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事,也是生活,有虚构,也有现实,不喜勿喷,也勿对号入座。
表姐晓霞是大姨家的第一个孩子,大姨的婆婆重男轻女,为了要个孙子,以死相逼让大姨生了四个。
四个孩子只有晓霞是在家里生的,生老二的时候唯恐怕还是个闺女,就躲了起来。
依大姨的婆婆的意思,如果再生个女孩就让他们送人,直到生了儿子为止。
大姨不舍得,她跟姨父讲条件,让她继续生也行,但是孩子绝不能送给别人。
否则的话,她宁肯离婚。
别说大姨不舍得,姨父也不舍得呀,二表姐一出生,他用包被裹着送到了姥姥家。
然后用脚蹬车拉着大姨回了家,跟他娘说,命不好生了个死胎就没抱回来,直接扔沟里了。
大姨的婆婆都给孩子找好下家了,一听这话也傻了眼,只能托人告诉人家孩子跟他们没缘份。
因着她的大嘴巴,没用几天整个村里都知道大姨的孩子夭折了。
大姨也不出门,有人去看她的时候,她还会装模作样的哭几声,做出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
你别说,还真骗过了所有的人。
门关起来的时候,大姨就挂念着她刚出生的小闺女,不怕她冻着就怕她饿着,把奶挤在暖瓶里,让姨父半夜往姥姥家里送。
一天一趟,来回二十多里地,送了半年,大姨的肚子又装上了一个人。
姥姥说,别来回跑了,二丫头好养,米面糊糊就能吃饭,就是大了,在家里管不住了,老是拧着身子想往外跑。
也就是山里人实在,好糊弄,再加上舅舅家的两个孩子也经常在姥姥家,否则的话早就露馅了。
二表姐又被送到了我们家。
相比大姨来说,我妈算是远嫁了。
一个县嫁到了另一个县,其间隔了一百多里地。
二姐跟我同岁,只比我大几天,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两个是双胞胎。
我妈也不反驳,别人说什么她只是笑一下。
三妹出生后,大姨和姨父抱着她去了东北,大姐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二姐一直放在我们家里。
直到二姐四岁,大姨他们才从东北回来,手里领着三姐,怀里抱着小弟。
第一天进了家门,第二天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跟着上了门:
“这儿子也有了,家也回了,咱们该走的程序也得走一遍……”
因为他们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需要缴纳一定的社会扶助金。
三胎,五千块,主动去交的话能给免500。
交是一定要交的,毕竟孩子是要落户口的。
姨父脸上赔着笑:“你看你们能不能缓两天?还有一个娃我没接回来呢……”
外面的人这才知道,大姨家竟然有了4个孩子。
姨父来我家里接二姐回去,二姐不走,抱着我妈腿大声哭闹。
她哭我也哭。
我妈不忍心了,就让老二先在我家里住着吧,什么时候她跟你们熟悉了再让她回去。
姨父只能答应。
二姐留在了我的家里,大姐成了他们家里的半个顶梁柱。
大姨他们家要交罚款,可他们手里却没有钱,姨父跟着人别人出去打工,下了砖瓦窑,一年到头也不能回来。
大姨既要忙活地理,还要照顾几个孩子,简直是身心疲惫。
婆婆身体也不好了,连孩子都给看不了。
七岁的大姐学会了烧菜做饭带孩子。
三妹和小弟又特别的娇气,一有不顺心的地方就会哭,每到那个时候,大姐的眼泪也就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掉。
每次我妈去大姨家,回来总回叹息,说不知道他们要这么多孩子倒底想干嘛呀?
