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宝马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宣告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各自占股50%,共同运营超级充电网络,一时间车企自建充电桩成为了“焦点”。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国内新能源车企自建充电桩,主要是新势力们在做,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极氪和理想等。
目前,车企自建汽车充电桩主要是改善用户体验,增强品牌影响力,同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另外,对于车企而言,发展充电桩/换电站,也有利于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要知道,损耗20%~30%容量的电池,还可以作为储能电池使用数十年不等。自建充/换电站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有助于完善未来产业链,有望成为一个车企新的增长点。
只不过自建充电桩/换电站,前期需要企业投入非常大,也必然会有一些风险。
目前来看,国内自建充电桩和换电站最多的汽车企业是蔚来汽车。截止至11月份,从蔚来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蔚来全国换电站累计布局2103座,充电桩20455根,覆盖306座城市。
第二名是特斯拉。早在2012年,特斯拉就开始部署超级充电桩,从最初的6个开始,到今年4月份全球累计4.5万个。而在国内,特斯拉全国范围内累计布局了超过有1800座以上的超充站、1.1万根超级充电桩、700座以上的目的地(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充电站、2000根目的地充电桩。
而小鹏汽车,截至8月,累计上线超过1000个小鹏自营充电站(含233座S4超快充站)。后发力的理想,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119座理想5C超充站。
另外,在超充桩建设上,极氪也追赶上来了,截止至11月30日,极氪极充站为401座,覆盖了全国100个城市,布局了充电功率360kW以上的极充桩近2300个。
要知道,这些新势力品牌,跟一众传统品牌的车企相比,其实体量并不大。除了理想的增程式车型外,其他品牌月销量都基本在2万以下。但奇怪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今年年销量即将突破300万辆,但在自建充电桩上,却鲜有动作。
在疆哥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比亚迪坚持了插混和纯电“两条腿”。针对插混车型,一般动力电池容量都在30 kWh以内,其应急的补能方式是通过加油实现的,而对外界的充电桩/超充桩需求量并不大,更多的是依赖家用充电桩。
其次,尽管比亚迪不自建充电桩,但充电桩上面的很多技术标准比亚迪也是有参与制定的,其充电技术能适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充电桩。因为兼容性好,比亚迪在自建充电桩方面,或许没有太急迫的需求。
最后,大家应该也发现,自建充电桩的品牌往往定位比较高端,更关注用户的体验,像小鹏那样的选手属于是主动向上对齐了。而比亚迪绝大部分产品,是经济型和中端电动车型,考虑的是另一套标准,优先关注产品力和性价比,毕竟目标客户群体对价格更为敏感。
尽管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经接近40%,但充电站至今还是供不应求,每逢出行高峰期都会出现排队充电的现象,所以想完全依靠第三方企业来解决充电焦虑是不现实的。为此,近期长安、吉利纷纷入局蔚来换电,补强这一块“空缺”。
当然,比亚迪除了整车业务,还有电池、芯片等业务,充电桩作为新能源产业链重要的一环,比亚迪或许早有自己的打算。至于,未来比亚迪是否也会布局充电桩或超充网络?亦或者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咱们拭目以待吧!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