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吸一口气,拨通了电话。“大伯,爸情况不太好,医生说需要手术,要十八万……”我的声音颤抖着,电话那头一阵沉默,随后传来大伯略显疲惫的声音:“孩子,我在工地上,手头紧,最多能凑个几万块,剩下的……”我的心沉了下去,几万块,不过是杯水车薪。
挂断电话,我看向母亲,她缓缓抬起头,双眼红肿,“要不,给你三舅打个电话吧……”我愣住了,三舅?那个从小就看不起我爸,逢年过节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故意躲着的三舅?“他?怎么可能……”我脱口而出。母亲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擦拭着眼泪,颤抖着手拨通了三舅的电话。
电话接通了,免提里传来三舅不耐烦的声音:“啥事?”母亲哽咽着开口:“你哥住院了,医生说……需要手术……”“住院就住院呗,你们看着办,找我干嘛?”三舅的语气里满是不屑。母亲的声音更低了,“手术费……我们凑不齐……”“那你们先凑凑,实在不行再说。”电话挂断了,嘟嘟的忙音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痛着我的心。母亲呆坐在那里,手机从手中滑落,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我愤怒、无奈、绝望,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堵在胸口。“他怎么可以这样!”我忍不住低吼。母亲却只是摆摆手,“别说了,他一直就是这样……”
夜幕降临,医院的走廊里灯光昏暗,我陪着母亲守在病房外,焦虑和疲惫像潮水般涌来。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是三舅!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夹克,头发凌乱,脸上写满了风尘仆仆。
“医生怎么说?”三舅径直走到我们面前,语气出奇的平静。我把父亲的病情和手术费用再次复述了一遍。三舅听完,眉头紧锁,“十八万?这么多?”他走到走廊尽头,拨打了一个电话,声音压得很低,我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三舅回来了,手里拎着一个褪色的布袋。他打开布袋,里面是一沓厚厚的现金,他把钱推到我面前,“这里有五万,先拿去交费,剩下的我再想想办法。”我和母亲都愣住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母亲颤抖着问:“你……你哪来这么多钱?”三舅没有回答,只是催促我们赶紧去交费。
接下来的几天,三舅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四处奔走,联系亲戚朋友,甚至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默默地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着。
手术那天,三舅代替犹豫不决的母亲,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手术进行了五个小时,我们一家人都守在手术室门口,度秒如年。三舅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眉头紧锁,直到医生宣布手术成功的那一刻,他才长舒了一口气,眼眶也微微泛红。
术后第三天,父亲突然高烧不退,医生建议立即转院到市里的大医院。可是救护车需要时间,父亲的情况刻不容缓。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三舅再次挺身而出,他拨通了一个电话,“老胡,我妹夫情况危急,需要马上转院,你那边有车吗?”一个小时后,一辆商务车停在了医院门口。
后来我才知道,这辆车是三舅曾经帮助过的一位朋友的,为了救父亲,三舅动用了所有的人脉资源。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在市区的房子抵押了,这才凑够了手术费和后续的治疗费用。
父亲出院后,我去找三舅聊天,问他为什么明明那么不喜欢我爸,却愿意为他付出这么多。三舅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你爸这人,虽然窝囊了一点,但他毕竟是你妈的丈夫,是我妹妹的依靠,我不能看着他们娘俩受苦……”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有一种爱,叫做默默付出;有一种情,叫做血浓于水。即使表面上再冷漠,在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就是亲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