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孤儿出身的小和尚,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南唐的?

稷下学史来明志 2024-02-22 15:10:52

南唐(937年—975年),乃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创立的政权,其定都江宁(今南京),历三朝一帝两主,享国三十八载,堪称十国中疆域最为辽阔者。

南吴太和七年(935年),南吴睿帝册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封其齐州、润州等十州郡。至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正式建立齐国(徐齐)。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翌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更名为昪,自诩为唐宪宗之子李恪四世孙,再改国号为“唐”,后人称之为“南唐”。至保大三年(945年),南唐剿灭闽国,擒获王延政。保大九年(951年),南唐趁南楚内乱攻陷楚地,降服马希崇,然楚地旋即为周行逢所夺,南唐未能稳固占领之地。中兴元年(958年),李璟去帝号,自称国主,并对后周臣服。宋开宝四年(971年),李煜去掉“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请求宋廷废止不用自己名字的礼节,获宋太祖同意。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占金陵,李煜献表降宋,江南政权至此终结。

南唐最盛时领土覆盖三十五州,大致囊括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及湖南等省局部。

李昪继位后,致力于保境安民,社会生产得以发展。相较于其它割据势力,南唐地广人众且文化繁荣,人口大约五百多万,对于中国南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徐氏擅权

唐末群雄纷争,淮南杨氏雄踞江东最为强盛。然而,其继承人杨渥继位,内政混乱,人心不安。名将徐温乘势攫取大权长达二十年。期间杨氏虽立国称王(杨吴),实为徐氏掌控之下的附庸。天佑九年(912年),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等要职。天佑十二年(915年),被封为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始镇润州。留其子徐知训辅政,一切政事则由徐温遥控。天佑十四年(917年),徐温迁治金陵。之后徐知训被朱瑾所杀,徐温养子徐知诰(李昪)自润州进广陵,得以独揽大权。

徐知诰(李昪)

武义元年(919年),杨隆演自称吴王,任命徐温为大丞相,徐知诰(李昪)为左仆射、参政兼知内外诸军事。顺义七年(927年),徐温逝世,养子徐知诰继承其权,成为杨吴实权者。同年,杨溥被封为吴王,而实权仍在徐知诰手中。徐知诰一方面极力笼络杨氏旧臣,另一方面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大力延揽、提拔北方士人。大和三年(932年),徐知诰担任镇海、宁国节度使,驻守金陵。效仿其父徐温,任命儿子徐景通(李璟)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并留其于广陵辅佐政权。

南唐立国

在杨吴后期,众多杰出的北方人才,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人,皆汇聚于徐氏麾下。徐知诰亦起用了江南名流,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人。历经10年精心布局,徐知诰不仅赢得了杨氏旧臣的拥护,还成功联结了北方与江南两股势力,故有“羽翼渐丰,辅佐愈广”之说。最终在辽天显十二年(937年),废吴王杨溥,自立为帝,国号大齐,年号昪元。大齐建立之后,“上下顺从,人心安定”,“国内竟无异常之变”。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更名昪,自称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之后,复国号为唐,称南唐。其建庙祭祖,尊其父祖四人为帝,以徐温为义祖,且加封子弟。同时,将金陵府改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将南阳为国都,原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南唐是十国中面积最大的政权,北以淮河-大别山为界,西接楚国,长江沿岸分布着蕲州、黄州和鄂州,南邻南汉,东靠吴越,东南与闽国相接,东北与吴越相望。

自南唐建国以来,烈祖李昪秉持保境安民之策,避免战争,善待邻国,即使在吴越被火焚,宫室铠甲几乎焚尽,将领提议趁机进攻时,依然坚定不动干戈,反而派使节赠送财物以示关爱。同时与契丹交好以牵制中原。江南因此得以维持长时间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李昪实施轻徭薄赋、勤于农桑、鼓励商业之政策。商人以茶叶、丝绸与中原交换羊马,经海路与契丹往来。手工业方面,南唐在纺织、印染、矿冶、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方面,成绩卓越。产品既产量大,工艺亦精良,成为众多名品的诞生地。

烈祖“息兵安民”之策,保障了江淮地区的社会稳定,推动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南唐亦是艺术盛行的朝代,不仅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领域有所建树,还设立太学,开科取士,广建书院和画院。安定的南唐,吸引了许多饱经战乱的文人雅士,“南唐儒学之风浓厚,文化教育之盛令人钦佩。北土士人闻风而来,络绎不绝”。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繁盛,在五代十国乃至于中国历代割据政权中,实属罕见。军事方面,李昪坚守本分,等待机会成熟方攻占中原,免受邻国牵制,因此绝不轻易发起战斗。

开疆拓土

升元七年(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其子李璟登基,改封李璟(916-961)为南唐元宗,拥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此时,南唐与吴越两国争端不断,吴越国的军事行动常与中原政权遥相呼应,而南唐邻国闽也正内乱不断。

保大二年(944年)二月,闽将连重遇、朱文进谋逆,弑王延羲,自立为帝。李璟遂命查文徽等领兵攻闽建州。王延政闻南唐大军临境,谎称南唐助其诛逆。福州百姓及守将信以为真,于保大三年(945年)诛朱文进归降王延政,王延政复闽国,遣侄王继昌守福州。查文徽兵屯建阳,福州守将李仁达斩王继昌自任留后,泉州守将留从效亦弑刺史黄绍颇,献礼于查文徽。

