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犯罪心理学,让自己远离伤害

映阳谈职场 2024-10-18 14:12:41

打开新闻,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犯罪的报道,犯罪行为在这个社会中一直存在。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没有能力消灭犯罪,却可以通过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使自己最大限度避免成为受害人。《犯罪心理学》这本书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帮助。

一个人为什么会侵害别人,成为罪犯?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种种因素,但归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生理或病理因素。

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生物、遗传或神经心理因素对攻击和暴力行为有重要影响”。

这就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那些举止行为异常的人,如果他们需要帮助,我们也不要盲目的直接干预,而要交给专业的机构或人员来处理。

如果身边有情绪或精神异常的朋友,可以先建议他们去检查是否是生理健康方面出了问题。

二、家庭成长因素。

据统计,“在严重的刑事犯罪中,犯罪人的认知往往是歪曲的”。

这种认知扭曲可能来自恶劣的成长环境,如儿童时期受到严格的体罚,失去父母或过早辍学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这种重要不仅体现在提供好的物质环境,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对当下的中国社会而言,过度追求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就是很多家庭和学校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另外,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也应重点给予心理方面的关注和辅导。

三、社会环境因素。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塑造不容忽视。

例如,美国的种族歧视带来的仇恨或偏见,或者一些社会规则的漏洞使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走向犯罪。

人类的本性当中有动物性的一面,带有“攻击和暴力的倾向”。

“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共记载了14600场战争,平均每年2.6场以上。”

即使在世界整体和平的现阶段,还是有很多局部冲突。

把人类的历史归结为战争史也不为过,这其实是人性当中无法回避的弱点。

所以,这个社会需要有制度、规则、法律和道德,而我们个体更是要学会使用这些制度和规则来保护自己。

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去照亮那些隐秘的角落。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