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帅一生历经磨难,疾病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在抗战期间,他瘦得像竹竿一样,并非天生体形如此,而是因为患上了严重的肋膜炎和肺病。
即使病得很严重,他仍然强烈要求到前线去指挥战斗。由此可见他的人品、情怀和信念。
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在解放太原城的战役中,徐帅曾指挥大军围攻。
然而在胜利的前夕,由于连年操劳旧病复发,他无法胜任工作而被彭总接替指挥。这足以证明他在战争年代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
在几大野战军驰骋奔突、解放全中国之际,徐帅的病情稍有好转。毛主席鼓励他出国看看,于是他率团前往苏联进行访问和谈判。
然而由于舟马劳顿和工作态度认真,回国后他又住进了医院。直到1953年才逐渐康复。
在当时的军事委员会中,每周例会由彭总主持。然而徐帅的健康状况却经常出现问题,经常发作头疼病。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不得不采取敲打脑袋等极端措施来缓解疼痛。然而这些办法在50年代已经不再灵验。
医生告诫他不能再粗暴对待自己的脑袋了。为了缓解疼痛,徐帅只能依靠吃止疼片和快步走路来保持安静。
尽管身体状况不佳,徐帅从未以身体不好为由请假。每次军委例会他都会强撑病体参加。后来有一次发现他表情十分痛苦时,他才劝说他不必硬撑着。
在1962年之后,徐帅的肺病有所好转,但偏头疼仍然经常发作。这导致他无法正常参加工作。
因此当时的各类报刊上很少见到他的身影。然而在边境战事紧张的情况下,老帅们都非常关心前线战事。尽管徐帅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但他仍然亲自到军委对前线战争进行指导。
然而他自己也因身体虚弱无法亲自前往。他只能躺在病床上听参谋人员向他汇报情况。
从1979年开始,徐帅的活动就转向礼节性、例行性的场合了。像建军纪念日的招待会、全运会闭幕式、会见外宾等。
在《历史的回忆》中,徐向前详细地描绘了那次被赋予的远征任务以及西路军英雄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曾经有一位流浪的红军女战士,在自己都衣食困难的情况下,这位女战士还是默默地存交着党费。
一分、两分、一角、两角……
到了1984年的时候,这位女战士已经存了400元了,交出的时候,钱币都已经变得又黄又旧。
得知此事后,徐帅十分感动,这不仅仅只是400元党费,而是一个红军战士对于党的赤诚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徐帅指示有关部门深入甘肃调查西路军流落在外的老红军的情况。
除了这些,徐帅还曾帮助老同学许继慎建立了纪念碑。许继慎是徐帅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时候的同学。毕业后,许继慎在鄂豫皖苏区担任过红一军的军长和红四军的师长等职务。但此后徐帅和许继慎就没有了联系。
后来在全国解放后,徐帅忽然想起这位老同学。于是他下令工作人员开始打听许继慎后代的下落,但却毫无结果。
后来有一年,许继慎的儿子许民庆来到北京希望见徐帅一面。虽然当时他身体不好并没有亲自接见,但他亲自派秘书给老同学的儿子送去了路费和生活费。
原来许继慎牺牲后,他的家乡并没有承认他是烈士,家属也并没有享受烈属待遇。得知此事后,他当即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写信,要求关照他的后代。
在他的帮助下,安徽六安县特意为许继慎建立了纪念碑,许民庆一家人也受到了照顾。
除了许继慎,他还帮助过很多人。
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侦听工作的创始人蔡威就是其中之一。得知蔡威没有被认证烈士身份后,他当即指示当地有关部门予以办理。
徐帅传记中记录了他79年以后的生活,大多数都是平淡的日常生活。
他住在北京的柳荫街,除了门口按规定必须保持警戒哨——毕竟他是共和国元帅嘛,其他都和寻常人家无异。
周围的邻居们并没有感受到“元帅府”的威严,反而经常看到一个略微发福的老头出来散步。老百姓们经常和这位发福的老头——徐向前打招呼。
徐帅一生都坚守原则,从不滥用特权。
然而,在柳荫街,他却展现出了“特权”。当时那条街卫生条件较差,老百姓怨声载道,但徐帅却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经常拉着居委会主任高玉桂到家里共建。
街道计划建幼儿园时,徐帅还派人送去500元。在他的关注和直接过问下,柳荫街逐渐摆脱了脏乱差的形象,成为了市里的典型先进街道。居委会因此得到了许多奖状,但最大的实惠还是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
在50年代,徐帅曾率领我国的一个军事代表团到苏联访问。
访问期间,中国正值夏季,代表团成员身着薄军服,没有多带衣服,随身仅带了一套普通料子便衣。进入9月后,天气已经非常寒冷,北风呼吼、凛冽刺骨。
此时,负责管理生活的同志请示徐帅是否每人就地做一套冬衣和大衣。然而,徐帅却摆了摆手,坚决否决了这个提议。他认为,每人做一套冬衣和大衣,会耗费大量的国家外汇。
一些同志认为买一件大衣还是值得的,便劝徐帅说:“徐总,在莫斯科给你买一件吧。”但徐帅仍未同意。
徐帅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经常摇摇头说:“我们国家建设正需要钱,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就算将来富裕了,不该花的钱也不能乱花。”
他经常引用一句名言:“历览前朝兴与亡,成由勤俭败由奢。”来教育开导大家。
徐帅让大使馆告诉跑莫斯科的信使,请他把军事代表团成员家里的冬衣从国内捎来。
他特别嘱咐那位同志:“我家里有一件大衣,你一定要帮忙取来。”有人不解,认为这是千里取衣的笑话。但徐帅却风趣地解释说:“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也不能乱花钱。
再说,建国后很久没有受过冻了,这也是一种锻炼。”
徐帅一生节俭,一件旧黄呢大衣不知穿了多少年。这件大衣有人说是抗战时期别人送的,也有人说是缴获日本军官的,总之可以作为“文物”送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去了。
