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这要是在英国呀,你们正在喝下午茶,今天哪老臣就请太后品尝一下这英式的咖啡。
慈禧:黑不溜秋的,有什么好的?
李鸿章:这西洋人可爱喝这个,提神呐!
慈禧:咱们的茶,还不是一样提神嘛。
李鸿章:那可不一样。
自翁同龢担任“户部尚书”以来,北洋水师长达五年未得到任何批款,船舰无法购买,设备无法更新,炮弹更是严重不足,眼看东边的蕞尔小邦虎视眈眈,李鸿章万般无奈,准备和美国合资办银行,以应对当面的财政窘迫。
奈何,慈禧太后没看到合资开办银行的好处,就只看见了李鸿章可能逐步做大的机会。
彼时的李鸿章,手握北洋水师,手握淮军精锐,更是担任着“北洋通商大臣”,手握军事和外交大权,如果再让李鸿章越过户部开办了银行,就等于又掌握了财政大权。如此一来,李鸿章自然会引起慈禧太后的严重猜忌。
所以,哪有什么国,哪有什么民,就只是慈禧太后的一己之私而已!
经过恭王奕訢的指点,李鸿章决定亲自劝一劝执拗的慈禧太后,于是,一场高手之间的对决正式拉开。
咖啡是什么?就是银行!
茶,又是什么?就是户部!
明白了这个隐喻,我们再来看这段对话就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先是一杯纯正的英国咖啡,慈禧太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我说李中堂,你这给我喝的中药吧!
态度非常明确,英国纯咖啡,人家喝不惯,也就代表着对银行的抵触态度!
洋人就没有好东西;或者,洋人的东西并不适合大清。
再看李鸿章的劝说:
习惯了,太后就会觉得好喝了。
您现在觉得不好喝,只是因为以前没喝过,等您喝习惯了,就会喜欢上咖啡,甚至会产生依赖,再也离不开。
意思同样明确,咱们以前没开办过银行,您还不太了解或者尚未习惯,等到银行正常运转,等到我们手里有了钱,您自然就能知道银行的好处,自然就会慢慢依赖上银行,甚至还会离不开银行。
但慈禧太后的主意早定,哪能听得进去李鸿章的劝说:
我不喝这个。
按说,对话进行到现在,应该能够结束了,但李鸿章之所以先拿出英国纯咖啡乃系一招“欲擒故纵”,乃系“上等马对下等马”的计策,纯咖啡,你可能不喜欢;但如果往咖啡里放点别的东西,您再试试呢?
纯咖啡,自然就是外国的银行;而加了东西的咖啡,自然就是“合资银行”;这才是李鸿章真正的目的,目的就是“合资银行”。
既然纯咖啡喝不惯,李鸿章又拿出了另一种咖啡:
那好,臣再请太后品尝一下这法国的波旁咖啡。
波旁咖啡,饮用时,需要滴上几滴“雪莉酒”,混合的味道相当好,代表的就是“合资银行”。
可就算准备到如此地步,李鸿章还是另外准备了几块国外的蛋糕,先呈给了慈禧太后:
这小点心不错,跟咱们宫里的不相上下。
波旁咖啡,已经准备好了,李鸿章为何没有直接奉上,而是先给了几块蛋糕?
“波旁咖啡”就是“合资银行”,如果这个时候直接拿出来,万一慈禧太后再直接否决,那将再无任何回旋之余地,李鸿章必须准备充分,必须先慢慢稳定慈禧太后的情绪,先铺垫再有要求,方能事半功倍。
终于,慈禧太后总算肯定了外国的蛋糕,但这就是机会,这就是李鸿章继续劝说的机会:
这洋人的东西啊,开始看起来都不怎么样,就像咱们和洋人一起办银行,看起来呢咱们是亏,可是仔细品品呢,这洋人的钱变成咱大清的钱,这大清的钱呢又变成了洋人的硬通货。过去啊,是货畅其流,现在呢,是钱畅其流。银子生银子,最后一算账,咱们呐赚大发了。
就“合资银行”的事情,说别的都没用,重点就在一个“钱”上,要让领导明白“合资银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且还是“银子生银子”,主打一个“赚大发了”。
除了赚钱,李鸿章还专门强调了“合资”的关键,那就是“洋人的钱变成大清的钱”,“只赚不赔”,谁能不喜欢?
