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11号,下午四点钟那会儿,赖昌星正在厦门海边那栋白楼房子里,冷不丁接到了一个电话。他简短地聊了几句,随后就钻进了自己的宝马车,直奔厦门机场而去。
听说啊,有人悄悄告诉他,中纪委的调查小组已经注意到他了。
赖昌星溜进了厦门机场,然后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没影儿了。
一年后,有新闻曝出,赖昌星在加拿大的某个赌场露面了。这一年时间,他一直躲在加拿大某个房子里,整天心惊胆战的,过得很是窝囊。
憋了一整年,他终究还是露馅了。他这么张扬,简直就是给自己日后的被捕挖了个大坑。
聊聊那个赖昌星,他咋就搞起了200亿的大走私呢?这背后的路,他是一步步咋走过来的?一开始,谁也不知道他会走到这一步。但慢慢地,赖昌星开始尝到了走私的甜头,胆子也越来越大。他可能觉得,这钱来得太容易了,于是就越陷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走私生意越做越大,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高。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后来的200亿,他的野心和胃口也在不断膨胀。他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无人能敌,可以随意游走于法律的边缘。但事实证明,走私这条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他还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所以,看看赖昌星的故事,咱们得明白,做事得脚踏实地,别总想着走捷径,不然最后可能会栽大跟头。
1960年,在烧厝这个地方,赖家添了个老三,家里人亲昵地喊他“阿星”。
过了30岁,赖昌星身材开始走样,胖了不少,大家都叫他“胖星”。
赖昌星出生的时候,正好碰上国家连续三年遭灾。小时候的赖昌星生活得很不容易,费了好大劲才活下来,受了不少罪。
赖家一共有六口人,全家的生计都靠赖的父母辛勤工作来维持。因此,他们整天都忙得团团转,对孩子的教育就没那么了。在他们看来,孩子们只要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已经足够了。
赖昌星碰巧对上学没啥热情,小学还没念完就不念了。
20年过去后,每当手下给“赖总”送上报告,他只是假装快速翻了一下,接着就让秘书口头给他讲一遍重点。
赖昌星最烦心的事儿就是,那些他“翻”过的文件,每次都得签上自己的名字。
讲真的,凡是瞧见过赖昌星签名的人,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说他的“赖昌星”三个字,写得那叫一个歪歪扭扭,简直就像小狗乱爬似的。
赖昌星毕业后,就接手了爸妈的活儿。十几岁的他就开始下田劳作,每天天一亮就出门干活,太阳下山了才回家休息。
赖昌星以前就不太爱说话,现在更是变得一声不吭了。
1978年那会儿,赖昌星靠着家里人和朋友的帮忙,开起了一个做螺丝钉的小作坊。他那几个兄弟,既是这个作坊的头头,也是干活的伙计。
那时候,赖昌星给人的印象挺憨厚的,跟他二哥赖昌标比起来,赖昌星就没那么爱闹腾,显得稳重多了。
说起来,赖昌星这人虽然没进过校门,但算起账来那叫一个厉害,速度嗖嗖的,比拨算盘珠子还溜。
因为心算能力特别强,有些老一辈的人就讲,赖昌星将来肯定是块经商的料子。
赖昌星刚开始搞生意那会儿,真的是拼了命地干。那时候,用来做螺丝钉的那些机器啊、材料啥的,在咱这儿少之又少,关键是价格还不便宜。
