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密集批复了国内一些重要城市的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既有以广深成杭宁济青甬为代表的副省级城市,也有南昌、南宁、兰州、呼和浩特、海口等省会城市。
总体规划,被视为一座城市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了城市性质、核心功能、人口天花板、用地面积和发展空间,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般而言,直辖市、副省级市、省会、制造强市等重点城市的2035总规由国家层面进行批复,而一般地级市则由省级批复。
那么按照目前批复的城市,哪些地方升级了?谁被降格了?
总体规划,每隔10-15年修订一次。上一轮规划的截止年限是2020年,而这一轮规划的截止年限是2035年。
其一,广州、杭州、成都、沈阳,都有“国”字头乃至更高的定位。
广州拿下了“全国性门户”的超高定位;杭州被赋予“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这一“国”字头定位;成都被赋予“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等一系列综合功能,体现的是作为西部第一门户的重要性。

沈阳的影响范围从东北拓展到整个东北亚,在新一轮地缘大变局中堪称最大受益者。
其二,海口、南宁也有特别的战略定位。
海口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定位,且自贸港2025年封关在即,有望迎来一轮大发展。

南宁升格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且拿下了“面向东盟开放门户”的定位,与沈阳的东北亚中心城市可相提并论。
其三,南京、杭州、沈阳、青岛、海口,从全国性交通枢纽晋级为国际性交通枢纽。
1
最新批复中兰州是否被 “降格”
关于兰州,从最新批复的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来看,兰州的城市性质为: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城市功能为: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兰州在最新批复中的定位变化——
中心城市定位维持与对比:兰州被定位为 “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此定位与副省级城市成都平级,在西部地区除直辖市重庆外,处于较高水平。

交通枢纽升级:由西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升级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网络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能更好地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城市性质与功能的 “压缩”:对比上一轮总规,兰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有所变化。
此前被定位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等,还承担着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等功能,而在最新批复中,这些表述有所减少,城市所扮演的角色丰富度降低。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兰州的这些变化——
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过去十几年,兰州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GDP 总量与西安等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且 GDP 增速连续 3 年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如 2023 年二产占比仅有 32.1%,制造业 “空心化” 现象显现,主导产业辨识度和影响力不足,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风口上未能抓住机遇。
在此背景下,其作为 “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等功能被拿掉,也较为符合实际发展状况。
其次从人才角度,兰州坐拥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但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兰州大学为例,人才流失严重,应届生本地留存率低。人才的不足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在批复中提到要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等,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为兰州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土地政策保障,若能抓住此机遇,有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好发展。

所以兰州需解决产业升级难题,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增强人才吸引力,留住和吸引更多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综上,从最新批复来看,兰州在中心城市定位和交通枢纽方面有一定提升,但在城市性质和功能的丰富度上有所降低,可谓有升有降。
未来,兰州需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克服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努力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2
兰州城市发展
国家把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的头衔给了兰州,主要还是源于兰州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底色和未来的有利条件。
兰州在发展制造业上,其实有着长期的积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核工业等前沿制造领域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基础。作为西部的科技高地,兰州有着突出的人才优势。
科技创新高地作为兰州的又一张与制造业结合起来,势必助推兰州的制造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面对发展机遇,兰州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如城关区可继续延长生物疫苗等产业的产业链条。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构建 “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 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交通联系。
例如,加快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提高机场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大对城市内部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打通断头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高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为市民出行和城市物流配送提供便利。
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兰州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来兰工作和创业,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关怀和培养,减少人才外流。
挖掘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兰州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打造具有兰州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推出更多以兰州历史古镇、黄河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

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推动旅游业从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体验游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提升兰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写在最后:总的来说,2035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
一座城市的定位,不仅决定其资源配置和发展空间,也关乎其在全国乃至全球格局中的地位。
但规划不等于一切,一座城市的发展,要考虑国家战略的支持,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