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中央一声令下,数十万民兵瞬间集结,只为昼夜看守电线杆

执笔读春秋 2023-10-28 16:37:02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生活中,野外架起的电线杆子,是用来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厂和居民生活区输送电力资源的,因为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

前些年国家没有加强对“废品收购”的管理,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里面,经常有人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盗割电线”,再拿去当废品换钱。

由于这种恶劣的行为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为了捉到这些“偷电线”的人,时有公安局的便衣,会在夜里蹲守于电杆子下面“捉小偷”。

不过“偷电线”的一般只有一、两个人,所以前去蹲守的便衣人数也与之相当,一般也就只有一、两个人。

但是就在一九七〇年四月份的甘肃省,中央一声令下,“守电线杆子的人”一度从一、两个人扩大了数十万人的规模,他们的身份也从便衣变成了“民兵”。

难道“偷电线”的人的规模突然赶上了一支军队了吗?当然不是!那这么多的民兵集体出动“守电线杆子”是为了什么呢?答案是,为了保证我国第一颗卫星发射过程中的数据信号传输。

原来在七十年代,我国家卫星数据的传输,居然是靠拉电线杆子“手动”完成的!研究原子弹的时候没有计算机,就靠手动敲算盘;研究卫星也没有高科技终端设备,只能拉电线杆子。

中科院“651”卫星设计部门的科学家,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之下,在一九七〇年四月二十四号那一天,成功把“东方红一号”发射上天,并让它在太空中奏响了《东方红》。

于是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就成了我们的“中国航天日”。中国的人造卫星研制计划,最初是由毛主席在一九六五年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的一次讲话引起的。

当时毛主席在会上指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要搞就搞大一点。”

尽管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还十分落后,很多农村地区都还没有脱贫,但是毛主席还是坚持认为,我们应该把“人造卫星”研究的计划提上工作日程。

不过由于我们的导弹和原子弹在当时还没有造出来,所以这个研究卫星的计划,就延后到了1965年。当中国要造核弹的风声传到境外之时,有很多人都为此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首先嘲笑我们的声音,还不是来自西方的敌对势力,反而是我们从前的“老大哥”苏联。当初苏联和中国结盟时,曾经派出专家指导中国进行核弹研究工作。

后来赫鲁晓夫上台,苏联倒向了“修正主义”,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中国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他们不但撤走全部科学家,拿走所有的研究资料。

同时,苏联还发动“国际共运”一起朝中国泼污水。那个时候的中国,同时遭受到来自西方势力,以及“国际共运”的双重打压。

中国人要造原子弹,苏联就嘲笑我说,“中国人连裤子都不够穿,还妄想造出原子弹”。于是陈毅元帅就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不管中国有多穷,我们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

当时香港《明报》的老板金庸也不能理解中国的这种做法,还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和陈毅打嘴仗。金庸在他的《明报》社论中说,“中国就算造出了核子弹,也变不成强国”。

金庸是一个了不起的小说家,也是一个爱国作家。尽管他一向以半个历史学者自居,但是他在政治问题的思考方面,还是显得有一点肤浅了。

那么,中国为什么一定要造原子弹呢?因为在强权即真理的时代,全世界人民都曾亲眼见到美国原子弹在日本爆炸的威力。

一九五〇年中国出兵朝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中国能打赢。他们都在担心中国会激怒美国,最后美国会朝中国扔原子弹。

但是当时中苏两国的关系良好,苏联人手上也有原子弹,所以美国人尽管有重器,但是却不敢轻举妄动。后来中苏关系恶化了,中国不能再依仗别人来提升我们自己的国防安全了。

因此中国只有不惜一切代价搞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解决问题。到了一九六四年,我们的科学家终于成功造出了两弹,即导弹和原子弹。

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六五年元月,钱学森就开始建议,重启我们的人造卫星研究计划。于是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指示与中科院的牵头下,651卫星设计院成立了。

