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同乌克兰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关系得到飞速发展。历史数据显示,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77亿美元,比建交初期增长了近40倍,2011年达到近100亿美元。在最高峰时期的2021年,两国的贸易总额高达190多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也成为了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

但是从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乌两国的贸易情况出现了波动,两国的贸易总额出现了腰斩,连降两年,直到2024年才出现止跌回升。过去三年中乌贸易金额,通过本文我们来一窥究竟。
农产品贸易占据主力
乌克兰95%的土地都是平原,境内无大山阻隔,无论是高地还是低地,海拔均在500米以下,地形平坦且是那种肥沃的黑土地。在高峰时期的2018年,乌克兰的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7000多万吨,对外出口高达5000多万吨,在当时是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第三大出口国,中国则是乌克兰农产品五大出口之一。

为了对华出口更多的农产品,在2019年4月份,乌克兰与中国签署了5份合作协议,确定了玉米、大麦、大豆等产品的出口标准。在2019年之前,我国对乌克兰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从2020年开始,由于来自乌克兰粮食进口量大增,我国对乌克兰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从2020-2024年间,年均对乌克兰的贸易逆差在55亿人民币以上。
玉米、小麦、大麦仍为乌克兰对华出口核心农产品,年均对华出口量为550-650万吨,总价值高达10多亿美元,其中玉米占到了粮食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三。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成为乌克兰粮食的第二大购买国,进口量占到了13.9%。对于乌克兰的经济战略而言,中国市场已经被视作该国破局的关键。

油料方面,乌克兰的葵花籽油对华出口异军突起。乌克兰的葵花籽产量高,出油率高,品质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8%,,2023年对华出口量达68万吨,同比增长40%。葵花籽的油渣可以用来当做禽类养殖的饲料,2024年,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的葵花籽油渣就高达190万吨,合同金额近7亿美元。得益于中国进口准入扩大,乌克兰冷冻禽肉、牛肉与奶酪对华出口也颇具一定的规模。
工业品与战略性资源
乌克兰铁矿、煤炭、锂矿等资源储量丰富,在战前,中国曾是乌克兰最大的铁矿石采购国。但是战争影响了乌克兰的铁矿石产量与出口量。在2022年,中国从进口乌克兰铁矿石下降了近1200万吨,在去年才重新恢复增长,对乌克兰的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200万吨,但是跟2021年的1750多万吨相比,仍未恢复至当初的水平。

此外,作为半导体制造关键材料,2023年对华特种气体如氖气与氪气出口量恢复至冲突前水平的75%。乌克兰是全球氖气、氙克、氪气最重要的供应国,在战前,全球超过7成的氖气、4成的氪气及三成的氙气都由其提供。
过去三年,中国出口乌克兰主要商品以机械电子、交通设备、精密仪器、塑料橡胶制品、金属产品、服装纺织品等为主,种类比较齐全丰富,几乎涵盖到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过去三年,对乌克兰年出口额在220亿人民币,去年增幅较大,有263亿人民币,创下三年来的新高。

总的来看,受国际局势与国内产业调整的双重影响,过去三年,中乌两国的贸易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2022-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分别为500亿人民币、477亿、568.5亿。相比较最高峰的2021年,现在双边的贸易额仅为当时的40%。
就当前情况看,中乌两国的贸易合作潜力远不止于此,在航空、造船、无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装备等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