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仲华。
荣禄:少荃,你可享福喽!
李鸿章:吃得苦中苦,方得福中福啊!
荣禄:少荃,有何见教啊!
李鸿章:仲华,我的直隶可一直空缺着呢!
光绪皇帝隆重召见康有为,而且对康有为提出的变法举措很感兴趣,甚至当场表明了支持态度并配合以圣旨说明。奈何,康有为之变法思想,尤其是“杀几个一二品的大臣才能保证变法成功”的狂悖言论,彻底惹怒了“守旧派”,甚至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严重不满!
只是,荣禄为何跪倒慈禧寝宫门前?他究竟犯了什么错?
让你接班李鸿章,是让你帮着慈禧太后掌控朝廷的,而不是装糊涂、站中立,突然就咳嗽不止,没有任何态度!
现在好了,光绪皇帝力挺康有为,荣禄连句话都没有,慈禧太后立马就被动了,管不能管,但又不能放任康有为胡来,更不能看着朝局就这么乱下去!
没办法,慈禧太后只能请来大清最后的定海神针——早已赋闲的李鸿章!
纵然是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同样逃不过人情世故的牵绊,有求于人,那就请人吃饭,只不过,慈禧太后的这顿饭属实有些不一般:
你再尝尝这个菜包鸽松。
这个级别的饭局,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绝对不能错过。桌上那么多菜,慈禧太后为何偏就推荐了这道“菜包鸽松”?
很明显,这道菜就包含了慈禧太后宴请李鸿章的目的!
当然,目前还看不出来,李鸿章就只能慢慢试探:
好吃,这松软不说,还有菜蔬的清香,这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尚未明确领导的真实意图之前,当然不能擅自亮明态度,你都不知道领导要说什么,你该如何接话?
但是,领导推荐的菜,除了正面评价,再不能有其他的反应,至于领导的目的何在,就只需要提出问题就行。
你推荐了菜,我说了菜好吃,自然而然就能过渡到这道菜的制作办法上,这是两人对话的必须,更是李鸿章给出的初步试探?
你想如何暗示我?
关键点是不是就在这道菜的制造办法上?
猜错了也不要紧,你放心,领导会想办法纠正你!
正如此时的慈禧太后,直接就否定了李鸿章的猜测:
其实啊,做起来也不难。
你注意了,我向你推荐这道菜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强调什么制造办法,而是另外的东西。
就用那个麻豆腐,和羊油、黄酱把它炒熟喽;然后呢,再把二十几种时鲜菜心剁碎了,也炒熟喽;就和那个烧熟的麻豆腐拌在一起,最后啊,就用洗干净的白菜叶把拌好的料包起来,就成了,带着菜叶吃。
目的明确了,关键清晰了,重点在于这道菜的原材料上。只是,什么麻豆腐、羊油和黄酱,再加上白菜心都是简单易得的食材,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二十几种菜心或许才是这道菜的灵魂所在,关键所在。
既然如此,李鸿章就直奔这个关键,直接挑明了问:
这个季节,到哪儿去弄这些菜心啊!
只是,李鸿章问及了关键,但慈禧太后却没有给出回答,反倒是李莲英接过了话茬,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是内务府从广东那边弄来的。
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哪能清楚什么菜心的供货渠道,如果真能说清楚反倒有着故意安排的嫌疑,有着欲盖弥彰的意思。而李莲英身为太监总管,主管内务府,当然清楚这些琐碎工作,更是懂得慈禧太后的心思,这句话的重点不在谁弄来的,而是从哪里弄来的!
重点词汇——广东!
结合朝廷当前发生的大事,联想具体人物的具体信息,康有为,广东人,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搞起了变法维新,成了朝廷当前最紧要的人物,这个人恐怕才是慈禧太后真正的所指。
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康有为势头正盛,光绪皇帝正值亢奋阶段,就连慈禧太后此前也曾有过明确的支持态度,虽然慈禧太后的态度似乎已经动摇,但尚未明确真正的态度之前,李鸿章还不能给出负面评价。
更何况,对话进行到现在,还只是猜谜阶段,就算李鸿章真猜错了慈禧太后的想法,那也只是评价这道菜而已,并不牵扯什么变法维新。
所以,李鸿章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这下面的人还真尽心啊!
这句话,一语双关,既能说成是评价内务府,又能隐射成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关键就看慈禧太后要如何回应!
可就是有心无力啊!
好了,态度立马明确了,我对维新变法有看法,甚至有着严重的不满!
