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有载:“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周人说自己的祖先勤勤恳恳,还说祖先们编撰了“巡典”。那么,这里的“巡典”是什么东西呢?为何周人如此重视。
为什么我们会说周人重视“巡典”,因为周人的先祖编撰“巡典”,并不是周人繁荣昌盛之时。“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周人先祖不窋此时尚且还与戎狄杂居,周人的文明还没有真正形成。即便如此,不窋还是要编撰“巡典”,可见其重要。
那么,“巡典”到底代表着什么意义呢?
最早关于“巡典”的解释已经无法考证,今天所看到的“巡典”大多出现在周人的言语之中,尤其是周天子和后来的诸侯们,常常在教育子弟和朝臣的时候,就会用到“巡典”。
“巡典”其实是上层建筑用来管理所属臣民的法则。《左传·文公六年》载:“告之训典,教之防利。”这种制度法则性的条款,因为等级之制的缘故,本身就很难为普通庶民子弟所知晓。周天子乃至诸侯心中,庶民皆愚民。
因此,所谓“巡典”,在周人而言更多的是为天子和诸侯之家所掌握的。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拿来划分族群与等级的工具。借以“巡典”,周天子之家就与其他族群区分开来,《楚语》里说“教之训典,使知族类”,可见“巡典”最早很可能就是类似于家谱、家训一样的东西。
比如,周人先祖不窋本身还处于相对蒙昧的时代,家族也没有发展到后来那么繁荣。所谓“巡典”更大意义上其实还是属于家训。但是当周人建国,周公建制,周人逐渐有了一套自己独立的政治管理体系后,“巡典”的作用就要发生一些变化了。
《晋语》有“训典盖典章制度之书”,可见“巡典”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已经约束性的作用了。而且,“巡典”的约束,在春秋战国时很可能已经不止是天子之间,就连诸侯之家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则了。
“巡典”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代,比如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还有比如周成王、周康王乃至后来的诸侯强国们分土裂侯的时候,一朝掌权者都会对下级人员进行巡示,这些巡示后来也会被编入新的“巡典”。
于是,“巡典”有的时候跟天子的诰命也很像。因为周人是讲礼制的,很多时候礼治是要大于法治的,因此贤明天子的“诰命”,其实也是后来者必须要尊奉的准则。
比如周天子分封卫国的时候,就曾有《康诰》,就是对卫国执政者的一种鞭策。周人的典籍中,还有《尧典》《皋陶谟》《禹贡》等等诰命,大致也是跟“巡典”有着同样作用的东西。
训典还是巡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