大人不轻松,小孩也跟着遭罪:“你大姐才比你们大三岁,在家里就顶个大人用……”
也许小时候带孩子的经历,给大姐的内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大姐长大以后一直不怎么喜欢孩子。
也不想结婚。
把大姨愁的,饭都少吃了好几顿。
二姐结婚了三妹结婚了,就连最小的小弟也领回了媳妇。
大姐还是孤家寡人。
大姨说,你要再找不到对象,以后就别回来了。
大姐真的有两个春节没有回家。
直到大姐32岁那年遇到了姐夫,她才起了成家的心思。
不过她把丑话说到了头里:“我不喜欢孩子,虽然我愿意跟你结婚,但是结婚以后我不一定会生。
你要是在意,咱们就分开,我不强求……”
姐夫说:“我想找一个人给我过一辈子,有孩子是锦上添花,没有孩子也无所谓。
我家又不止我一个儿子,指着我能够传宗接代……”
两个人的婚事成了。
女人一结婚,尤其是像大姐这样的大龄女人,面临的第1件事就是催生。
大姐的婆婆怎么催他们咱不知道,反正大姨是天天惦记着。
见了面的时候当着面问,不见面的时候打电话问。
问得多了,大姐烦了,直接跟大姨说不准备要孩子。
就这样跟姐夫过一辈子。
大姨蒙了,问她为什么有这种想法?
大姐说,小时候帮她带孩子愣是带够了:“那个时候小我不敢说,每当小弟和小妹哭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想掐死他们的冲动。
所以我不想生孩子,我怕我当不成一个好妈妈……”
听了大姐的话,大姨来我家对着我妈哭了一场:
“你说他们两个孩子都不要,等他们老了以后该怎么办呀?”
我妈让地不要着急,说不定等年龄再大大,大姐就能想开了呢:
“你家人多,以后呢,有功夫就让他们常聚聚。
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天伦之乐……”
于是,什么五一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元宵节,娘生日孩满月,只要有一点机会,大姨就会把大姐他们叫回家。
女人们在厨房里忙活,男人们在客厅里聊天,孩子们在院子里喧闹。
大姨对大姐说:“你看,这一个家里要是没有个孩子,整天冷冷清清的,可有这么几个孩子闹腾着,就热闹多了。
你们不要,等你们年纪大了,出门对着的是一个人,进门对着的还是一个人,多无聊啊!
更别说年纪大了,连个嘘寒问暖的人都没有……”
大姐说:“现在呀,你看养老谁还指望儿女啊?
有钱就行了。
有钱就能住最好的养老院,有钱就能雇别人来伺候你。
有钱就能把老年生活过得温暖幸福。
我和你女婿都说好了,等我们老了呀,就一起住进养老院,付上钱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操心,还有人照顾着。
挺好……”
大姨一下无语了。
说也说不过他们,她能怎么办?
年前的时候,大姨的一个妯娌被儿女送进了县疗养院,大姨和她的关系挺好,趁着春节让二姐送他去养老院看那个妯娌。
回来后,立马把大姐叫了回来,她说她要去疗养院待两天,想让大姐陪着,也算是让她提前体验一下养老院里的生活。
即便是大姐再不愿意,可大姨的话已经说出来了,又是个大过节的,她也没好意思扫了大姨的兴。
就和姐夫开车陪着大姨去了。
几天后,又一起回来了,看大姨一脸高兴的样子,就像是中了几百万的大奖,走起路来都轻松了不少。
二姐问:“妈,在路上捡到宝了,咋这么高兴呢?”
大姨说:“这比捡着宝还能让人高兴呢,我跟你们说呀,你大姐终于想开了,决定要孩子了……”
我们都很好奇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大姐转变了心性,让这万年的铁树都开花呢?
大姐说,住进了养老院以后,她才发现,里面的人也分三六九等。
第一等人,男女有出息的,要么有钱要么有权的。
这一类的老人,是疗养院的重点保护对象,护工的态度也好,恨不得一天过去问18遍,他们有什么需要?
第二等人,是儿女多的。
今天这个来,明天那个人,护工对待老人特别的细心周到,惟恐哪个地方不合适,让家属碰见了会被投诉。
第三等人,就是儿女没钱也没空闲的。
他们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就觉得自己是孝顺。
有时候一年到头也不见去看老人一次。
这一类的老人最可怜,生活能够自理的还说得过去。
那些生活不能够自理的,连护工都敢甩脸子给他们看。
大姐说以前以为有钱就能买来服务,却从来没有想过,服务机构里面也是一个小社会。
有阿谀奉承,有踩高捧低:
“我想通了,我这一辈子还是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不指望他们能够养老,可是当你真正老了的的那一天,他们就是你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