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奇迹重现!台特玛湖干涸44年后,输水近百亿立方起死回生

昭华文使 2024-10-24 17:44:29

已经干涸44年之久的湖泊,近些年来重现生机!这既是大自然的馈赠,又是我国生态修复工程的伟绩。

塔里木河的终点台特玛湖,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湖泊,历史上最大面积已不可考,不过建国初期,湖泊面积还超过183平方公里。

后来因为人类活动影响,台特玛湖逐渐萎缩直至彻底消失,给当地带来巨大生态灾难。

经过20多年生态修复,台特玛湖重现人间,塔里木河终点又重现生机盎然的绿洲景象。

台特玛湖的干涸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有一片神奇的湖泊——台特玛湖,它就像一面镜子,静静地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变迁。

台特玛湖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形状宛如一个浅浅的碟子,湖水平均深度仅有0.4-0.6米,即便是最深处也不过1-2米。

这样的地形特征使得它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湖泊周围是广袤的戈壁滩,稀疏的植被点缀其间,形成了独特的荒漠景观。

回溯到1959年,台特玛湖还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水域,面积达到了183平方公里。

那时的湖面波光粼粼,周围的胡杨林郁郁葱葱,各种水鸟在湖面上翱翔,鱼类在湖水中畅游。当地居民以捕鱼为生,湖畔的村落充满了生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湖泊却开始了漫长的萎缩之路。

新疆的气候本就干旱,台特玛湖所在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900毫米,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让湖泊维持水量变得异常困难。

夏季,烈日炙烤着湖面,水分迅速蒸发;冬季,寒风呼啸,湖水结冰,进一步加剧了水分的流失。

然而,自然因素只是导致台特玛湖干涸的一部分原因,更为关键的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从1950年到1980年,新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8743万亩。

为了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上游修建了诸如大西海子水库等一系列水利设施,这些工程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却也截断了流向台特玛湖的生命之源。

大规模的农田开发导致用水量激增,灌溉系统的效率低下,大量水资源被浪费,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流入台特玛湖的水量逐年减少。

1972年,塔里木河在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段开始断流,到了1983年,台特玛湖终于难以为继,彻底干涸。

曾经波光粼粼的湖面变成了龟裂的湖底,鱼类死亡,水鸟消失,周围的植被也开始枯萎。

湖泊的消失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灾难,曾经郁郁葱葱的胡杨林大面积死亡,原本丰富的17种植被锐减至仅存几种。

更为可怕的是,两大沙漠开始蠢蠢欲动,有了合拢之势,仿佛要将这片土地彻底吞噬,沙尘暴频繁发生,空气质量急剧恶化。

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影响,英苏村等聚落的居民被迫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踏上了迁徙之路。

他们不得不放弃传统的渔业生计,寻找新的生存方式,218国道多次被流沙掩埋,交通中断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这个总投资高达107.39亿元的大型工程,目标是恢复下游400公里的生态走廊,改善整个流域的水资源配置。

治理工程的核心措施之一就是生态输水,2000年,首次生态输水从大西海子水库开始,下泄了0.98亿立方米的水量。

这标志着台特玛湖重生之路的开端,工程人员在荒漠中开辟水道,克服重重困难,将宝贵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涸的湖床。

这种统一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了生态用水的优先地位。

与此同时,节水改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民们学习使用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粗放灌溉方式,在植被恢复方面,大规模种植耐旱植物如梭梭、红柳等,为荒漠化地区重新披上了绿装。

科研人员精心挑选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确保植被恢复的成功率。

台特玛湖生态输水成效

从2000年到2024年,台特玛湖经历了25次生态输水,累计输水量接近100亿立方米,这持续不断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令人欣喜的结果。

每一次输水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行动,工程人员日夜监测水流,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用。

2010年,干涸了近30年的台特玛湖终于重现水面,宛如沙漠中的一颗明珠,当第一缕水流注入干涸的湖床时,现场的工作人员激动得热泪盈眶。

到2017年10月,湖泊面积达到了最大值511平方公里,远超历史记录,如今,台特玛湖的面积已经稳定在60-88平方公里左右,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输水不仅让湖泊复活,还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地下水位从原来的8-12米上升到了2-4米,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植物种类也从原来的17种增加到了46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科研人员在湖区周围设立了多个观测站,详细记录着生态系统的每一个变化。

最令人振奋的是,曾经濒临灭绝的胡杨林重新焕发生机。

动物们也悄然回归,白鹭、野鸭重新出现在湖面上,马鹿、白鹳、苍鹰等动物也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其原有的平衡与活力。

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记录新发现的物种,他们的笔记本上的物种名单越来越长。

台特玛湖的重生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曾经频繁中断的218国道恢复了通行,新建的尉若高速公路和库格铁路进一步改善了交通条件。

这些变化为当地特产外销创造了便利,促进了经济发展,当地居民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一些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发展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

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这一举措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制度保障,管理人员通过先进的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做出科学决策。

以2024年8月12日开始的第25次输水为例,经过近一个月的调度,9月9日水头精准到达台特玛湖,展现了高超的管理水平,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了每一滴水都能物尽其用。

为了平衡生态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研究,确定了30-110平方公里的最佳湖泊面积区间。

这一科学决策既确保了生态效益,又避免了水资源的过度消耗,研究人员长期驻扎在湖区,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等多种手段,不断优化管理策略。

2022年,车尔臣河正式并入塔里木河管理体系,形成了与塔里木河丰枯相济的补水格局。

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水资源调配的灵活性,为台特玛湖的长期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两河的联合调度成为水资源管理的典范案例。

台特玛湖的重生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和智慧的传奇。它告诉我们,即便面对看似不可逆转的生态危机,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这个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小湖泊,见证了人类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与自然和解,如何用科技和智慧改变命运,它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台特玛湖的重生不仅改变了一个湖泊的命运,也为全球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证明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持续的努力,即便是最严峻的生态危机也是可以逆转的。

这个成功案例正在吸引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学习,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地区提供借鉴。

结语

如今的台特玛湖,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态保护的典范和科研基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生态爱好者来到这里,研究沙漠湖泊的生态系统,探讨人类如何与极端环境和谐相处。

湖区周围建立了多个科研站,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设备,为长期的生态研究提供支持。

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台特玛湖的重生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精神上的鼓舞。

它证明了,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参考资料

大河滔滔|台特玛湖重生后的“容”与“度” 天山网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台特玛湖:从断流到重焕生机 中国青年网

塔里木河再次全线过流并抵尾闾台特玛湖 人民网

塔里木河再次实现全线通水!生态水到达台特玛湖 环球网

“九源一干”开启塔河治理新篇章 新疆日报

大漠里的生命颂歌——南疆行记之一 中国水利

8 阅读:4153
评论列表
  • 2024-11-03 21:10

    地球破破烂烂,中国缝缝补补

  • 2024-12-31 10:56

    进行一些人工保水,让蒸发量减少一点

  • 2024-11-21 22:42

    看你吹的,人必不能胜天!

昭华文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