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节约性悖论”

杨梅说商业 2024-03-25 06:36:27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优秀民族都把节约作为一种美德,这是由于无论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对于企业、国家来说,节约都是积累资本、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那里,却存在着一个消费衍生富裕、节约导致贫穷的逆“二律背反”论断,这一论断一直以来被中外经济学界称为“节约性悖论”,且被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付诸于经济发展实践。我们知道,节约的反义词是浪费而不是消费,而浪费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取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生产领域里的节约,对自然资源尤其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在今天其现实意义显得更加强烈。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消费和节约资源都有积极意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消费和节约的关系,于国于民均有裨益。

  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节俭导致需求不足,需求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减速,经济发展减速又导致贫穷,最终是节俭的手段与节俭的目的相悖。其实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所有人都把钱存进银行,社会总需求会下降,反过来全社会的消费水平下降、经济增速减缓,全社会的资产总数也就下滑。悖论认为个人资产增值的同时,全社会资产反而减少,或者再放开了说,储蓄额地增加在荼毒经济,因为传统认为个人储蓄有益社会,但是节约悖论认为大规模的储蓄会对经济造成伤害。如果所有人都把钱存进银行,账面上个人的资产会增值,但是全社会总体的宏观经济趋势会下降。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的节约悖论并不难理解。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实现最终要靠全体成员的消费来实现。如果没有社会消费的增长,整个社会的就没有动力。当然,这种消费不是所有的消费,只有能带来社会成员总劳动价值增加的消费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换句话说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个社会成员的健康、技能和智慧。当社会的消费都是正向的消费的时候,社会呈现良性向前发展的势态。当社会的发展都是负向的消费的时候,就是消费不仅仅不能够增加反而减损社会成员的健康、技能和智慧的时候,这种消费将不可持续,也许在短时间内会一时的繁荣,但是最终必然造成社会的经济的崩塌。

  “节约性悖论”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某一时间段以较高失业率加以维持时,节约不仅无助于该国经济回升转暖,相反可能导致经济始终在低谷中踯躅徘徊。换言之,某一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即由于周期性失业或非自愿失业导致该国经济下滑低迷时,节约不再是值得倡导的嘉德懿行,而且成为引发大幅度经济震荡的直接诱因。在这里,凯恩斯显然破译和厘清了消费和节约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二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拥有自己独特而全新的理解,这种理解简而言之,就是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下,消费和节约对于经济运转的功效是迥异的。凯恩斯通过反复推算演绎消费函数原理,充分证明在非充分就业的社会情境里,加大消费力度能够促进国民收入轮番成倍增长,进而可以增加全社会的资本积累,为实现新一轮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如果我们从最简单最朴素的经济学理论观照和考察消费的价值和意义,不难看出,在循环往复的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费无疑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终点。所以,在相当大程度上,消费决定着下一个经济周期开始的规模和时间,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正是基于消费在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当经济萧条衰落时,消费更是具无可替代的功能。经济萧条衰落的基本特征,一般情况下是有效需求即社会总需求萎缩。而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维度构成,其中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通常为百分之六十左右。但消费需求(因变量)是收入(自变量)的函数,假如收入增长速度滞缓,那么消费增长节奏也就随之放慢;如果预期收入增长止步不前,那么消费不仅不会反弹甚至出现倒退。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如啬。”《论语•里仁》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墨子》谆谆告诫:“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后汉书•宣秉传》赞扬宣秉其人“秉性节约,常服布被,蔬食瓦器”。朱子更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治家格言。

  节约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是一种抽象而又具体的观念,是一种深刻而又生动的智慧。与传统意义上的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克勤克俭相比,新时代的节约含义更深、层次更多、领域更宽、要求更高、意义更大,是对传统节约概念的补充和发展。节约规律分为节约的一般规律和节约的特殊规律。节约的一般规律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存在,人类必然按照节约的原则从事经济活动。节约规律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分配领域、消费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构成节约的特殊规律。在直接生产领域,节约规律的特殊作用形式是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在流通领域,节约规律的作用要求就是尽快销售。

  可以说,一切智慧归根到底都是生存的智慧。无论富有或贫穷,节俭生活都是一种智慧,尤其在资源短缺时更是这样。回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程,“节约”两个字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经济出现动荡不稳定时期,同时也成为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最新热点。

0 阅读:0

杨梅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