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泡脚,和冬天泡有什么不一样?

涵阳说健康 2024-07-16 06:36:38

不少人习惯冬天睡前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体。其实,夏天泡脚不仅能祛湿,也有利于身体散热。

天热坚持泡脚,能祛湿解热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阳气也是在夏天最旺盛。此时,湿气正当令,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会出现没有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

夏季的晚上坚持泡脚,有助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的脏腑机能,因此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夏天泡脚。脾胃好了,就不容易被湿气侵犯,上述夏季常有的不适症状也随之缓解。

此外,高温天人们往往习惯“以凉制热”,而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热水泡脚反而能“解热”:泡脚从下部温暖上来,微微出点汗,可以从下焦把寒湿排出体外。夏季容易睡不好觉,会伤脾胃和耗心血,泡脚有安神作用,通过泡脚让人体阳气入阴,调节睡眠,对心脾有滋养作用。

做好9点,才算健康泡脚

泡脚并非简单地用热水洗脚,时间、时机、时长都有讲究,方法不对反而会给身体增添负担。

1.睡前泡脚要分体质

并非所有人睡前泡脚都能改善睡眠。比如,有些人气虚严重、阳气不足,泡脚后阳气更不容易内敛,导致夜晚兴奋,反而不易入睡。

2.时长别超过30分钟

泡脚时间在15~30分钟为宜,有动脉硬化闭塞症或糖尿病足的患者,尤其还存在肢体供血不佳者,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因为泡脚时人体肢端血管扩张,在血供不佳的情况下,会导致肢体缺血症状加重。

3.泡到微微出汗就好

有些人喜欢用烫水泡脚,觉得全身出汗很舒服,但出汗后,人的毛孔会张开,容易着凉。泡脚水温不宜过高,38℃~40℃为宜,以全身感到发热、似出又未出汗最好。糖尿病足患者对温度不敏感,应严格控制水温,可用温度计量好,避免烫伤。

4.泡脚水最好没过脚踝

洗脚水刚没过脚踝还是再高一点,并没有严格要求,但如果洗脚水太浅,水很快就凉了,需持续加温热水。

5.空腹和饭后不宜泡脚

因为泡脚会加快血流动力,加速新陈代谢,空腹泡脚可能出现困乏、头晕、低血糖等情况。刚用完餐,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这时泡脚会让血液流向下肢,造成胃肠动力不足,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因此饭后至少1个小时再泡脚。

6.泡脚别选在洗澡前

泡完脚,全身毛孔会打开,如果这时脱换衣服洗澡,很容易着凉;而且洗澡的水温通常比洗脚的水凉,湿寒之气可能从脚部进入身体。

7.泡脚后要马上擦

如果泡完脚不及时擦干水分,湿寒容易从脚部进入体内,特别是秋冬季,脚底更易受凉。泡完脚应马上用干毛巾擦干水分,必要时涂抹润肤膏,体弱或生病者最好再穿双袜子。

8.有些病不宜泡脚

如果疾病由寒凉所致,比如风寒感冒或因寒瘀血导致的痛经,泡脚是有益的;如果经期没有不适,泡脚可能增加出血量;如果心功能不好,泡脚可能增加心脏负荷。特别提醒,有腿部静脉血管病变、腿脚水肿的人,不建议泡脚,以免因血管扩张加重症状。

9.草药泡脚要遵医嘱

每个人的体质有差别,不同中药的药理作用也不一样。比如体寒者可加些干姜、红花、肉桂,失眠者可选择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等,体弱血瘀者可选择赤芍、当归、川芎等。最好在医师的个体化指导下使用,切忌乱用。

泡脚有4个养生“搭子”

1.艾叶

温经散寒:艾叶泡脚有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经脉通畅,还能祛黑眼圈。

除脚癣、脚气:艾叶外用有抗菌消炎、抗过敏等作用,用来泡脚可有效改善脚气、脚癣等脚部皮肤疾患。

治风寒感冒:艾叶有散风寒、抗病毒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有一定疗效。

2.白醋

促进血液循环:适合高血压、高血脂、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软化角质:白醋有活血散瘀作用,经常泡脚可软化脚部皮肤角质层,改善粗糙情况。

3.柠檬

促进新陈代谢:柠檬含丰富的柠檬酸、维生素C,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及延缓衰老。

去除脚气:经常用柠檬泡脚对脚气、鸡眼等脚部皮肤病也有一定疗效。

4.生姜

驱散寒气:生姜泡脚能温通经脉,可有效改善微循环,缓解手脚冰冷症状,对风湿寒痹效果明显。

防治风寒感冒:生姜解表散寒,可预防治疗轻症风寒感冒。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