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李光地,听说你要辞官离京是吧。
李光地:臣害怕在京城死无葬身之地。
康熙:死无葬身之地,这三尺黄土够葬你的了吧。
李光地:够了。
康熙:好,朕马上下旨,在西郊乱坟岗子给你拨三尺黄土葬你的身。
李光地:谢皇上隆恩。
年仅30岁便官居一品,拜大学士衔,上书房大臣,跻身于内阁中枢,李光地的仕途绝对能用“开挂”来形容,除此之外,李光地还奉命监管地方督抚道台等实权官职的考察晋升工作。
基本相当于兼领了“吏部尚书”的职责,稍加时日,只要工作没有较大纰漏,李光地极有可能会拜大学士职衔兼领吏部尚书,成为实际上的“相” 走向仕途巅峰。
可就这样一位官场新秀,怎么就被逼到了这个份上,竟然还担心死无葬身之地?
来,我们看看李光地到底如何见识了清朝真正的官场:
索额图:光地呀,我交给你的折子办得怎么样啊。
李光地:索相是问递升督抚道台的名册?
索额图:正是。
李光地:索相,在下左右为难哪,明相似乎另有人选了。
索额图:听着,明珠这个人暗中结党营私,已非一日,早晚身败名裂,你我可要秉公办差呀,你照我的名单呈报皇上,在廷议时,务必要和我保持一致呀。
正常情况下这件事并不难办,而且上级领导塞个条子,安排几个人也并非什么稀罕事,李光地只需要稍微平衡一下就好,更何况索额图乃系当朝国丈,内阁首辅,背后站着皇太子胤礽,对自己的仕途发展乃至官场生存,都是极为关键的影响人物,这般大佬,不能轻易得罪。
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朝廷上除了有这位索相,还有一位实力相当同样不容忽视的大佬——明相,而且这位爷也对李光地有着同样的要求。
明珠:光地呀,我交给你的折子办得如何啊。
李光地:明相是问递升督抚道台的名册吗?
明珠:当然。
李光地:禀明相,下官左右为难哪,索相似乎另有人选了。
明珠:光地呀,不瞒你说,索额图任人唯亲,结党谋私,皇上早就有所警惕了,跟他靠得太近,无异于取祸之道。
李光地:下官只想秉公办差,不愿取祸。
明珠:这就对了,名册一个不变,你我联名呈报皇上,廷议时只要你我一致,皇上必然准奏。
明珠,当朝国舅,于内阁拥有和索额图同等的地位,背后站着皇长子胤禔,同样能够对李光地的仕途发展乃至官场生存有着关键性影响,同样不能得罪。
更重要的是,索额图声称明珠结党营私 皇上早晚会收拾他,明珠声称索额图任人唯亲,皇上早晚要对付他,这让李光地不知如何取舍,再加上皇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禔,同样递来了需要照顾的人选,李光地就彻底停摆懵圈了。
怎么办?
李光地选择了一个最不理性的办法,甚至抛弃了自己如此理想的仕途前程,上折请辞,直接将难题甩给了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接到折子立马暴走:
康熙:李光地,听说你要辞官离京是吧。
李光地:臣害怕在京城死无葬身之地。
康熙:死无葬身之地,这三尺黄土够葬你的了吧。
李光地:够了。
康熙:好,朕马上下旨,在西郊乱坟岗子给你拨三尺黄土葬你的身。
李光地:谢皇上隆恩。
康熙皇帝为何生气?
地方官员乃至朝廷官员的任免,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到底谁在背后操控,康熙皇帝心里非常清楚,他之所以将这项工作交给李光地这个后起之秀,就是为了避免这些干扰,真正为朝廷选择几个真正的人才。
可李光地交上来的答卷,却让康熙皇帝失望透顶。
李光地坚持原则了吗?
如果不是左右为难,他肯定听从了某位大佬的指示,昧着良心举荐。
可一旦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他就立马上折辞官,将难题抛给了康熙皇帝,更重要的是这份折子还是当着索额图和明珠的面呈上,这就相当于撕开了脸皮,逼着康熙皇帝和两位朝廷重臣站在对立面。
康熙皇帝能怎么办?
只能被迫追查事实真相,可这件事的善后处理,却考验着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更考验着李光地的为官之道。
康熙:不忙谢,你要想得到那三尺黄土,你还必须和朕说实话,李光地,你死都不怕,还怕说实话。
李光地:罪臣不知从何说起。
康熙:就从督抚道台的任升名单说起。
督抚道台的任升名单到底怎么回事呢?
那份名单上有索相门生四人,明相门生三人,还有...
注意,说完索额图和明珠的背地安排以后,李光地明显有一个停顿,而且康熙皇帝立马让门外的四人纷纷站了进来,这段剧情的设置到底什么意思呢?
