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指挥官,曼施坦因该为保卢斯的覆灭承担多大的责任?和你想的不一样

悠然历史 2021-03-07 19:06:31

“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该为保卢斯的覆灭负责吗?”

一开始,我觉得这种问题并不足以探讨,因为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曼施坦因对于第六集团军的覆灭并没有太大的责任,但是却有很多人说希特勒正是因为听了曼施坦因的建议才决定让第六集团军放弃撤退行动,所以曼施坦因对于保卢斯的覆灭应该负主要责任。

第一眼看到这番言论的时候,我内心里是震惊的。

曼施坦因虽然被人叫做曼不群,但是如果你把第六集团军覆灭的锅扔到他头上,那实在是太冤枉他了,刚好我现在正在构思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之后的东线战史该怎么写,不如趁机来讲一讲“曼施坦因该不该为保卢斯的覆灭负责”这个问题。

想要明白,曼施坦因应不应该为保卢斯的覆灭负责,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问题来进行思考。

第一个问题: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苏军包围,曼施坦因有没有责任?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理解,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德军包围跟曼施坦因一点责任也没有。

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时间线。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发起天王星行动,从侧翼突破了德国B集团军群的防线,并于11月23日,在第六集团军背后的苏维埃茨基会师,完成了对第六集团军的包围圈。

而在此之前,曼施坦因先是在克里木半岛上和苏军交战,之后又被希特勒调去列宁格勒战场,直到11月21日曼施坦因才接到命令,要他去当顿河集团军群司令。

从这个时间线中就可以看出,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苏军包围其实跟曼施坦因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当时他本身就不在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这个位置上。

第二个问题:希特勒在得到曼施坦因的建议以后,才命令保卢斯就地坚守,曼施坦因该不该为此负责?

这个问题还是要看时间线。

在得到苏军发起天王星行动之后,希特勒对于第六集团军的安危也是十分担心,于是便决定在原先第11集团军司令部的基础上组建“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决定一旦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被苏军包围,马上就给提供曼施坦因4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和一些其他部队去给保卢斯解围。

在这里,希特勒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严重误导了曼施坦因的思路。

根据OKW的日志,希特勒对于其在纸面上的部队抱有乐观的心态,认为第4装甲集团军群、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和即将到达的第58装甲军状态良好,可实际情况是第4装甲集团军大部分已经在斯大林格勒和第六集团军一起被德军包围了,而罗马尼亚人的部队也早已被苏军击溃。

曼施坦因在11月23日通过OKW递交的前线情报了解到,德军能用来解围的兵力十分“充裕”,于是便在还未真正抵达前线了解真正情况之前,向希特勒报告:“如果解围部队及时到达,我有能力将这场战斗化为两军可以进行另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曼施坦因的想法不难理解。

按照当时德国装甲师的编制,四个状态良好的装甲师加起来怎么也有800辆左右的坦克,这个数量比起在整个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苏军坦克数量也少不了多少,再加上苏军需要一段时间来巩固包围圈,在此之前包围圈的防御并不严密,这4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的兵力已经足够给保卢斯解围了。

单从逻辑上讲,曼施坦因并没有错,只要希特勒许诺的这些部队能及时到达,他真的有能力去给保卢斯解围,可惜他根本没想到希特勒给他的完全是一张空头支票,直到11月底他才接收到3个师的援兵(第336步兵师和第6、23装甲师),这些兵力根本就不足以给保卢斯解围。

遗憾的是,当曼施坦因明白前线的情况有多恶劣的时候,已经是11月26日了,他在这一天才赶到斯大林格勒前线,了解到前线部队的真正情况。

而希特勒则在此之前下达了让保卢斯就地坚守的命令,使得保卢斯决定在11月25日发起的突围行动最终暂停。

通过了解这段时间线,我们便可以知道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曼施坦因的判断失误并不是其狂妄自大,而是希特勒给了他错误的情报,使他得出了完全错误的结论。

你能说曼施坦因对此有责任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曼施坦因的责任是很小的,甚至可以说他在为希特勒背锅。

第三个问题:曼施坦因发起的“冬季风暴”行动最终以失败结束,他该不该为此负责?