当时我们的人造卫星计划得以迅速上马,据说可能还和一些“外面”发生的事有关。一九六五年,我们的一些敌对势力居然跑到美国人的晚宴上去怂恿对方向我们扔热核武器。

那个时候距离美国“小男孩”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美国的国防科技到底发展到了何种恐怖的程度,在没有经过战争检验的情况下,没有人知道。

我们只知道,苏联、美国那时已经全部有了自己的人造卫星。我国的科学家们也坚信,人造卫星这种东西的出现,必定会改变未来战争的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人造卫星。当时中国搞自己的人造卫星,发展太空科技,是在国防安全问题上的未雨绸缪。

后面我国就花了五年的时间,克服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一九七〇年的四月二十日,成功让我们的第一颗卫星升空了。

据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设计师介绍,651设计院在研究卫星的时候工作环境是非常简陋的。当时他们想进行冷冻实验,但是没有条件,只能向海军借了一个冻鱼库,在冻鱼冻肉中测试。

大夏天的,科学家们脚下穿着塑料拖鞋,身上裹着棉衣进去,等实验完成出来一看,塑料鞋全部冻裂开了。

第一批运到酒泉的“东方红一号”其实有两颗,它们都用了同一个名字命名,其中一颗当年就被顺利发射上天,另一颗作为“东方红一号”的“备星”,被留在了展览馆里面,供大家参观。

“东方红一号”升空的时候,带了一个漂亮的金属音乐匣子。长征火箭把它送上天空后,它就沿着一个轨道先绕着地球转了114分钟,其间就用那个盒子把“东方红”音乐传送到全世界。

现在是二〇二三年了,距离我们的“东方红一号”上天,已经过去了五十三年。去年大家还在一段中国空间站录下的视频里面,发现了它的身影。

年轻的网友对这件事感觉既新奇又振奋,有人说“太帅了!”还有人说“希望有一天能把它弄回来,放到太空博物馆里面”,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有同样的想法呢?

写到这里,突然有一点怀念那个集体主义思想至上的年代。当我们国家决定要干什么大事的时候,全国军民总是上下一心,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同心协力地去完成。

也许是受到深入血脉当中的东方文化基因的影响,每一次看到这种以人力去弥补科技不足的壮观场面,总会有一些小小的感动。

一想到数十万民兵集体出动去守电线杆的场景,脑子里面就不禁会浮现出《三体》电视剧里面,“秦始皇”为计算游戏中的太阳运行规则,弄出来的“人形计算机阵列”。

这种东西看上去虽然原始,但是却是当时那种条件下最好的选择。关键是我们派出的几十万民兵的确是守住了电线杆,保住了卫星数据的顺利传输。

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第一颗卫星的升天,才会有后来航天科技的大发展,才会有我们的嫦娥号,以及现在的中国空间站。

如今我们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已达到200颗左右,位居世界第二。未来由这些卫星组成的“天网”,以及基于“天网”打造的“北斗”,将在我国的国防与民用事业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如今,再回过头去看我国过去在科研工作中所用过的“笨办法”,其实体现出了一种“愚公移山”式的可贵精神。

这种“愚公移山”似的精神,恰恰也是毛主席在世时,最鼓励中国人民去学习,去模仿的。

参考资料:

《那年今日丨数十万人看守电线杆只为这件大事》——新华网,2023.4.24

《民兵与卫星的故事》——《人民资讯》,2020.11.02

1 阅读:890
评论列表
  • 2023-10-29 11:08

    如果没有先辈们付出我们不敢想像现在我们

  • 2023-10-29 01:08

    那时候我姥爷是民兵队长,他守了两天多的电线杆,发了十发子弹

  • 2023-10-29 11:33

    我爸爸也是当年守通讯电线杆的。每次发射卫星都安排每根电杆一个人,因为电线杆就经过我们村拉到西昌卫星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