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2017年,30名高材生毕业后集体出家当起和尚,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震动。
这些原本可以步步高升的精英们,为何会做出放弃世俗、追求出家的决定?数年过去,他们现在过得怎样?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云海寺的新生命四川云海寺位于四川达州市的一座名为“仙女山”的山顶上,这里海拔约1000米,常年无人烟气息,与四川其他香火旺盛的寺庙不同,云海寺显得十分荒凉,这座创建于三国时期的古刹终于在2014年的时候迎来了转机。
那一年,一名来自于湘潭大学的研究生前往云海寺进行民俗研究,这位研究生自上学时起就对佛学抱有浓厚兴趣,经常阅读相关典籍,当他亲眼看到这座千年古刹破败不堪的景象后,内心十分感慨。
回到学校后,他依然过着平日的重复生活,但越来越向往寺庙里的日子,终于,他决定舍弃现有的一切,追求心中向往的生活。
这位研究生归家后对父母提出想要出家的想法,父亲听后大为光火,痛斥他“好好的研究生不当,非要去当和尚”,然而他并未动摇,放弃了世俗的一切,前往峨眉山受戒,取法名“仁卿”。
受戒后,仁卿法师便前往云海寺定居,一个研究生出家当和尚的举动引起轰动,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学霸和尚”的故事竟启发了其他30名研究生也追随他的脚步,加入云海寺。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名刚刚取得硕士学位的青年,他原本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经理,月薪过万。
这名青年一直对佛法抱有兴趣,经常阅读佛经,当他听说仁卿法师的事迹后,内心澎湃,觉得与其在都市中为金钱奔波,不如追寻心灵的解脱,于是,他毅然决定离开公司,追随仁卿法师的脚步,来到云海寺出家。
还有一名女博士也做出了同样冲动的决定,这名女博士在一所顶级大学任教,刚刚获得评为教授的机会。
她本可以安享体面生活,但听说仁卿法师的事迹后,她萌发了放下一切,追求简单生活的念头,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辞去教职,来到云海寺,开始自己心目中的另一番人生。
这些“高材生和尚”纷纷抛弃自己辛苦打拼的事业成果,只为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加入云海寺后,原本荒无人烟的古刹似乎注入了新的生机,每天破晓,和尚们便起床诵经,日出时分打坐,然后分工劳作,种地采草,修葺庙宇。
乍看之下,这些高学历和尚似乎适应了简朴的寺庙生活,但谁知道他们内心深处是否藏着波澜?
毕竟,从都市里锦衣玉食的日子跌落到深山老林,过起吃斋念佛的生活,这对任何人来说都必定是一番巨大的人生跨度。
也许,他们只是一时兴起,寻求心灵解脱的冲动,是否能在这种生活中长久地坚持下去,还有待时间检验。
一群年轻人的参禅之旅一群来自各地的年轻人为了心中那份宁静,聚集在四川一座千年古刹云海寺,共同开始了他们的参禅之旅。
这群年轻人大多是刚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全部都是二十多岁,有理工科也有文史类,放弃了工作机会和家庭,抱着对佛法的热爱前来云海寺。
他们当中,有5名是清华北大的硕士研究生,还有2名是已经拿到博士学位的学者,尽管他们学识渊博,可还是对佛法存有无限热忱。
当他们来到云海寺时,寺庙已经破败不堪,到处都是垃圾杂草,僧人也只剩下寥寥几人,曾经香火鼎盛的古刹,现在荒无人烟,这给年轻人敲响了警钟,他们意识到要将这座古刹重新恢复生机,为此,他们不惜舍弃外界的诱惑,开始了苦行的生活。
为了让云海寺恢复昔日的风采,这群年轻人首先清理了寺庙,把过去的垃圾运出山去,清理完之后,他们又花费自己带来的积蓄买来水泥等建材,开始修葺殿堂僧房。
殿堂破败不堪,到处漏风,他们辛勤工作至深夜才完成粉刷,僧房更是简陋不已,没有任何现代设施,他们只能忍受这样的条件。
由于资金有限,这群年轻人只能亲自动手,白天挑石头背水泥,晚上就聚在一起研读佛典,起初,他们并不适应寺庙里的生活,经常会感到烦闷和惆怅。
但是大家互相鼓励,渐渐地也就适应下来,为了打发时间,他们有时也会一起下棋、聊天,增进感情。
这群年轻人还开垦了寺庙外的荒地,种上各种蔬菜,希望寺庙能够自给自足,他们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才种出了豆角、白菜等蔬菜,这对他们来说也是难得的生活经历。
为了筹集更多资金,这群年轻人经常去山下的村镇举办佛法讲座,得到的香火钱全部用于云海寺的修复。
