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现金堆成山,高调捐款20亿后“消失”,如今出现在家种地?

青梅论全球事 2023-10-17 11:36:00

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说起陈光标,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说过这个名字,毕竟他曾被誉为“中国首善”,并且每一次的豪捐都非常高调,经常登上新闻的头版头条。

最为关键的是,每年从不缺席慈善事业,捐出的金额总数更是不下20亿。但就是这样一个慈善家,却突然销声匿迹了,甚至成为了网友口中的“中国首骗”。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陈光标的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真相?时隔多年,他现在怎么样了?

陈光标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那里的天然条件很差土地贫瘠,只能勉强种些粮食,几乎每年都要面临收成不好的困境。

不仅如此,陈光标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家人口粮不足是常事,经常只能吃树皮填肚子。

更糟的是,常年的洪涝和旱灾导致收成欠佳,有时家里就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

另外,陈光标从小就很瘦弱。他两个哥哥和姐姐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在童年时期就相继因病去世,母亲为此哭闹不止,陈光标备受打击。

为了活下去,还在读小学的陈光标开始孜孜不倦地想方设法赚钱养活自己。放学后他总是拎着两个五公斤的桶,跑到村里的井边辛苦地打水,然后端着水挑着担子走几里地去县城集市上叫卖。

他想出一个吆喝词“一分钱随便喝”,以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果然有不少路人被廉价吸引来买水喝。虽然每桶水的利润很低,但陈光标靠数量堆积,每天也能赚上两三毛钱。

这些钱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已经很可观了,足以支付他的学费和书本费。这是陈光标第一次尝试小本买卖,获得了成功。

随后几年,陈光标的商业头脑得到进一步开发,他开始批发一些小商品,比如当时稀缺的冰棒,以及家乡特产的各类农副产品,然后再低价销售赚取差价。

就这样,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回奔波,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上几十元,有时甚至过百,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地区是一笔巨款。

到了1985年,还在读初中的陈光标已经靠自己勤劳的小买卖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地传说他是首个“少年万元户”,家境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中毕业后,陈光标离开家乡,考入大学学习医学专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仍然兼职做小生意挣钱自费。

大学毕业后,陈光标被分配到县医院工作,但发现工资收入太低,难以满足创业梦想。于是他毅然决然辞去公职,回到家乡再次创业。

由于没有太多经验,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但陈光标并未气馁。他调整后再创办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这次终于大获成功,业绩蒸蒸日上,公司规模不断扩大,陈光标也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当地首富。

在商场上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功后,陈光标并未忘本,依然牢记自己的贫困出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开始向各地贫困山区捐款,资助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光标第一时间捐款参与救灾。当人们看到他带着救援器材出现在灾区时,许多人不禁落泪。

单就陈光标亲手所救的人数,就达到了近200人。那一年,陈光标的名字传入无数人的耳中,他的善举让许多人受益,赢得了“中国首善”的美誉。

与此同时,陈光标在事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没有像其他成功人士那样抛妻弃子,反而常带妻子旅游,即便外出工作也总会带纪念品回家。他和妻子的故事成为那个时代许多人学习的楷模。可以说,在很多人心目中,陈光标是那个时代完美的楷模。

但随着陈光标声名日盛,各种传闻也开始出现。2009年,一张陈光标站在纸币墙前的合影在网络疯传。不少网友指责他在炫富,甚至从不透露捐款来源。

最离谱的是,有人还猜测称,他靠倒卖拆迁项目,从而谋取私利,所谓的慈善不过就是个包装。面对外界的质疑声,陈光标从不会刻意解释。

就在大家对陈光标困惑不解的时候,他却突然消失了。一时间,很多人都猜测网上说的很有可能不无道理。

也正是这样,陈光标一夜之间从“中国首善”成为了“中国首骗”,对许多曾经敬仰他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事实上,陈光标不仅没有消息,反而选择回到网上看不见的地方继续自己的慈善事业。因为在陈光标看来,只有远离闪光灯,才能过上更简单的生活,甚至是避免舆论压力。

其实,这些年来陈光标累计捐款超过20亿元人民币,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向武汉捐赠了2000万个口罩和500多台消毒机。

虽然网上有很多质疑,但他从不在乎,毕竟他只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每当发生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陈光标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施以援手的人——通过行动而非言语。

尽管陈光标已经非常成功,但他并没有奢侈浪费,仍然保持着最初的质朴本性。每当假期来临,他就会回家乡,体验童年时的辛苦生活。他会起早贪黑地耕种庄稼,有时甚至亲自动手捕鱼。

有一次,一位记者探访了陈光标的家,让记者意外的是,陈光标吃的居然是前一天剩下的菜饭,并没有奢侈的大餐。陈光标解释说,剩菜剩饭浪费可耻,简单将就一顿也无妨。这给记者带来了新的认识,原来成功人士的生活也可以如此节约。

陈光标的公益理念也渗透到了下一代,他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善举精神,一个儿子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另一个儿子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们都非常支持父亲的慈善事业,并表示会继续传承下去。

岁月给了陈光标智慧,他现在不再注重名利和铺张,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悄悄为社会带来温暖。这复杂的世界很难判断一个人的动机,但陈光标的捐款确确实实到达了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陈光标的故事反映出,舆论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就行,哪怕行善不被外人认可,但只要那份回报社会的本心没有变,那么始终都是那个大善人。

或许他早已看开名利,找到人生的平衡。他依然坚持慈善事业,只是方式更低调。风波让他明白,善举无需张扬,热情相助才是硬道理。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青梅论全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