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向来以“民族情绪”著称印度主流媒体《国民先驱报》刊发了一篇报道,罕见地发出一声哀叹:
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分水岭,《国民先驱报》提到了2015年这个关键节点。
()十年“闷头发育”,做大做强
当时,中国提出了一项为期十年的重大发展规划,聚焦于多个高科技产业赛道,目标直指全球经济科技前沿。
从微观的半导体芯片到宏观的航空航天,从虚拟的人工智能到实体的高铁制造,几乎涵盖了现代工业体系的所有关键领域。
而中国的这份规划,俨然是要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多个尖端领域与发达国家展开全方位竞争。
从芯片到人工智能,从原材料到制造设备,美国试图通过各种限制措施,阻断中国获取关键技术。
然而,这种压力不仅没有阻止中国前进的步伐,反而激发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潜力。
十年时光飞逝,2025年初,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
在规划确定的所有重点发展领域,中国不仅全部具备了国际竞争力,更是在其中一半以上的领域跃居全球领先地位。
这种全方位的突破,远远超出了国际社会的预期。
以商用飞机制造为例,中国商飞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不仅完成了首飞,更实现了批量交付,性能可以与空客320和波音737展开正面竞争。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研制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或地区。
在人工智能领域,1月,DeepSeek(深度求索)的横空出世,让全球瞩目。
这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在多项技术指标上已经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展示了中国在AI领域的深厚积累。
即便是在遭受最严格限制的芯片领域,中国依然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华为推出的新一代芯片,性能已经接近全球顶尖水平。
这一成就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证明了在极端压力下,中国依然能够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创新道路。
2024年底,中国还向世界展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军用飞机,并成功建造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航空母舰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综合实力,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十年坚持不懈的结果。
()以“政治建设为中心”的印度
反观同期的印度,却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意识形态之争。
2014年是印度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过这场变革的核心,不是经济改革,而是一场全方位的意识形态重塑运动。
印人党高举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旗帜,开始系统性地推进一项宏大工程,即将印度重新定义为一个以印度教文化为核心的国家。
这种转变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长期以来,印度一直以其多元文化和包容性著称,世俗主义和各种进步思潮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在新的政治格局下,这些曾经引以为豪的特质逐渐被削弱。
政府推动统一民法典的实施,试图改变印度长期以来不同宗教群体各自遵循各自法律体系的传统;又推广印度教节日的全球性庆祝活动,将宗教文化符号转化为国家软实力的展示。
尤其是最具象征意义的印度教圣城阿约提亚的改造工程,政府投入巨资扩建罗摩神庙及其周边旅游设施,将这座城市打造成印度教文化的精神中心。
这些举措虽然在印度教徒中赢得了广泛支持,但也引发了其他宗教群体的担忧和抵制,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这场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改造,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分散了国家发展的注意力。
原本应该用于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精力,很大程度上被卷入了意识形态之争的漩涡中。
与此同时,印度的经济发展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投资研究机构伯恩斯坦2023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给印度当头一棒:在广泛的商业与经济参数上,印度平均落后中国16.5年。
这份报告基于印度储备银行、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数据,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
具体而言,在专利申请方面,印度落后中国21年,这反映出两国在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距。
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印度落后20年,表明其营商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仍需提升。
外汇储备落后19年,出口贸易落后17年,这些数据都揭示了印度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即便是在名义GDP和人均收入这样的基础经济指标上,印度也落后中国15年。
在消费支出方面落后13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方面落后16年。
令印度舆论界感到不安的是,这种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国民先驱报》在其最新报道中不得不承认一个尴尬的事实:印度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报道存在着严重的偏见和认知缺陷。
他们要么对中国的进步视而不见,要么以意识形态的偏见来解读中国的发展成就,而这种偏见的代价是巨大的,国内经济增长直接陷入停滞,被中国拉下了一大截。
尽管印度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GDP达到10万亿美元的宏伟目标,但在当前的发展态势下,这个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不确定性。
印度专家开始反思: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通过系统性规划和持续性投入,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实现了向发达经济体的跨越。
与此同时,印度却深陷意识形态的漩涡,在政治与宗教的纷争中蹉跎岁月,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发展机遇。
过度关注意识形态建设,而忽视了经济发展才是提升国家实力的根本所在,这种鲜明对比,最终导致两个曾经并驾齐驱的亚洲大国,在经济实力上形成了巨大落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