经过几年努力,这群年轻人终于使云海寺焕然一新,参拜的香客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看到成果不禁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接下来,他们开始更加专注地参禅,希望能深入领悟佛法的奥秘,每天诵经、打坐,时时刻刻反躬自省,以期早日达到心智澄明的境界。
尽管生活艰苦,但这群年轻人的心中充满喜悦,因为他们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这群年轻人的故事也激励了不少人追随他们的脚步,前来云海寺寻求心灵的安宁。
如今,云海寺已经恢复了生机,成为一个佛法的道场,这都得益于这群热爱佛法的年轻人无私的奉献。
高材生出家之路:坚定信仰却饱受争议云海寺里,聚集着80后、90后不同行业的高材生,他们都选择在这里出家为僧,这些人中,有的是银行职员,有的是医务工作者,还有的则是刚走出校门的研究生。
他们本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拥有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抛弃了一切,只为追求内心的信仰。
这其中,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明海的故事尤为典型,明海本可在学术界发展,但他选择放弃一切,出家弘扬佛法,他用英文讲述佛教文化,这为他带来了一夜成名。
除了明海,还有一位四川硕士的故事也令人动容,这位硕士在社会上经营着收入可观的公司,外人都以为他是成功人士。
但是他内心并不快乐,他厌倦了纷扰的都市生活,渴望寻找属于自己的净土,在看到仁卿法师苦修的故事后,他鼓起勇气,不顾家人反对出了家。
这些高材生的选择,常使他们的父母难以接受,在中国,培养一个研究生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金钱。
父母一直期待子女事业有成,没想到他们却选择入了空门,在父母眼中,这是对他们努力的极大浪费。
但是,这也是这些年轻人内心真诚的追求,外界视角让他们似乎拥有一切,但他们内心并不满足。
简单的信仰生活更能给他们带来心灵的平静,尽管遭到外界争议,但这些高材生还是以坚定的信念,继续在寺庙里修行和弘扬佛法。
或许外人无法理解,但这正体现了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值得我们用宽容和尊重的心态对待。
隐居深山,静心参禅这些拥有高学历的僧人,选择在深山老林的寺庙隐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每天,他们会在黎明时分起床,洗漱完毕后前往大殿,面对佛像虔诚地念诵晨课经文,念经声伴随着清脆的木鱼声,在山谷间回荡。
念完晨课后,他们便前往山下的田地劳作,锄草浇水,种植蔬菜,到了中午时分,他们就端着自己种的蔬菜回到寺庙,自己烹调简单的斋饭充饥吃过午饭,他们便投入下午的修行时间,或者独自静坐冥想,或者聚在一起研读佛经。
为了让担心他们的父母放心,这些僧人在寺庙旁边建造了一座“尽孝堂”,让父母可以在此居住。
他们会定期回到“尽孝堂”,探望父母,跟他们讲述自己在寺庙的生活,有时候父母也会前来寺庙看他们,为他们带去一些家乡的特产,他们努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弥补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这些僧人大多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的甚至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但他们却选择放弃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在简陋的环境中过着朴实的生活。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修行,似乎已获得了内心的满足,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佛法上,静心钻研佛典,对佛学的理解已达到高深的层次。
这些出家人还会开展佛学交流,与世界各地的佛法爱好者进行讨论探索,他们认为,佛法的真谛不应局限在寺庙,而应该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这些僧人用自己的学识指导信徒,解答他们的疑惑,在他们看来,寺庙生活让心灵获得宁静,也使他们体悟到生命的本质,这远比外在的物质条件来得更为宝贵。
所以,他们隐居在这深山小庙,一心一意地修行,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们选择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但其中蕴含的追求却值得我们用平和善良的心去理解。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