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民用制造企业:去年营收8715亿元,领先华为、美的

史点有风情 2025-04-01 04:58:45

说到我国大型民营制造企业,你可能会想到家电巨头美的公司,钢铁巨头沙钢集团,汽车巨擘比亚迪,但是若说到营收最高的制造业民企当数来自江苏的恒力集团,堪称是我国制造业第一民企,实力不凡。

纺织巨头起家史

恒力集团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94年,江苏本地人陈建华、范卫红夫妇掏出全部积蓄,外加借贷389万元在苏州吴江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纺织厂。这家纺织厂的全部资产是104台丝织机、8台络丝机、35台捻丝机、4台拼丝机,外加27名员工。

完成了收购之后,他们果断淘汰旧设备,上马了1200锭网络车、喷水织机等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大幅度提高产能的同时,这也为日后恒力集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大多数企业选择减产止损,但恒力却逆势而为,大量收购低价设备并扩大生产规模。危机过后,恒力凭借先进的生产设备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工厂之一,奠定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

此后,恒力集团持续发力,在纺织领域成立江苏博雅达纺织有限公司,2007年投资兴建江苏省南北产业转移最大项目恒力(宿迁)工业园,设立江苏德顺纺织、德华纺织。当年恒力集团营收110亿元。也正是在这一年,恒力集团做了一个大动作,20万吨超亮光丝项目正式投产。这是一种高端化纤材料,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能生产。这个项目一投产,立刻填补了市场空白,恒力集团在业内打响知名度。

全产业链巨头企业

恒力集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每一次危机都成为其扩张的契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恒力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在其他企业纷纷收缩业务时,恒力却选择扩张,将销售网络拓展至全球市场,并持续加大投资力度。这一决策使恒力在危机后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领头羊。

随着在纺织领域的产能扩大,恒力集团没有止步于眼前的辉煌。为了应对原料上涨的压力,恒力集团开始向利润更加丰厚的上游产业进发。

2010年,恒集团进入石化领域,这一转型标志着恒力从传统纺织企业向全产业链布局的迈进。2018年,恒力集团快速推进恒科新材料二期年产135万吨高品质差别化纺织新材料项目。2019年,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成为全球首个“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运营企业。这一项目不仅打破了我国芳烃进口依存度高的局面,还显著提升了恒力在全球化工行业的竞争力。

根据恒力集团官网介绍,它已经打造出“原油—芳烃、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可降解新材料、薄膜—纺织”的完整产业链。

在石化板块,恒力 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和恒力(惠州)产业园PTA项目年产能达到1700万吨。在聚酯新材料板块,年聚合产能800万吨。在纺织板块,作为集团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恒力纺织拥有超4万台生产设备,产能规模过40亿米/年。

此外,恒力集团在2022年涉足造船领域,短时间内实现了首制船、首台发动机提前交付,30万吨VLCC和15000箱集装箱船下水,可生产8G95发动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日韩技术垄断。

如今,船东向恒力下的订单签到了2028年,待新基地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加工钢板230万吨、建造超大型船舶150艘、生产发动机180台,年产值将突破100亿美元,创造5万多个就业岗位。

资料数据显示,在2016年,恒力集团全年营收还只有2516亿人民币,到了2024年,全年营收已经飙涨到8715亿元,位列世界500强前一百之列。营收规模在我国上千万家民企中排名第三位,比华为的营收还要高出近百亿元。相当于美的营收的2倍,等同于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家电制造业一年的总营收。

即便放到全球诸多制造业企业中,恒力集团也是巨无霸般的存在,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芳烃、PTA等主导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从一家小型纺织厂到全球领先的产业巨头,恒力集团的发展壮大史堪称中国民营企业的典范。

1 阅读:349

史点有风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