因为除了索额图和明珠外,皇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禔也有具体安排,李光地不敢说出来而已。
关于这一点,康熙皇帝也非常清楚,所以他赶紧将两位皇子都叫了进来,目的就是让李光地看到两位皇子在场而心生忌惮,剩下的话就别再说了!
否则 一旦坐实两位皇子参与官员任免,这可就是有损皇家颜面,甚至严重打脸康熙皇帝的大事。
可李光地真就认为康熙皇帝一定要查清真相,这就痛快说了出来:
还有太子殿下安排的三人,大阿哥安排的两人,总共是十二人,而督抚之缺总共有七席,根本就无法妥处。
完了,窗户纸彻底捅烂了,李光地一人状告了两位朝廷重臣和两位大权在握的皇子,这就相当于扔给了康熙皇帝一道选择题。
相信李光地,那就得重惩对面的四个人,可重惩了这四个人就相当于毁掉了半个朝廷,朝局就会立马崩盘。
不相信李光地,又会有损康熙皇帝公平公正的正面形象,这要是传出来,打脸更重要。
好在对方阵营有两位老狐狸压阵,哪能轻易输给刚刚进入仕途的李光地。
明珠首先站了出来:
皇上,这,这李光地他一派胡言哪,那名单上诸人全都是年察优异者,全都是尽心竭力效忠皇上的臣工啊,微臣不敢假公济私,索相,索相也不敢哪。
明珠是不是冤枉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他拉上了索额图一块喊冤:
禀皇上,明相所言极是,那名单上所列的诸人具都是内阁大臣们公议的,太子与大阿哥从来都没有安排过任何人。
索额图是不是冤枉也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他拉上了两位皇子一块喊冤:
胤礽:禀皇阿玛,儿臣绝不敢任用私人,请皇阿玛明察。
胤禔:禀皇阿玛,儿臣也不敢任用私人,请皇阿玛圣断。
明珠 、索额图、胤礽和胤禔,是不是冤枉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两位朝廷重臣加上一位太子、一位皇长子,就会给康熙皇帝造成极大的压力。
说白了这四个人代表了皇家和朝廷的整个脸面,康熙皇帝只剩下了一个选择。
所以等到李光地喊冤:
皇上,明相、索相他们,他们串通一气呀,皇上。
康熙皇帝就只能给出这样的回应:
你的意思是说,朕的亲骨肉和朕的爱卿们合谋陷害你一个人李光地,对吧。
注意,这句话可不是什么问题,而是一句提醒,提醒李光地注意接下来的言辞,你是自己承认自己错了,还是想继续告发对面四个足能撼动朝廷的大人物?
你是想继续活着还是想让朕打脸?
眼看局势如此,李光地还能说什么,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将两位皇子扯进来,不该让康熙皇帝陷入如此两难的境地。
没办法,李光地只能将所有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
不,不,罪臣失口,罪臣不敢,罪臣确实是胡言乱语了,请皇上,请皇上赐罪呀。
行了,康熙皇帝想要的态度有了。
可以发挥了:
你以为你脑袋上戴的顶戴花翎是个破斗笠,想戴就戴,想摘就摘呀,你以为这北京城是个茶馆,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啊。
注意,插手地方官员任免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现在讨论的是李光地对待朝廷官职的不严肃不认真和无底线,这个罪过可就大了。
索额图一看风向变了,而且李光地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那就赶紧趁热打铁,又给了李光地致命一击:
皇上,康熙二十六年李光地丧母,在丁忧期间,李光地竟然干出了不孝无道的禽兽之举,与一个青楼女子TJ,康熙三十一年,这一女子走投无路,于是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孩告到了官府,臣一时糊涂,发了恻隐之心,觉得李光地正在福建筹集粮草,怕妨碍了皇上的平台大业,于是就包容了李光地,这件事,臣有罪呀。
诸君,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再次得到了充分体现,索额图并没有状告谁,而是在向康熙皇帝请罪,只不过是在请罪的过程中顺便介绍了李光地的禽兽之举。
索额图如何知道的这件事?
索额图知道这件事以后为何没有及时奏报?
人家都顺便解释清楚了如此预知预判,就连康熙皇帝也没法说什么。
行了,诸事明朗,李光地不但诬告两位朝廷诸臣,还胆敢抹黑两位皇子,视皇恩圣宠如无物,视朝廷公器于玩笑,再加上索额图的疯狂补刀,丁忧期间严重违制,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还是李光地和蓝齐儿热恋的时候。
数罪并罚,康熙皇帝可以给出最终判决了:
康熙:康熙三十一年,这正是你和蓝齐儿私通情书的时候,对吧。
李光地:是。
康熙:把他关起来。
当一道光照进了黑暗,这道光便有了罪!
如果这道光本身就有问题,就更会被黑暗吞噬!
李光地的这道光本就不太亮,怎么能敌得过这般黑暗;
怎么能敌得过时间里长出来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