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大姐突发脑卒中离世,提醒:冬天再冷,也不要做这5件事

易烟评健康 2024-12-19 21:37:09

“老刘,快来看看,你姐怎么躺在浴室里不动了!”

那天早上7点,刘大姐的丈夫像往常一样在客厅喝茶看报。突然,楼上传来一声尖叫,是老伴的声音。

等他冲上楼时,54岁的刘大姐已经倒在浴室里,嘴角歪斜,右半边身子完全动不了……

120很快赶到,可最终,刘大姐还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医生看完病历后深深叹了口气:“这个季节,类似的病例我们已经收治了十几例……”

原来,刘大姐平时有轻微的高血压,但一直没当回事。

那天早上,她起床后急匆匆地冲了个热水澡,室内外的巨大温差,成了压垮她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最新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近300万,平均每12秒就有1人发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50岁以下患者已占总数的15%。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脑卒中在寒冷的冬天变得如此凶险?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刘大姐这样的悲剧重演?

冬季:脑卒中的“夺命季”?

脑卒中就像是大脑的突然“断电”,它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的急性疾病。

医学上把脑卒中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和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出血”)。

前者占比高达70%,主要是由血栓堵塞脑血管引起;后者虽然比例较小,但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多因血管破裂导致。

冬季,人体血管会经历剧烈的“冷暖战争”。当我们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血管会迅速收缩,血压随之升高。

这种变化对血管壁造成极大压力,就像一根反复弯曲的铁丝,迟早会断裂。

数据显示,气温每下降1℃,脑卒中发病率就会上升3.9%。

特别是在早晨6-10点,由于人体皮质醇分泌增加,血压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这个时间段的发病风险更是平时的10倍。

这些症状,可能是脑卒中在敲警钟!

很多人认为脑卒中是突然发作,其实不然,脑卒中在发作前通常会释放出多个“求救信号”。

根据我国脑卒中防治研究数据,约85%的患者在发病前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预警症状。

记住这个“FAST”口诀:

F(Face):脸部的“不对称”

细心观察脸部变化,可能会发现:

单侧嘴角下垂,笑起来不对称、眼睛闭合困难或单眼下垂、面部肌肉麻木或抽搐、吞咽困难,口水自觉增多

A(Arm):肢体的“无力信号”

注意观察以下异常:

单侧手臂抬起困难或无力下垂、握力突然减弱,物品易掉落、走路时一侧腿部发软、身体突然倾向一侧、手指精细动作变得困难

S(Speech):语言的“混沌讯号”

警惕这些语言异常:

说话口齿不清,像含着东西、词不达意,表达困难、听不懂别人说话、突然说话变慢或语无伦次、写字歪歪扭扭,忘记常用字

T(Time):时间就是生命

黄金救治时间窗口:

前3小时:最佳治疗期,治愈率最高

3-6小时:挽救期,仍有较好预后

6小时后:预后明显转差

24小时内:死亡风险最高

冬季“五大伤命”习惯您中招了吗?

1、贪恋热水澡

很多人都喜欢在寒冷的早晨来个热水澡,以为这样能让身体暖和起来。

但是,当40度以上的热水突然浇在头上时,会导致脑部血管急剧扩张,血压瞬间波动,这对本身有高血压的人很致命。

大家早上先喝杯温水,等身体完全清醒后再洗澡,水温控制在38度左右,淋浴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2、懒人综合症

冬天总让人不想动弹,但久坐不动的后果很可怕。

我的一位患者,就因为连续几天在家看电视,几乎足不出户,结果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差点造成肺栓塞。

每天尽量保持6000-8000步的运动量,即使在家也要每小时起来走动5分钟,活动颈肩和四肢。

3、过度保暖

一些人大冬天裹得像个粽子,结果一进温暖的室内就大量出汗,反而容易着凉。

正确的保暖方法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一件薄羊毛衫加一件保暖外套就足够,注意保护颈部和腰部即可。

4、早起激烈运动

不少人喜欢天不亮就出去晨练,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清晨4-6点是人体应激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血压也处于一天中的最高点。

建议将晨练时间调整到早上8点以后,先在室内做10分钟热身运动,等体温升高后再到户外,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

5、重口味“暖身”饮食

冬天容易觉得嘴馋,想吃些油腻重口味的食物,这样反而会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建议大家遵循 “”三低一高 “”原则: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

与其在疾病发生后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行动。希望刘大姐阿姨的故事能唤起大家对健康的重视,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方式守护生命,健康度过每一个寒冬。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