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两位“猛人”的神仙级对话——这一次,李鸿章被全程压制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2024-12-09 10:56:56

这是晚清两位超级大佬之间的神仙级别对话,一位是自称“晚清糊裱匠”的李鸿章,一位是晚清最具雄才大略的恭王奕訢,语言来回都是云里雾里,不经过“翻译”属实难以理解。

大佬之间的对话,或许就是这样,最是讲究点到则止,偏就都能心如明镜,偏就都能拥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自翁同龢担任户部尚书以来,北洋水师已经长达五年没有收到朝廷拨付的军费,设备需要更新,炮弹需要购买,诸多船舰更是需要时时维护,翁同龢偏就因为一己之私而想尽办法拒绝拨付军费,甚至连光绪皇帝亲自下令都不行!

无奈之下,李鸿章只能寻找美国人合资开办银行,努力实现自给自足,可就算如此,翁同龢仍然不打算让李鸿章得逞。按照翁同龢的想法,对自己有没有利不重要,对朝廷有没有利更不重要,只要对李鸿章不利,那我就一定坚持到底!

翁同龢找到庆王爷,庆王爷又联合不容美国独享利益的英法等国公使,共同向朝廷施压,而慈禧太后呢,唯恐李鸿章借此坐大,真就叫停了李鸿章唯一能够想到的筹钱办法!

没办法,李鸿章只能前往戒台寺,寻找雄才大略的恭王奕訢,希望这位老王爷能够指点迷津,甚至出山相助。

刚到戒台寺,李鸿章就是两句已经颇高的诗句:

对持真境应无取,愿得身闲便作僧。

哪有什么真正的佛境,身心闲静、置身其中便是真正的僧人,就好像现在的恭王奕訢,虽未剃度,虽未真正遁入空门,但早就远离朝政纷扰,不再过问朝局是非,早就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僧人!

听到此言,恭王奕訢知道是李鸿章到了,赶紧回应了两句:

世情已逐浮云散,到头难与命相争。

从前的人和事已经烟消云散,我早就认命,不再争,不想争,争不动了。

短短一首诗,道尽恭王奕訢的一生,想当初,和皇四子奕詝争过皇位;再后来,和咸丰皇帝争过权力;再然后,又和“赞襄政务八大臣”生死对决;紧接着,又和慈禧太后明争暗斗了十几年;直到现在,卸下了所有,卸下了所有的差事,变成了一只真正的闲云野鹤。

几十年来,争赢过,更输过,到头来还是输给了一个后宫妇人,这就是命,人之一生,最难和命争。

经典的开场白以后,李鸿章先道明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王爷好清闲哪,丢下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不管了。

意思很明确,我是来找你帮忙的,希望王爷能够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可我们来听听恭王奕訢的回应:

少荃哪,既到戒台宝寺,何不悟彻洞天哪。

什么叫悟彻洞天?

看透一点,想开一点,别想那么多没用的事!换句话说就是,你也别问我,我也不会说,咱们都省事了!

但是,对方毕竟是李鸿章,到底要给些面子,所以恭王奕訢用了“何不”,而不是“必须”的委婉说辞,既留余地,又有面子!

然后,又是“要求”和“拒绝要求”的高端拉扯:

李鸿章:当悟之时人自悟。

奕訢:人不度人天度人。

李鸿章表示,我还没到解甲归田的时候,还不能从朝务中解脱,该干的事情还是要干,该处理的难题还是要处理,真正等到退休,我自然会变成王爷的模样,悠然自得,享受生活。

而恭王奕訢的回应则更为明确,很多事情,压根就由不得你想不想,一切都是时也、命也,运也!

恭王奕訢不想帮忙的意思非常明确,李鸿章还不能挑明话题,那必须再铺垫一番:

王爷,你还记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您只身回京谈判,在谈判桌上,您一手举着洋酒,一手拿着雪茄,洋人不用说了,就是我满朝臣子那都惊呆了。

这句话什么意思?

仅仅为了逢迎?

当然不是!

李鸿章提及此事,就是为了提醒恭王奕訢,别忘了你当初意气风发的模样,更别忘了你才是“洋务”第一人!

