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衣服那么长,拖在地上不怕弄脏吗?原因其实不复杂

苹苹说过去 2024-12-25 07:58:35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剧里的许多角色,尤其是王公贵族一类的角色在出场时穿着艳丽奢华、裙摆拖地的服饰,给人一种非常华丽高贵的视觉冲击力,颇为赏心悦目。不过,有的小伙伴或许也思考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古人的衣服真的像许多影视剧中所还原的那样长吗?这样的衣服平时要怎么穿呢?衣服拖在地上了,难道就不怕弄脏?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的确,褒衣广袖、曳地长袍是我国古代传统服饰的一大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衣袍长度会达到拖地程度,并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穿如此长的袍子。

根据《礼记-深衣》中的记载:“短毋见肤,长毋被土”,意思就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长度再短也不能短到露出皮肤的长度,长不能沾到泥土,这是对穿衣礼记的约束与规定。而类似的规定还有很多,比如说明代要求”庶民袖衣去地五寸,生员袖外套长去地一寸“等等。

除此之外,通过明代对于庶民和生员,也就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有着不同的穿衣规定这一点,我们也能发现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在穿衣服方面有着不同的待遇。

的确如此,我国古代穿衣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要求,穿衣贵贱有等,衣服有别。

那种衣袂飘飘的衣服,是给贵族或者说有身份的人穿的,普通老百姓不但没有资格穿,即便是有资格也不会穿。

毕竟在古代小农经济社会,对于普通劳动人民来说,农耕几乎伴随着人们的一年四季。为了方便劳作,肯定不能穿太长的衣服,基本都是穿着样式简单宽大,袖口狭窄的短褐。试想一下,一个人穿着又长又大的衣袍在田地里插秧,这是多么违和的一幕啊。

即便是不考虑劳作时的方便,从经济角度去考虑,拖地的长袍得用多少布料,这些布料得需要多少钱?小老百姓有这个钱还不如去多做几身实用性强、更耐穿的短褐,等过年过节的时候,再做件新衣服呢。

其次,对于能有资格穿拖地长袍的达官贵族来说,这样的衣服也不可能作为日常服饰来穿。传统服饰向来分为常服、便服、礼服,像这种衣服宽大且裙摆拖地的衣袍基本都是礼服,只有在特定节日、重大场合才会穿,比如说祭祀、婚礼、庆典等等。而在特定场合穿拖地长袍,根本就不用担心衣服会被弄脏。

一方面,在需要穿礼服出现某个场所时,达官贵人们出门都是坐轿、乘车,需要步行的路程很短。一般的礼服可以自己提起裙摆,不让其沾地,稍微长一点有侍从提着,根本就不用担心弄脏。

另外一方面,就算是将长袍直接拖在地上通常来说也不会弄得很脏,因为贵族在举办大型场合时,会场早就已经被打扫的一干二净,本身就没有多少灰尘。

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是长袍被弄得很脏,达官贵族们也丝毫不用担心,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洗衣服,有专门的“下人”来浆洗。比如说,我们在看一些后宫戏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宫里专门的“浣衣局”。

因此,针对于这个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在古代对于普通人来说,他完全不需要考虑,因为他根本就不穿。而对于能够有资格穿长袍的达官贵族来说,他也不需要考虑,毕竟每次穿这种衣服的时候,地面都会打扫得很干净,不会弄得太脏,即使弄脏了,也不需要他自己来洗。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