再延伸一下慈禧太后的目的:维新变法搞成这个样子,举朝震动,可能需要你出山掌舵!
当然,求人嘛,就要有个求人的态度,饶是慈禧太后也概莫能除,再看慈禧太后接下来的这句话:
就像上次你请我喝咖啡,吃那个奶油点心,我觉得挺好,让御膳房学着去做,样儿学得挺好,可就不是味儿。
这个时候,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提什么喝咖啡、吃点心?
想当初,李鸿章奏请开办合资银行,慈禧太后给予了无情驳回,没给李鸿章面子;现如今,慈禧太后又用到李鸿章,当然要就此前的尴尬给出解释:不是我不同意,只是下面的人会错了意,我还是爱你的,你应该知道!
行了,领导的态度终于明确了,李鸿章必须给出回应,而且还要顺着领导的话往下说:
太后所言极是!洋人的东西啊,咱们就学了个样儿,没学到根本。你就说这变法维新吧,都是听说的,照猫画虎。
照猫画虎,就只是学了一个样儿而已,并没有学到根本,这就是李鸿章对维新变法的态度,说胡闹太严重,说不成熟又太客气,反正就是不满意,反正就是一句话说到了慈禧太后的心里。
而慈禧太后要的就是李鸿章的这个态度,如果你也觉得不好:
那你就眼睁睁地瞅着他们胡描乱画?
注意,李鸿章沉默了,不再说话,他彻底弄清了慈禧太后的意思,这是准备让自己出山,重新收拾当前的混乱局面!
只是,李鸿章能出山吗?
光绪皇帝就好像打了鸡血,早就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李鸿章哪能轻易阻拦,哪敢轻易阻拦?但如果真要答应出山,那就必须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愿往下推进,否则更会得罪这位大清实际上的一把手;如此这般,李鸿章便会陷入两难,那么,此刻跪在门外的就不再是荣禄,而是李鸿章了!
所以,李鸿章决不能轻易答应!
只是,眼看李鸿章犹豫,慈禧太后不高兴了,立马给出了一句类似威胁的追加:
这不像你啊,李中堂。
纵观整场对话,慈禧太后首次称呼李鸿章为“李中堂”,这个姓氏在前,官职在后的称呼,究竟有着何种深意?
首先,这是提醒,提醒李鸿章还身居中堂高位,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这件事不容推脱;
再者,这是威胁,威胁李鸿章就只剩下这一个“中堂”的虚职,请小心应对我的请求,否则,你这个“中堂”的虚职恐怕都会难保!
李鸿章还能说什么,只能妥协,但妥协亦有妥协的办法,且看李鸿章如何选择折中办法:
太后啊,真让老臣去画,不过,我想啊,先到欧洲去看看,这真老虎什么样儿?请太后恩准。
我拒绝你了吗?
没有啊!
我答应你了吗?
我先去学习,再来支持大局,有什么问题!
要求,合情合理,慈禧太后更是没办法拒绝,只能像李鸿章一样,同样给出妥协:
你呀,你呀,我今儿个请你来呀,实质上我是让你出山,帮衬帮衬皇上,你可倒好。好吧,我明白你,我今儿个就随了你的心愿,让你到西洋去转悠转悠。
只是,这就完了?最擅长驭人之术的慈禧太后,面对大智近妖的李鸿章也有败北的时候?
别着急,还没结束,就在两人似乎已经达成交易的时候,李莲英偏就给出了这样一个通报:
太后,荣中堂还在外面候着呢。
荣禄在外面跪了那么久,李莲英为何偏要在这个时候通报?而且还恰好被李鸿章听个正着?
且看李鸿章的反应,明显一怔,脸上写满了危机感,甚至需要用吃东西来掩盖自己的紧张。
这就是慈禧太后的目的,慈禧太后就是要借李莲英的通报,明确告诫李鸿章:别太嚣张,外面还跪着你的接班人呢,真不听话,我立马就能让你再次赋闲,甚至再无翻身的机会!
更让人叫绝的是,慈禧太后没有回应李莲英,而是继续体贴招待李鸿章:
想吃就多吃,吃啊。
想吃你就多吃,能吃你就吃点,别等到没东西可吃你再觉得饿,更别等到我没有耐性你再想好想通!
前往欧洲考察学习,我同意,但你最好把握住这次机会,给我一个能让我满意的交代,否则,你连跪在门外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所以,到底谁赢了?
绝非李鸿章!
但似乎又不是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