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古诗的鉴赏力就是训练含英咀华的能力,主要是发展想象力、情商及表达力的核心素养。我总是选择古诗里内含最丰富的名句,引导和激励学生发展想象力和情商,并用笔表达出。这就是在刀刃上下功夫。
可是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能引导学生仔细咀嚼名句,把内蕴丰厚的诗句讲得很枯燥,孩子怎么喜爱古诗呢?
这里以杜甫《登岳阳楼》的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为例,分析古诗教学的三种境界,看是否对你有启发。
第一 无效阅读的最低境界
逐词讲解诗句的含义,学生听懂诗句,并记录下来。这是初中教师常用的教法,是无效阅读,无论是对学生阅读力还是鉴赏力培养,都毫无意义。
第二 阅读力训练的境界
学生自学,翻译诗句,标注不能准确译出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推断疑难的地方。主要是两个问题。“坼”的含义到底怎么讲?“乾坤”书上注释为“日月”,你认为好吗?这是阅读能力有效训练的境界。
第三 最高境界的鉴赏力发展
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发展想象力,开发情商。历代诗人都极写洞庭湖之大,但都不及本诗,诗人是怎么写湖之大呢?赏析"坼"及"乾坤"的效果。
首先,咀嚼关键词,想象意境。“坼”注释为分裂,吴国楚国在东南方,因为洞庭湖分裂为两个诸侯国。怎么突显湖的广大无边呢?学生用笔解答。
一是用吴楚国界突出湖之广远,天然分裂成两个国家。二是因洞庭之隔离而分割成两个诸侯国,有力说明,洞庭湖是不可渡越的天堑,强调湖之大。
“乾坤”本是天地之意,乾为天,坤为地;教材注释为日月,你觉得有道理吗?请用笔回答。从人的视角看,尽管日月也突出湖之大,但远不及天地,洞庭湖海纳天地,天与地日夜都漂浮在湖中,不是更突出湖广袤无涯吗?
然后,领悟诗人情怀,培养海纳天地的胸怀。
这是诗人看到的洞庭湖吗?其实,两句都不是目力能及的境界,无不是想象的意境。天地虽然能看见,却是没有边际的。诗人为什么要把洞庭写得如此浩淼无边呢?用笔写出答案。请阅读后面的诗句,看作者有何意图。
至少寄托诗人两种情感,一是心系苍生,胸怀天下,洞庭湖显然象征诗人的胸怀,也才充满豪迈的情怀极写洞庭之无边无涯;二是悲怆汹涌,天下战乱不休,自己孤苦飘零,老病交加,悲怆有如洞庭一样深广啊!
因此,读诗既是跟诗人对话,又是跟自我交流,是培养自我崇高的情怀,开拓心灵的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