徐帅给人的性格特点之一就是“土气”。他很少穿帅服露面,即便在一些重要场合。身为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领导人,他除了在正式场合外一般都身穿便服。他经常穿着“打补丁”的便装,这让人联想到他朴素的生活态度。
有一年,妻子黄杰过生日,徐帅问她想要什么礼物。黄杰说想看一看他穿元帅服的样子。徐帅答应得很痛快,麻利地穿上元帅服站在老伴面前,展示了一番。
从那以后,那件象征着他一生荣誉的元帅服就再也没见他穿过了,一直静静地压在徐家的樟木箱里。
徐帅的身体情况一直不太好,经常因为疾病反复而需要照顾。黄杰嫁给徐帅后,主动承担起照顾的责任,还要负责照料徐帅的小女儿徐鲁溪。尽管历经坎坷,但两人携手共度了44年的岁月……
晚年的徐帅,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他并不喜欢出头露面。
在1981年,泰国元帅来中国访问时,与中国的一些高级将领见面后,他向中方表达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位元帅的仰慕之情,尤其是对当年元帅们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事非常神往,并请求能够见到他们。领导们听到这个请求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帅元帅。
当时仍然在世的老帅还有三位,分别是89岁的刘帅、84岁的张帅和82岁的徐帅。在论打仗方面,刘帅和徐帅都参与过三大决战,也都担任过方面军的指挥员。
然而,刘帅当时的健康状况很不好,眼睛失明了,无法再接待外宾。在这种情况下,徐帅身体尚好,便主动请缨去会见这位泰国元帅。实际上,按照徐帅的本意,他根本不愿意去参加这些事情。
徐帅一生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为党为国,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无论是旧日的部下还是老家的乡亲们,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这样一个高尚而光辉的老帅,应该多福多寿、安享晚年。
在1990年大年三十那天,徐帅嘱咐家里人多做点菜,再买几瓶好酒。家人有些不解,因为徐帅一向不讲究吃喝,每年春节都是如此。
徐帅解释说:“负责警卫工作的同志们都辛苦一年了,得把他们请过来吃个饭,好好感谢一下他们。”那天中午,战士们纷纷落座。
徐帅说:“同志们辛苦了,我敬你们一杯酒。”说完后,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他还嘱咐战士们说:“大家都敞开吃,不要有什么拘束,就当在自己家里一样。”
在1990年6月,徐帅因为感冒发烧引发肺炎住进医院。这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即将离世。
在六月底,他的战友来到医院看望他时,他说了自己的遗言:第一不搞追悼会和告别仪式;第二不进入烈士陵园;第三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战友听完他的遗言后泪流满面,不仅因为徐帅即将离世的现实,更因为他的精神感到骄傲。
尽管徐帅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但医院的一条冰毯退烧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
在1990年9月初,徐帅出院回家。然而人们都以为他的身体有所好转时,他又把子女叫到床边重新叮嘱了自己的三个要求。他还跟子女说:要听从党的指挥,跟党走,不得做出伤害国家的事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9月21日凌晨时分,徐帅与世长辞了。
徐帅一生为国为民,或许是感到疲惫,选择提前让自己休息。
党中央得知徐帅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派人前往徐帅家中,看他最后一眼。
徐帅的儿子徐小岩走到中央领导面前,郑重地提出:父亲离世前提出了三个要求,请求党中央一定做到。
中央领导听到这三个要求后,脸色一变,考虑再三后说:我们不可能答应全部遗愿,希望你们能够理解。
徐帅为人低调,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更不想占用国家资源。
如果要办追悼会,肯定会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徐帅深知国家正处于经济建设当中,他不希望自己死后还花费国家的物资。
作为新中国建设的大功臣,中央领导怎么可能接受徐帅的全部决定呢?
不仅中央不同意,连百姓也不会同意。徐帅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很高,如果死后连告别仪式都没有,那肯定会引发百姓的猜忌和反对。
徐帅不让自己入烈士陵园,党中央更是不会答应这个要求。
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大元帅,不入烈士陵园接受后世人的祭奠,难道要草草安葬吗?
徐帅提出了三个遗愿,党中央只能答应第三个要求。
不过党中央也遵循了徐帅不铺张浪费的原则,将大型追悼会改成了简单的送别会。在送别会上,人们掩面哭泣,送别中国的英雄,告别伟大的灵魂。
徐帅的骨灰被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的精神将永世流芳。徐帅要求骨灰撒在这个地方,是对中国国土最后的告别和守护。
他希望看着脚下的土地永远没有战争硝烟,百姓平安喜乐。
徐帅于1990年去世,享年89岁。他是十大元帅中倒数第二个离世的,聂帅则是在1992年去世,享年93岁。
在徐帅的生平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私奉献、一心为国的英雄形象。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他应该得到这份应有的殊荣。
作为英雄的儿子,徐小岩明白中央领导的决定,也理解父亲的意愿。他始终听从党的指挥和安排,这是徐帅一辈子的责任和义务。
徐帅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新中国,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这份信仰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