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先生是公认的相声大师,被尊为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在相声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在他长达6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潜心研究并发展了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使得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将相声这门艺术带进了千家万户,也使得相声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度。
侯宝林先生
侯宝林先生出身贫寒,生活非常艰难。可即使环境艰苦,他到处拜师学艺,孜孜不倦,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学习京剧和相声。1933年,他先后拜师相声艺人常保臣、朱阔泉,并凭借其才气慢慢积累了人气。
侯宝林先生从1940年起,一直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二人捧逗默契、相得益彰,合作长达20多年,也成为相声同行中一段佳话。
在旧社会,因为常年的战乱以及政府的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生活艰难。许多相声演员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底线,常常应听众的要求,说些许多带有“荤口”的段子。这也暴露出传统相声中内容的局限性。而侯宝林先生却衷心于相声的格调,绝不同流合污。他说的相声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相声能够摆脱“低俗”,侯宝林先生联合其他相声演员成立了相声改革小组,去除了许多传统相声段子中的糟粕,提高了相声的格调和趣味,让岌岌可危的相声获得了转机,也让相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他们号召同行同业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改变旧社会艺人的定位,以“人民演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当时,在老舍先生等人的支持下,侯宝林先生同孙玉奎、罗荣寿、高凤山等人创作了一批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二房东》等。这些相声段子紧跟当时的形势,反映了现实生活,也极好地配合了当时国家的宣传工作,受到听众们的热烈好评。
侯宝林等人对相声的改革取得了成功,他们不仅使得相声获得了新生,同时也提高了相声同行的地位。当时相声大王张寿臣曾经称赞道:侯宝林对相声是有功的。
张寿臣
侯宝林先生在提高相声艺术品位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全面升华相声的审美。他的相声不仅语言清雅,而且“学唱”传神。得益于早年学过京剧的缘故,侯宝林先生在表演时学唱京剧的流派唱腔,深得精髓。如《改行》、《空城计》、《戏剧杂谈》等段子,都有不少“唱”段。侯宝林先生充分展现了他对各个流派京剧的熟悉程度和唱腔掌握程度,其表演可谓惟妙惟肖,深受听众们的喜爱。
解放后,侯宝林先生广收门徒,如马季、丁广泉、贾冀光、师胜杰、于世猷、郝爱民等。其中马季继承了侯宝林先生的衣钵,成为相声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广播、电视等技术手段,让相声走进了千家万户,也使得相声从曲艺末流达到了曲艺之首,进入了一个历史的巅峰。
侯宝林先生虽然只上过三年小学,但是他勤奋好学。据说有一次,他为能买到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书摊都没能买到,后来打听到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他就决定把书给抄录回来。适逢寒冬,他冒着严寒,一连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就这样被他抄录下来,可见他的毅力惊人。
侯宝林先生通过长期的学习研究,整理、改进了许多传统相声,让旧段子重新焕发了生机。
侯宝林先生为相声著书立说,自己撰写或与人合作写了《相声表演艺术》、《曲艺概论》、《相声溯源》、《戏剧杂谈》、《醉酒》等专著,不仅归纳和总结了相声的历史和规律,同时也在理论上完成了“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的提升,让相声从市井登上了大雅之堂,达到了一个本质的飞跃。而他自己的艺术水平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有名的语言学家。
由于侯宝林先生为相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常受邀去各地讲学或参加座谈会。人们经常会发现他在许多场合都会戴着一副墨镜,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怕被大家认出来而故意为之吗?
其实,正是由于侯宝林先生的特定职业和知名度比较高的原因,等他上台讲话时,他的表情越是严肃,台下的观众们就越想笑。曾有人建议侯宝林先生所幸一以贯之地风趣下去,但是侯宝林先生却拒接了。他说:“这也是我们这一行业的苦恼,搁到旧社会就行了,反正被人瞧不起,人们怎么耍弄都成。而今是新社会呀,咱不仅成了主人,还有人称咱是艺术家,甚至连北京大学这样顶尖的学府也聘咱当客座教授。你想,咱这肩上的担子轻吗?有好多事都该着操心,甭说严肃点儿,有些事都急不来呐!是啊,咱越严肃,人家越笑,这事搁谁头上,谁都不舒服,可你也没办法,总不能讲着话讲着话冷不丁地吼上一嗓子:“别笑了!”笑是每个人的权利。不过咱也有咱的招儿,下回再开会,我先把墨镜戴上,遮住半边脸,看你还笑不笑?”
原来,戴墨镜是侯宝林先生为解决观众“笑”的问题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个办法。
1993年2月1日,侯先生在电视荧幕上和全国观众深情道别,他说:
“我一辈子没有白吃饭……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你们………”
“我再说几十年相声都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现在,侯宝林要走了,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说完,侯先生一脸安详。在生命最后,他给了观众最后的交代,也给了自己一生最后的交代。3天之后,侯宝林先生走了,离开了他心爱的相声,也离开了他心心念的观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