,杨广就向诸将强调:“我们此次出征是来吊民伐罪的,并不是为了功名,有的人不明白朕的心意,想要轻兵掩袭孤军独斗,来博取个人的功勋,那不是王师作战的方式,是万万不可取的。”

那么王师该如何作战呢?杨广也做出了明确的部署,王师进军一定要分成三路,要进攻哪里,也要三路都知晓,千万不能孤军深入导致失败。军队的行进停止也需要及时地请示汇报,将领不能擅自做主。

杨广亲身参与了灭陈的战争,并非完全不懂行军打仗,不可能不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但是他仍旧下达了这样奇葩的军令,因为他认为这场仗无论怎么打胜利是必然的,倘若诸将擅自行动难免不会失了天朝“威仪”。皇帝陛下要面子,隋朝大军的手脚就这样被捆绑住了。

高丽人其实很能打

大军包围了辽东城之后,高丽军也曾出战了几次,都被隋军击败了,于是高丽军开始凭城固守,隋军的攻城战随之开始。此时杨广又出来作妖,他下令如果高丽人要投降,那要停止攻击,善加扶纳,以彰显大国皇帝的恩德。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每当隋军即将破城的时候,城上的高丽守军就高喊“投降啦!投降啦!”,隋军就会停止攻击,军使紧忙赶往皇帝的驻地报告。但当皇帝的旨意回来的时候,城上的高丽人又做好了防御的准备,继续与隋军作战。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杨广却不肯醒悟,辽东城也因此久攻不下,隋军将士的苦恼可想而知。

就这样到了六月,杨广再次巡视战场,看到攻城没有进展后勃然大怒,对隋军诸将大加斥责,隋军诸将有苦难言,既羞愧又恼怒。杨广又命人在城西数里的地方搭建起六和城,紧邻前沿亲自督战,但是隋朝大军的士气已经丧失,辽东城依然稳稳的掌握在高丽军手中。

就在杨广亲督大军围攻辽东城的同时,另外两路隋军也向高丽发起了进攻,一路是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率的江淮水师,跨海而来,轴舻延绵数百里。一路由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等九将军率领,九路俱进会师于鸭绿江西岸。

电视剧中的来护儿很蠢,真实的来护儿相当狠

先说来护儿,熟悉隋唐演义的朋友应该听过铁枪大帅来护儿的名字,是个典型的骄悍大将。他这一路本是深入高句丽境内策应主力进攻的偏师,他跨海之后带领水军溯大同江而上,直接到达了距离平壤六十里的地方。并在这里与高句丽的军队遭遇,来护儿果断出击,大破敌军。

一心争功的来护儿乘胜攻击平壤,副总管周法尚劝说他等其他各路大军到达后一起进攻,来护儿不听,挑选了四万名精锐士兵,直接来到平壤城下。高丽军在外郭的内空寺中设下伏兵,然后派军队出城迎战,诈败,引诱隋军攻入城中。

骄兵悍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容易轻敌,在他们眼里破城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抢钱、抢物、抢女人,来护儿对此也是大为放纵,隋军的队形一进城就乱了。高丽伏兵趁机杀出,隋军大败,来护儿不能迎敌,只能率领败军退往船队驻扎的地方。高丽军一路追杀,直到隋军的驻地,见周法尚已率军列好了阵势才停止了追击,而此时来护儿的四万精锐只剩下了几千人。

兵败之后的隋军也不敢在平壤附近继续驻扎了,船队又回到了海岸边,放弃了接应其他各路军队的任务。

隋朝水军曾在攻灭南陈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很强大

再说宇文述、于仲文这边,这九路大军自身就很有问题。他们从泸河、怀远二镇出发(即辽中地区),不知是出自谁的安排,各路大军都没有配备后勤军夫负责补给,还给每个士兵都配给了百日的粮食。这样连带盔甲、枪矛等战守器具,每个士兵的负重达到了三石,换算成现在就是一百八十公斤,士兵们苦不堪言。

将帅们明显知晓士兵们的艰难,不但没有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反而下达了一道命令“凡遗弃粮食者斩首”。可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在晚上宿营的时候,士兵们就在所住的帐篷下面挖坑,把背不动的粮食都埋掉了。就这样,大军才赶了一半的路程,军粮就快要耗尽了。

士兵们面临着挨饿的问题,将帅之间也有龌龊。宇文述和于仲文是大军中资历最老的两位,都是北周时期就跟随杨坚的大臣。宇文述在杨广和杨勇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出过大力,杨广登基之后他深受宠信,受封许国公,在军中爵位最高。于仲文则在杨广继位之后率军讨伐吐谷浑立下大功,因此获得杨广的信赖,所以在九路大军出发之前,杨广命令各军听从于仲文的调遣。但是说就是有这么一说,却没有给于仲文正式的任命,再加上军中还有宇文述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同僚,可想而知于仲文虽有领军之名,但是军令并不能畅行无阻。

宇文述是宇文化及的爹,隋唐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的爷爷

况且大军中不仅有将帅领兵,还有不受将帅节制的慰抚使行使纳降抚慰之权呢 ,这些人事配置为隋军的前途埋下了深深的隐患。这路隋军的前途究竟会如何发展呢?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2

词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