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手里的枪,已经顶在了伊朗的脑门上。
过去48小时内,美军在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基地的异常动向,让全球目光再度聚焦波斯湾。
7架B-2隐身轰炸机、10架KC-135加油机与多架C-17运输机的集结,不仅是冷战以来罕见的战略轰炸机部署,更被外界视为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最后通牒”。
——【·最后通牒,特朗普亮出底牌·】——
3月初的一次福克斯新闻采访中,当主持人问及伊朗问题时,特朗普突然透露他已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送了一封信。
他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两个选择:谈判解决核问题,或者面对军事打击。
特朗普特使先将信件交给阿联酋领导人,再由阿联酋高级外交官加尔加什于3月12日亲自送到德黑兰,交到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手中。
美国知情官员透露,信件内容强硬得令人震惊,特朗普给伊朗设定了严格的两个月最后期限,要求伊朗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完全放弃核计划,否则美国将使用武力。
伊朗方面收到信后沉默了整整两周,显然是在内部进行激烈讨论,终于在3月27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确认已通过阿曼回复了特朗普的信。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同时向媒体释放信号,称德黑兰准备通过第三方渠道与美国进行沟通,评估双方立场并提出各自条件。
这种既不明确接受也不彻底拒绝的回应,让局势处于一种危险的悬而未决状态。
——【·美国的军事大棒高高抡起·】——
如果说外交是特朗普策略的胡萝卜,那么军事威慑就是他手中的大棒,而这根大棒已经高高举起,随时可能落下。
英国军事媒体最近爆料,美军已经悄悄将多架B-2A隐形战略轰炸机部署到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
迪戈加西亚基地距离伊朗大约3800公里,完全在B-2的作战半径之内,这意味着美军可以在几小时内发动突袭。
五角大楼还计划向该地区增派超过1.5万名士兵,形成全方位军事围剿之势。
美国的情报收集也已进入高强度阶段。
美军无人机频繁在伊朗边境活动,甚至多次侵入伊朗领空,收集关键军事设施和核设施的情报,为可能的打击行动做准备。
这种规模的军事部署和情报活动通常只会出现在战争准备阶段,特朗普已经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使用武力的决心。
就在3月中旬,美军对伊朗在也门的代理力量——胡塞武装发动了大规模军事打击,造成数十人死亡。
这些行动被视为特朗普向伊朗发出的明确警告:美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地下导弹城市曝光,伊朗不屈·】——
这些设施经过特殊设计,可以抵抗常规轰炸,并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导弹发射升空。
伊朗还特别强调了其在波斯湾三座战略岛屿部署的新型导弹设施。
除了展示打击能力,伊朗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特别是针对核设施防空的特种训练。
与此同时,伊朗的核计划正以惊人速度推进。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报告显示,伊朗已经拥有约275公斤纯度为60%的浓缩铀,比几个月前增加了90多公斤。
制造核武器需要90%的浓缩铀,但从60%提升到90%在技术上相对容易。
美国情报机构评估认为,如果伊朗下定决心,只需几天时间就能生产出武器级浓缩铀,理论上足够制造6枚核弹。
尽管证据指向核武器计划,伊朗官方始终坚称其核计划纯粹用于和平目的。
这种言论进一步加剧了美伊之间的紧张局势。
——【·核协议的废墟上,和平希望渺茫?·】——
当前危机的根源可追溯到2015年签署的伊朗核协议(JCPOA)。
当时,伊朗同意将铀浓缩纯度控制在3.67%以下,减少离心机数量,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格监督,以换取国际制裁的解除,这一协议被奥巴马政府视为重大外交成就。
特朗普认为该协议未能阻止伊朗发展导弹技术和在中东地区扩张影响力。
随后,伊朗也逐步停止履行核协议义务,重启高浓度铀浓缩活动。
伊朗一直坚持美国必须先解除制裁,才能重返谈判桌,不过,最近有迹象表明美国政府内部对伊朗政策存在分歧。
这种内部分歧可能为外交解决方案留下空间。
伊朗方面也展现出某种程度的灵活性。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曾公开表示支持谈判,只是需要遵循哈梅内伊设定的框架。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表明,尽管双方立场差距巨大,但谈判渠道仍未完全关闭。
对特朗普而言,时间窗口非常有限。
如果在此之前无法达成新协议,特朗普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处理伊朗核问题。
这也解释了为何特朗普给伊朗设定两个月期限——留出足够时间在10月前完成协议谈判与实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