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侦察员被敌围捕,危急时刻身旁大娘道:快坐下说会儿话

青史如烟 2023-01-05 07:45:32

1940年5月27日,上午。

丰县县大队侦查员王太阳身着便衣,只身前往当地日伪军驻地——史楼村据点(现丰县宋楼镇史大楼村),侦查敌情。

王太阳当天左手挎着一篮子绿豆,扮作卖绿豆的小贩,慢悠悠地走到了敌人的关卡跟前。

按照以往的通关经验,伪军哨兵往往会对行人进行仔细的搜身查验,而对于筐、篮这种比较浅的容器,则最多掀开布盖看一眼罢了。

因此,临行前王太阳将携带的短枪,藏埋进了绿豆篮底,上面盖着半篮绿豆,满以为是万无一失。

然而,王太阳却是万万没有想到,当天,自己还是失策了。

搜查王太阳的那名伪军,年龄三十出头,一看就是个老兵油子。当他搜查完王太阳的衣裳之后,又指着王太阳胳膊处挎的篮子问道:

“这篮子里装的是什么呀?”

“老总,家里收存的一点儿绿豆,拿镇上来换些盐吃。”王太阳故作镇定,将篮子上的布盖揭开,往对方跟前伸了伸。

然而,还没等王太阳将篮子拉回来,那名伪军突然伸手往绿豆里面一搅,嘴里说着:

“你们这些人,经常拿些霉豆子过来坑大伙儿,我抓些回去尝尝,看看到底是不是好豆子。”

那名伪军原本想要占些便宜,然而,下一刻他的脸便不由变了颜色,嘴唇也开始哆嗦了起来。

因为伸手的那一霎那,他的手指明显碰触到了一个冰凉的金属物,而这个东西,他想都不用想就能猜出来——枪!

“砰!”

对面的伪军还没来得及呼喊示警,王太阳便猛地从篮中掏出短枪,抬手便是一枪,直接将对方打倒在地。

陡然的枪响,惊得关卡处的一众伪军慌作一团,趁着敌人、关卡处行人慌乱躲藏之际,王太阳立马转身,向着不远处的高李庄方向而去。

片刻之后,据点关卡处的伪军总算勉强镇定下来,当众人发现开枪的原来只有一人之后,大家先前的颓势立马一扫而空,随即振奋精神,呼喝着、持枪追赶了出来。

“站住!你别跑......抓活的!”

王太阳在前面发足狂奔,而身后的伪军却是一路紧追不舍,双方的前后距离最近之时,不足五六百米。

跑了半炷香的功夫,王太阳跑进了高李庄。这个庄子,县大队经常在附近活动,村里的群众基础也相对较好。

王太阳进村跑了十来步,便看到村东大槐树底下的那户人家开着院门,门口坐着一位大娘,正和一个小媳妇说着话。

那位大娘是本村村民孔宪寅之妻,此时孔大娘也注意到了奔跑过来的王太阳。

不明就里的她,看着对方急匆匆的样子,不由慌张地站起了身子,同时急忙拉起旁边的儿媳妇,准备进屋避一避事儿。

“大娘,我是咱们县大队的人,后面有敌人正追我......”王太阳气喘吁吁地轻喊道。

还没听完王太阳的话,本打算转身回屋的孔大娘便立马走了出来。

她将王太阳赶紧拉进屋内,随后急声催促着旁边的儿媳,赶快给王太阳找身自己儿子的衣服换上,然后又将王太阳递过来的枪,匆匆埋到了锅底之下。

“家里没法藏人,快出来,咱们继续坐下来说会儿话。”王太阳刚换完衣服,孔大娘便将他拉到了门口,三人再次围坐在一起,装作闲聊家常的样子。

几人刚坐定,一众伪军便冲进了村子,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听得王太阳心里不禁发慌。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孔大娘家里竟然没有藏人的地方,而对方也仿佛对坐在外面直面敌人,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很是自信。

王太阳硬着头皮坐在门口,余光瞥去,只见一众伪军已然快步来到了近前。

领头的伪军看着门口闲聊的诸人,持枪厉声问道:

“刚才看见有人跑过来了吗?”

孔大娘装作十分害怕的样子,赶紧站起身,指着北面的方向老实回答道:

“见啦,刚才就是有个人,从我这门口经过。那人跑得飞快,往北跑了!”

一众伪军不疑有他,赶紧顺着孔大娘指的方向,一窝蜂似的向北追去。然而,追了一程之后,却始终不见王太阳的踪影,众人随即调转回头,再次回到高李庄内,开始挨家挨户地搜查起来。

很快,这帮伪军便搜到了孔大娘的门口,先前问话的伪军头目,指着正在院内劈柴的王太阳问道:

“他是你家什么人?刚才你说人往北面跑了,北面哪儿有人?”那伪军看着王太阳,若有所思地说道:

“依我看,他就是那个八路军的探子!”

孔大娘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老总,你看你说的,他怎么会是八路军的探子呢?他是我儿子,不信你问问他媳妇。”

一旁站着的儿媳妇赶紧接声道:

“他真是我男人!”

旁边的孔大娘继续解释道:

“老总,你想想,他要真是八路军的探子,你们刚往北面追的时候,他不就早跑了嘛?还会等着让你们再回来抓他呀!”

那伪军头目想了想,感觉对方说的确实有道理,随后他又令人在院中搜查了一圈,最终没有找到任何可疑之处后,便悻悻离开了。

当天下午,待敌人走后,王太阳感激万分地换了衣服,接过了孔大娘扒出来的短枪,随后向孔大娘深深鞠了一躬:

“大娘,谢谢你救了我一命。”

孔大娘拉着对方的手道:“你们打鬼子不也是为老百姓,咱们本就是一家人,道谢就生分了。”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69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丰县文史资料》,王太阳之女王庆芬口述

2 阅读: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