同岁八月,查文徽连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败降,闽国覆灭。李璟割延平、剑浦、富沙三县设剑州,迁王延政至金陵,封其为饶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尽管南唐吞并了闽地,但残余势力仍存。李仁达附于吴越。原闽将留从效驱逐南唐驻军,据泉、漳二州,但仍向南唐称臣。留从效及其后继者陈洪进将泉、漳二州控制至北宋建立。同年,契丹攻占后晋京师,中原匮乏君主,李璟因傭兵东南,无暇北顾。

保大九年(951年),楚国发生内乱,马希广遭其兄马希萼杀害,后马希萼又遭其弟马希崇推翻。南唐见此机遇,派皇甫晖广招各地武装和流民。十月,南唐攻楚,南汉趁机夺取数州,楚地尽归南唐,其疆域扩至江西全省,兼有安徽、江苏、福建、湖北、湖南部分区域。然而,南唐军队在次年十月被刘言击败,刘言部将周行逢、王进逵杀刘言,相继执政湖南,楚地重归中原。

退缩衰落

后周官制大十三年至交泰元年期间(即公元955年至958年),北方后周政权三度南征南唐,南唐在战斗中处守势。寿州一役,周世宗柴荣亲临前线,周军一路长驱直入,攻克泗、濠、楚等州,唐军一败涂地,淮河水军无一生还。李璟致书柴荣,请求让位于太子弘冀,划江为界,全面割让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并尊奉后周纪年,去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南唐从此陷入颓势,李璟为避后周锋芒,迁都洪州,号南昌府。

至北宋建隆二年,李璟离世,因长子弘冀已逝,六子uters弘雅【初名从嘉,937-978】即位,复定金陵为都城。此时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方面,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需向中原缴纳高额贡奉。

南唐原有长江之南江南北两区间的经济互补,例如江南缺盐,江北产盐。失去淮南后,南唐失去重要盐产地,每年需支付巨大财力向中原购买盐。财政日益窘困,导致南唐政权加征赋税,招致民怨沸腾。南唐辖境民众对李后主时期繁重赋税仍深感铭记,在北宋统一很久以后,仍诉说当年连鹅生双子、柳树结絮皆课税。后期的南唐政治亦愈发混乱不堪。

国主新立之际,朝廷又掀起新一波的党争。宋军逐步南下,南唐仍深陷内斗,人心涣散。虽李煜精通词章、书画、音律,但缺乏政治才能,只好将国政委任于往日太子府的幕僚张洎。

降号称臣

公元963年4月,泉州副使陈洪进废除张汉思,自立为留后,李煜即任命他为节度使,从而保持泉州对南唐的附庸。同年7月,李煜奉宋太祖诏令入京。12月,李煜向宋廷提出更改诏书不提名的礼遇,未得到允许。

次年,李煜任命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主持贡举;又命徐铉主持复试。同月,宋太祖派遣作坊副使魏丕前往慰问,李煜亦差遣使臣赴宋,并进献白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件。

公元966年8月,李煜遣龚慎仪持诏书出使南汉,相约向宋朝称臣;但龚慎仪到达南汉后,遭到扣留。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南汉后,驻兵汉阳,李煜畏恐,派遣弟弟李从善进贡,奏请停止诏书不提名的待遇,获得宋太祖同意,但将李从善仍羁留在汴京。同年,商人上报,称宋军正在荆南建造战舰千艘,李煜畏惧事态扩大,不敢批准。此时形势危急,李煜日夜与大臣欢饮,无尽忧愁。

开宝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下令降低礼仪规格:将“诏”改为“教”;中书、门下省改称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称司会府,御史台改称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帝王降为“公”,以示敬畏宋朝。元宗时期,虽向后周臣服,但金陵台殿仍设鸱吻;乾德年间,南唐使者来访,李煜便撤去鸱吻,待使者离开后再恢复。至此,南唐一切器物均遭废弃。宋太祖擢升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阳坊赐宅院,暗示李煜降宋;李煜遣户部尚书冯延鲁致谢,但冯延鲁在汴京因病未能朝见宋太祖,只得返回。

同年夏,宋太祖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南唐,李煜上书欲接受北宋册封,被拒绝。十月,内史舍人潘佑因忧虑国势的衰弱,上书直言劝诫,李平被举荐为尚书令,徐铉、张洎告发“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犯上”,李煜命人逮捕,潘佑在家自杀,李平亦自缢狱中。

社稷归宋

北宋攻占南汉后,南唐处于宋军铁蹄的围困之中。为求自保,后主李煜表面臣服,暗中厉兵秣马,派遣使节前往汴京请求册封之余,将大部兵力驻扎在长江中下游要塞,以抵御宋军的进攻。

建隆七年(974年)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抗命未朝为由,调集十万精锐,兵分三路进攻南唐:东路吴越王受命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部数万自杭州北上援助,并让宋将丁德裕监督其行动;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十万自江陵顺流东进;西路王明担任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一带唐军,确保主力部队的顺利推进。后主李煜错误地认为宋军难以渡过大江,错失了利用宋军渡江之际进行反击的良机。十月,宋军安然无恙地渡过了长江。采石、秦淮河、皖口三场战役中,南唐屡战屡败,长江中游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

建隆八年(975年)三月,宋军逼近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占了金陵东面门户润州。此时,南唐都城金陵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后主急忙召唤外地士兵前来支援。然而,一切都已是回天乏术。到十月,朱令赟率领的15万水军在湖口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失去了最后的救星,成为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城市。后主仍固守金陵。金陵城内粮尽,士气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曹彬大军从三个方向对金陵发起猛攻,南唐五千士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攻破城池,李煜束手就擒。南唐至此灭亡,历经38载的统治宣告终结。

0 阅读:24

稷下学史来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