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压不住的科创势头

财经西部 2022-04-18 18:04:15

撰稿 :刘军伟

编辑 :师安鹏

编 者 按

2022财经西部特刊《西安开新局》,聚焦西安综合能级的提升,深度解读支柱产业和产业链水平的构建提升,尤其是工业制造上的补足补强。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随着“军工涂料第一股”华秦科技(688281.SZ)于3月7日首发上市,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西安高新区”)成长起来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7家,在陕西科创板企业序列中占据大半江山。

如果说,登陆科创板是“鲤鱼跃龙门”,其实在“龙门”后面,越来越多的梯队选手正在聚集——2021年,西安高新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13家,总量达到387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07家,两项增长均超过了30%。反映在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方面,同比增长31.8%。

此外,产业观察人士指出,过去一段时期里,西安高新区在“秦创原”格局中的声量与影响力越来越大,做大科创“规模效益”的意志非常强烈。譬如,启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建设,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秦创原·太周创新产业园等创新平台,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一系列“两业融合”“产城融合”的项目与政策,不断为科创资源的聚集与融合加码助威。

高质量发展时代,一家以高新技术产业立足的开发区,如何进一步向科创要红利,保持“稳中快进”的发展节奏,西安高新区的尝试或值得关注。

区内企业频登“科创板”

陕西74家A股上市公司中,西安高新区占据37家;具体到科创板,陕西11家上市公司中,该区拥有7家。其实不止陕西范围,全国高新区序列中,该区同样占据领先身位,尤其科创板领域。

已经鸣锣的华秦科技,是一家军工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特种功能材料行业,诸如隐身、伪装及防护材料等,产品已在多军种、多型号装备实现装机应用。公司实控人折生阳,同时控制着另一家专注金属3D打印的企业——铂力特(688333.SZ),系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铂力特同样从该区一步步成长起来。而折生阳,也因为坐拥两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被称为陕西本土手握“双科创”第一人,如此情形,放眼全国资本市场也不多见。

其他同属西安高新区的科创板企业,再如中天火箭、派瑞股份、瑞联新材料、中航富士达、康拓医疗等,分布于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整体来看,上述公司普遍具有“四新企业”的特点,即拥有硬科技特质、掌握核心技术、行业地位领先、市场认可度高。如此“高占比”涌现,进一步印证了西安高新区培育科技型企业的“沃土”特性。

当然,势头强劲背后需要战略定力,绝非一日之功。

特别是一段时期以来,西安高新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从政策、平台、技术、机制等环节着手,先后出台《科创九条》《上市十条》,发布《“科创高新”建设方案》,推动秦创原建设“1+3”实施方案等,对于科技型企业的友好度持续攀升。

除了新晋科创板“明星”,西安高新区聚集了众多先进制造产业链龙头企业,诸如三星、比亚迪、中兴终端、法士特等。2022年春节前夕,疫情冲击西安,全城实行封闭式管理。该区顶住巨大压力,尽可能保障各类生产企业正常运行。统计显示,1月-2月,该区规上工业产值达479.8亿元,同比增长34.9%。

彼时,陕西省一位职能部门负责人曾感慨,如果都能像西安高新区这样为企业做好支撑,那么疫情冲击下的陕西经济,无疑会有更具韧性的表现。

不容忽视的“梯队选手”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高新区工业企业梯度培育库管理办法》2月28日出台,提出对企业按照“小升规”后备库、单项冠军培育库等4个子库进行分级培育。

在此之前,该区已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的硬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的是同步实现量变质变。

对此,上述观察人士指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大企业大项目固然重要,而数量大、品类多的成长型企业,往往蕴含潜在风口与战略契机,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区域长远动能是否澎湃。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西安高新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606户,同比增长41.5%,后备上市企业超200家,诸如爱生无人机、万德信息、睿诺航空、蝉鸣科技等“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在业内已崭露头角。

对于已经开启的2022年,该区提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800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家、上市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伴随着宏观经济进入“稳增长”阶段,如此目标颇具挑战性,但如果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刻度内,观察该区营商政策、服务环境,又觉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西安高新区在国内最早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生命周期创业孵化体系,覆盖从技术到产业转化的一系列政策、资源、服务,相当于该区1.0版的科创“土壤”。

在此基础上,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西安高新区曾探索形成西安光机所模式、科技大市场1+3服务体系模式、“技术经理人”等一批全国性创新成果;企业融资方面,该区累计引进400多家创投机构;同时重奖企业,且80%的奖励在公司上市之前兑现,如铂力特就曾获得2000万元上市重奖。

眼下,诸如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秦创原·太周创新产业园、空间时频技术研发平台、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或投入使用,或启动建设,推动西安高新区科创“温度”再度升级,由此亦可窥其争创秦创原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的意志。

“规模效应”持续释放

随着市场主体与产业规模壮大,必然带来人口的流入。

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2020年,西安市人口新增449万,仅次于深圳、广州和成都。具体到西安高新区,作为西安市经济体量最大的区县(开发区),无疑更具人口吸引力。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的产业人才、财富人士,又会对区域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以及人居、消费等环境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譬如上述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项目,截至目前,43栋楼中已有30栋封顶,完全建成投用后,预计年营收为320亿元,带动就业约3万人。

据西安高新区官方披露,2022年谋划“四个高新”项目537个。其中,三星二期二阶段、比亚迪智能终端产业园等“实力高新”项目163个;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空天动力创新中心等“科创高新”项目19个;其余均为涉及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商业服务、人居环境的“品质高新”与“幸福高新”项目。

上述观察人士指出,“四个高新”的意义,很大程度即在于此。

因为“实力高新”“科创高新”,推动“品质高新”“幸福高新”适度合理超前投资,而后两者在为前两者提供支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进制造、战略新兴等高端产业的发挥——相互助长、平衡发展;同时,产业人群所产生的消费,也会成为区域经济的强大动能所在。毕竟“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权重如今越来越大。

产城融合之外,两业融合同样值得关注。

在西安高新区构建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中,“6”即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对该区乃至西安、陕西的工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经济学中讲“规模效应”,譬如当企业产量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各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产生1+1>2的效应,平均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上述观察人士对此表示乐观,“通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两业融合,进一步释放‘规模效应’,西安高新区的科创势头将更加澎湃。”

0 阅读:2422
评论列表
  • 2022-04-19 10:06

    是个企业都挂个高新科技企业的牌子,不知道给谁看[笑着哭]

    用户95xxx56 回复:
    高新有个屁高科技
  • 2022-04-19 08:55

    可拉倒吧,现在都是个屁,高新有什么高科技?

  • 2022-04-21 01:20

    自媒体就是能吹

  • 2022-04-19 09:44

    可真能吹

  • 2022-04-19 16:39

    利好房地产,科技噱头加互联网概念,很有搞头。[笑着哭]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