为了省钱,赖昌星选择骑上自行车前往厦门买东西,这一趟来回得骑上170公里。
凭借着那股子超乎常人的拼劲儿,赖昌星的钱袋子慢慢鼓胀起来,成了村里头一批拥有上万元存款的“富裕户”。
就在这时,赖昌星觉得村里头已经没有他发挥能力的空间了。
到了80年代初期,赖昌星决定把厂子挪到石狮去。
石狮是晋江下辖的一个重要乡镇,它特别有名的是制造牛仔衣和雨伞。赖昌星这人挺聪明,他不仅做螺丝钉生意,后来还开了家雨伞制造厂和印刷厂。
那时候,赖昌星的买卖不太顺当。可能因为他本来就是个农民,心里头对土地有种特别的情愫,而且那时候地价也不贵。
赖昌星心血来潮,掏出了一笔钱,在石狮市边儿上买了块没人要的空地,然后在那儿建起了一栋豪宅。
真是意外之喜,那块地皮竟然让赖昌星实现了从“土地主”到“大老板”的大转变。
赖昌星把那块地和别墅出手后,立马就赚了200万,装进了自己口袋。
1985年,赖昌星手头上有了一大笔钱,他决定带着这些资金去厦门闯荡。这一去,厦门就成了他命运改变的关键之地。
刚到新地方,赖昌星没闲着,还是干着以前的行当,并且慢慢把手伸向了汽车零件、电子产品这些领域。
后来,因为大陆和台湾的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很多来自闽南的台湾同胞纷纷跑到厦门来投资。
就这样,赖昌碰到了好多在国内外做汽车生意的老板。
那会儿,赖昌星挣的钱全都是靠汗水换来的辛苦钱。跟他后来通过走私赚的大钱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差地别,差得老远老远。
赖昌星这人,对钱看得开,他乐意把钱砸在那些能帮他事业一把的人身上。他觉得,想捞金,就得往人际关系上砸钱。有了人脉,啥都有了。
赖昌星开始大手大脚花钱后,慢慢竟赢得了“慷慨大方”的名头。
说起来,有人愿意干那掉脑袋的买卖,可没人愿意碰亏本的活儿。走私能捞到大把的钱,这让不少人豁出去了,冒着大风险也要干。
赖昌星开始涉足非法的走私活动。
赖经过好多年的关系积累,得知有家军工企业正缺电脑芯片,于是他就用自己在香港开的公司,跟这家企业做起了买卖。
在攒够了足够的钱之后,1994年,赖昌星扮成香港商人,飞回了厦门。他拿出上亿港币的大手笔,创办了厦门远华电子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干的走私活儿啥都有,小到日用品、建筑材料,大到枪支弹药,啥都不缺。而且,他们这生意做得特别大。
赖昌星靠着不正当手段攒下了大堆钱,但心里头总不踏实。因此,他悄悄安排老婆和三个娃去了香港生活。
赖昌星悄悄备好了几本国外的护照,打算要是哪天被查了,这些护照能派上用场。
有句老话讲得好,要想别人不知道,自己就别去做那亏心事。正因为这样,不少人给各个部门写信,举报远华公司干走私的勾当。
1999年的时候,远华公司里头有个员工,他写了封挺长的举报信。信里头,事实啊、数据啊,列得清清楚楚。这事儿中纪委知道了,马上就跟中央汇报了。
同年的4月20号晚上,上头的人聚在一起开了个会,商量着要搞个调查小组,非得把这走私的大案子给查个水落石出不可。这个调查小组,他们给起了个名字叫“420调查组”。
赖昌星听说调查组的事儿后,心里直犯嘀咕,立马召了几个“兄弟”到一块儿,琢磨着该怎么应对。
琢磨来琢磨去,赖昌星猛地一拍大腿,说了句:“逃跑才是最妙的招儿。”
赖昌星一家后来溜达到了香港。等调查组抵达厦门,开始折腾远华公司时,结果就翻出些皮毛问题,这让赖昌星心里头暗暗松了口气,有点小得意。
过了阵子,赖昌星偷偷溜回了国内。得知这消息,调查组立马商量着要把他单独审查起来。可没想到,这事儿走漏了风声,结果赖昌星又一次跑路了。
赖昌星逃到加拿大躲了起来,差不多一整年都没怎么露面。再后来,他被加拿大那边给赶回了香港,紧接着又被送回国内,等着法院审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