意思很明确,就是想让恭王奕訢恢复斗志,最起码也要提起兴趣,能够对自己当前的难题指点一二。

可我们再看恭王奕訢的回答:

有这事儿,我全忘了。

压根就不搭理李鸿章的话题,忘了就是不愿提起,不愿提起就不愿再给予指点。

李鸿章当然不肯放弃,再进一步,继续求:

后来你赋闲,就把这千钧重担都压在鸿章肩上啦。

想当初,你有多难,你就能理解我现在的难处;想当初,你要如何面对洋务,就能明白我现在的处境;有了这个共鸣,你还不打算帮我吗?

言及于此,恭王奕訢不能再装糊涂了,语气中虽有妥协,但到底满是无奈:

少荃哪,你何苦来勾引我旧时情怀啊,合资银行的事,我那嫂子给驳回了。

话题挑明了,恭王奕訢知道李鸿章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合资银行的事,要么,需要自己指点,要么,需要自己出面。

恭王奕訢既然挑明了话题,李鸿章也就不再藏着掖着,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态度:

李鸿章:可我还是想争一争。

奕訢:事情太大了,不争也罢。

李鸿章:王爷,洋人的事不必说了,就是朝堂的悠悠之口,我也可以捂得住,只是这太后。

奕訢:少荃哪,别弄了,歇着吧。

李鸿章:可这,这天下是你爱新觉罗的天下呀!

李鸿章到底说明了自己的请求,那就是希望恭王奕訢能够出面劝说一下慈禧太后,并且明确表示,只要解决了这个难题,什么洋人,什么政敌,哪怕整个朝廷都群起而攻之,自己都毫不畏惧,甚至都能轻松摆平。

恭王奕訢和慈禧太后较量了那么多年,这个老太太会不会听劝,他再清楚不过,所以才会有“别弄了,歇着吧”的无奈。

而李鸿章的最后一句,几乎开启了劝人的基操,甚至有着明显的挑拨离间,江山不姓叶赫那拉,江山只姓爱新觉罗,你这个爱新觉罗的后代真就眼睁睁看着慈禧太后祸害整个江山而不管?

恭王奕訢一听,这是执迷不悟了,只能摆出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

奕訢:你呀,遇事总爱争三分,你老师白教你啦,你想想曾国藩为何遇事总要退三步呢,我那个嫂子,我太了解她了,不退,成吗?

李鸿章:还退呀,王爷,这大清还要退到何种地步啊。

奕訢: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少荃,一边是皇上和那位翁师傅,一边是我那位嫂子,你身处夹缝之中,饶你左右逢源,终归无济于事。

想当初,曾国藩攻破南京,正式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手握三十几万作战经验丰富的武装力量,天下督抚一半出自湘军集团,如果曾国藩这个时候选择挥师北伐,推倒满清政权都不是没有可能。

可结果呢?

曾国藩主动裁军,而且屡屡犯错,逼着慈禧太后对自己彻底失望但却也彻底放心!

遇事总爱争三分,伤害的总是自己;遇事总要退三步,方为自保之道,方能长久长安!

李鸿章不想退,那是因为大清已经无路可退,再退就再无生存之地,奈何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遍拉扯,唯独李鸿章于中间为难,万难成事,万难如意,万难对江山社稷做出丝毫有益的事!

可就算如此,李鸿章仍然不想再退,因为再退就是北洋水师的彻底没落,就是列强随意践踏大清国土的结果!

李鸿章:千难万难,我都过来了,只不过再多加一个难字罢了。

奕訢: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毕竟是少荃本色。

恭王奕訢到底钦佩李鸿章的坚持,能够给出这句“毕竟是少荃本色”,也算是勉强答应了李鸿章的请求,甚至还给出了另外的提醒:

奕訢:好吧,朝政不可为,老皇历了,不算什么,你也不必放在心上,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咱们东边的那个邻居。

李鸿章:日本,我倒是一直警觉着,可它要闹出个动静来,恐怕也不容易。

奕訢:万籁俱寂,却是最危险的时候啊。

虽是蕞尔小邦,但亡我之心始终不死,越是万籁俱寂的时候,越是意味着危险即将来临,因为他们在准备,因为他们在谋划,说不定他们已经将炮口对准了北洋水师,对准了大清的国门!

李鸿章到底轻敌了,北洋水师的末日不久矣!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