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13日,晌午,霸县东面后两间房(现霸州市后两间村)。
县游击队大队队长金兴才吃罢饭,从院内走出,准备出去方便一下。
后两间房这个地儿,当时临着一条街,街东面设有一个公厕,附近民众都来此地入厕。
上了街面,金兴才刚走十来步,便看见一个挑着糖挑卖糖的小孩儿,朝着自己不断地使着眼色。
这小孩儿看着十三四岁的模样,半大、孱弱的身子担着一个不小的挑子,显得很不协调。
金兴才看着对方一副焦急万分的模样,有些奇怪,脑海中仔细回忆了一下,感觉仿佛有些印象:
这孩子就住在村口附近,好像是叫刘二娃。
金兴才停下了脚步,想看看刘二娃到底想干什么。
“金队长,敌人已经把这里包围了,你还不赶紧跑!”刘二娃走到金兴才身边,放下挑子,左右张望了下,低声对他说道。
金兴才张口想问敌人的情况,就听见前面街面不远的拐角处,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砸门声:
“开门、开门、快开门!”
他往后转身,想要往回走,然而一抬眼,就看见几名伪军正端着枪,向这边走来。
前后都有敌人,金兴才此刻即便想要逃跑,已然来不及了,陷入困境的金兴才一时不由僵住了,手心里全是汗。
“怎么办?”金兴才是昨晚来到这里留宿的,敌人若是盘查起来,很容易暴露,况且村里面人多口杂,万一有人说破自己的身份,可就要坏事了。
正在金兴才纠结、焦虑之时,刘二娃突然伸过手,一把将他拉到了挑子跟前,以低沉而又坚定的声音说道:
“大哥,你当卖糖的,我来掩护你!”
来不及多想,金兴才赶忙顺手抓起糖挑子上的毛巾搭子,搭在了肩头,另一只手扮作小贩的模样,熟练地拿出了筛糖的小称。
刘二娃也很配合地掏出了一张小票子,装作买糖的小孩儿,还不停地央求着喊道:
“给多点儿,再给多点吧。”
说话间,几名伪军已经走了过来。几人路过金、刘两人身旁之时,扭头看了看,以为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贩,所以并没有过多理会,只是让俩人赶紧离开,随后便继续挨家挨户搜查“八路”了。
金兴才一面点头答应着,一面赶紧挑着糖挑子,沿着伪军方才经过的街道,向着村外走去,随后堂而皇之地走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39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永、安、宛、固、霸人民抗战文史资料》,吴玉珍、李文春等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