奈何,李鸿章偏就忘了强调慈禧太后最为在乎的东西——权力。
赚钱归赚钱,就算只赚不赔,但银行赚来的钱到底归谁掌握?归朝廷户部,归内务府,还是归你李鸿章一人而已?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交代,慈禧太后怎么可能会同意!
慈禧太后没有说话,李鸿章继续强调“合资银行”的优势:
太后,这事要是办成喽,咱们大清的洋务那是全盘皆活呀!
到底是李鸿章,到底懂得抓住领导的关键心思。所谓“洋务”,乃系慈禧太后掌权以来最为得意的大手笔,所谓的“同治中兴”就是“洋务运动”带来的好光景。
将“合资银行”的最终受益,归结到“洋务”上,就能很大程度上获得慈禧太后的认可。
慈禧太后仍然沉默,李鸿章认为这是慈禧太后态度动摇的表现,刚好“波旁咖啡”也已经准备妥当,那就赶紧将话题转移到“合资银行”上:
就像这咖啡加上几滴雪莉酒,那是甜中带酸,芳香无比呀!
外国人开办银行,您不喜欢,但我们和外国人合资开办银行,定然能有“甜中带酸,芳香无比”的结果,肯定不会让您失望!
唯恐慈禧太后还有一口回绝的可能,李鸿章还专门留有了余地,一为尽可能争取慈禧太后的同意,二则留给自己日后再次请求的机会。
太后啊,这个事啊咱们就先办一个,办成了咱们就铺开去,办不成咱们就收回来,也不会伤了国本。
只是试一试而已,先办一个罢了,我们只是做个试验,万一收效明显,我们就铺开来办;实在不行,我们就及时收手,啥也不损失,何乐而不为?
然后,李鸿章郑重封上了咖啡:
太后,请您品尝这法式的波旁咖啡。
该说的我都说了,您看这“合资银行”的事,到底该怎么办?
慈禧太后抿了一口,然后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这东西真奇怪,闻起来蛮香,喝起来却是苦的。
说得挺好,但我就是觉得“合资银行”不行或者不适合咱们大清!
当然,李鸿章到底是朝廷重臣,乃系慈禧太后目前唯一能够倚重的所在,就算回绝也要顾全面子,到底给了一个折中的处理办法:
既是办银行能赚大钱,我看啊咱们就自个儿办一个,何必跟洋人掺和呢?这无论什么事让洋人掺和进来,咱们自个儿就不方便了。
自己办银行?
自己办银行就是第二个户部,北洋水师还是照样捞不着钱,李鸿章如此费力的折腾统统都会白费!
可就算如此,李鸿章千不该万不该,到底给了唯一一句错话:
其实啊,要的就是咱们自个儿不方便,否则像咱们自个儿的户部,钱花的总不是地方,那还办得了什么大事。
什么叫“钱花的总不是地方”?
李光昭诈骗案?还是暗讽我挪用国库的银子,大力推行的颐和园工程?
就你的北洋水师是大事,我六十万大寿就不是大事?
慈禧太后对待“合资银行”的态度本就摇摆,更多倾向于不同意,李鸿章偏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说错了一句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
慈禧太后又喝了一口咖啡,表示自己进行了重新考虑,然后给出了结论:
这还是苦的!小李子,备茶!
咖啡,我不接受;添了东西的咖啡,我还是觉得苦;我到底还是喜欢我们的茶。
意思很明确了,外国的银行,别想;合资的银行,不考虑;要办,咱们就自己办,不办,你就哪儿凉快到哪儿呆着去吧!
光是暗示的拒绝还不行,慈禧太后甚至还专门下了一道懿旨:
皇太后懿旨:太后说了,李光昭一案,下个海捕文书,总是要把他抓住的!洋人都没有好心眼,和他们合伙总归要吃亏上当的,合资办银行的事就算了。
这个意思就更明显了,你不是暗讽户部不办正事,钱用不到正地方吗?那行,我就先抓李光昭,给你一个交代,堵上你的嘴!
至于我修园子的事情,你不敢说,我就当你不说这个意思!
没话说了吧?
那行了,“合资银行”就算了!
李鸿章,为何自称“糊裱匠”?
破洞太多,烂人太多,只能勉强维持大清这条破船的航行,只是勉强维持,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