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现在的洛阳),王室逐渐衰微,再也没有实力和能力管理各诸侯国了,各诸侯也不大听中央招呼。此时诸侯林立,彼此之间互相兼并征伐,而地处中原地带的晋国,也在这场弱肉强食中不断征服兼并小国,势力迅速崛起强大起来。
到了晋献公在位时期,为了夺取崤函战略要地,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于是又把吞并目标锁定在位于晋国南部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
《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大意是:晋国用厚礼重宝贿赂收买虞公,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而在灭虢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虞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
当时的虞国和虢国虽小,却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说起来和晋国还是同宗。而要顺利实现吞并两国这一目标其实并不容易。
怎么说呢,虢、虞两国虽然地狭人稀,国力弱小,但却是同姓毗邻,结有同盟。晋国同其中任何一国开启战端,都意味着要同时和两国之师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两国的同盟关系,使自己避免陷于两线作战,这是晋国在吞并两国军事行动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正当晋献公犹豫难决之时,晋国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之计,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然后去请求借路,虞公就一定会同意。”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坐骑。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路给我们,那可怎么办?”
荀息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我们晋国强大,虞国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再说了,把垂棘之璧,屈地产的良马送给虞国,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晋献公听完就同意了,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及垂棘之璧作为礼物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
于是,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着良马、美玉等奇珍异宝出使虞国。到了那里,在晋见虞公之后献上珍宝,并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
虞公一看宝玉和骏马,就一口答应了荀息。大夫宫之奇劝虞公说:“不能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亡齿寒的来历)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晚上虞国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
公元前658年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统率晋国军队通过虞国的土地去攻打虢国,而虞公不敢开罪晋国,也派出军队同晋军会师,然后协同晋军展开军事行动。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并通过此事进一步摸清了虢、虞两国的虚实,为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条件。
过了3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又一次向虞国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更透彻地看清了“假道”背后所包藏的险恶用心。指出“虢国如果灭亡,虞国必然跟着完蛋”。警告虞公“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再次以虢、虞两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劝阻虞国假道于晋。可是虞公利欲熏心,根本不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反而以晋为自己的同姓国,必不会害己作理由,又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要求。宫之奇见虞国灭亡近在旦夕,为避祸计,便率领族人逃离了虞国。
这次晋献公亲自统军借道虞国攻打虢国,声势浩大超过前次,可见其志在必得。晋军进展迅速,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城下,将城池团团围困。虢国弱小无援,数个月后即为晋军所灭,虢公丑率公族家眷突围奔京师(今洛阳)。晋军随即凯旋回师,行经虞地驻扎时,即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生俘虞公,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虞国,最终达到了吞并两国的目的。
晋军之所以能够轻易灭亡两国,是因为明白“必胜之兵必隐”,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盖自己各个攻灭虢、虞的真实企图。除了它战略战术高明之外,更重要的是虞公昏聩庸劣,贪图眼前小利,破坏与虢国的战略同盟关系;又文过饰非,拒纳谏言,终于引狼入室,可谓自取咎殃,最终亡了自家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