这一点就完全属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在当时,曼施坦因能够用来发起冬季风暴的机动兵力只有霍特领导下的第58装甲军,原先曼施坦因本来是有第48、58两个装甲军可以使用的,但是苏军在12月16日动了“小土星”战役,击溃了意大利军队的防线,曼施坦因被迫拿第48装甲军去堵缺口,所以能用来解围的机动兵力便只剩下来的第58装甲军下属的三个装甲师。

而他要面对的敌人则是苏联第51集团军和苏联近卫第2集团军,拿3个装甲师去捅苏军两个集团军的防线,老实讲,曼施坦因能推进到距离保卢斯仅有35~40公里的距离,我已经很敬佩他了。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

“冬季风暴”行动之所以失败,纯属是当时苏德两军的实力悬殊太大了,再加上曼施坦因还肩负着稳固顿河弯曲部德军防线的任务,好不容易得到得一点生力军都要拿去堵四周被苏军突破的缺口,没能给第六集团军解围成功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别说曼施坦因了,就算你把巴顿、艾森豪威尔、隆美尔这些二战中全部的名将都加在一起,想靠区区三个装甲师的兵力去突破朱可夫两个集团军的防线,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没能解围成功这一点和曼施坦因真的关系不大。

最后一个问题:曼施坦因是否有为了逃避责任,拒绝让保卢斯撤退的嫌疑?

最后这个问题完全就是胡扯了,明眼人都知道,保卢斯能够撤退的机会只有包围圈刚刚成形和曼施坦因推进到距离他不到40公里的时候。

除了这两个时间段之外的任何时间,曼施坦因手上都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接应保卢斯的突围部队,保卢斯即便率军突围也很容易被苏军追上歼灭。

而这两个关键的时间点,都被希特勒和保卢斯错误地浪费掉了,所以保卢斯最终被苏军歼灭真的和曼施坦因关系不大。

你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现在我救你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就有被苏军围歼的巨大风险,你说,不牺牲你牺牲谁?

从这四个问题我们便可以了解到,作为临时上任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要为保卢斯的覆灭承担很小的责任,甚至可以说在整个1942年底和1943年初,曼施坦因都一直在为希特勒和保卢斯背锅,处理他们留下来的糟糕战局。

如果你非要说曼施坦因要为保卢斯的覆灭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那我建议你把全部责任都归咎到希特勒身上,没有希特勒发动二战第六集团军又怎么会被苏军歼灭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10 阅读:4648
评论列表
  • 2021-03-07 23:30

    曼施坦因唯一的责任就是轻易地相信小胡子能给他弄来四个齐装满员的装甲师。斯大林格勒失败小胡子一人就可以占八成的锅,剩下的锅保卢斯外加空军那个吹牛皮说能保证第6集团军补给的一人一半。

    新的一天 回复:
    小胡子在那个时候就应该下台了,他要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卖单,拿着坦克去废墟里玩巷战,打一座不在计划内的城市,只因为名字叫斯大林[笑着哭]
    星际杂谈 回复: 新的一天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内河航线的关键点,苏联在巴库油田的石油产量有70%是通过伏尔加河运送到各个地区的,一旦打下斯大林格勒,就可以用少量兵力依靠伏尔加河防线牵制住苏军,富余出来的兵力全力进攻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并且在斯大林格勒部署火炮可以封锁伏尔加航线,苏军面临缺油,绝对是等死局面,打斯大林格勒其实没有错,错的是打不下来
  • 2021-03-07 20:01

    保卢斯是个优秀的参谋军官,而不是个优秀的指挥官

    当爱已成往事 回复:
    是的
    爱与家庭 回复:
    跟黄维一样的情况。教书参谋都不错。真当了一线指挥就拉稀了。
  • 阿白 11
    2021-03-07 20:35

    保卢斯是个呆鸟,将在外,因势而功,死在战场,也比将士死在虏后强,置死而后生

    104910 回复:
    保卢斯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者之一。希特勒倒是希望全体德国人通通为纳粹德国殉葬,别说保卢斯,即使是铁杆纳粹党徒戈林和希姆莱也做不到战斗至死。末代元首邓尼茨同样选择投降。
  • 2021-03-08 00:23

    写的不错,曼施坦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个装甲师在两侧驻防,就没有突击力量了,而且他尝试了,没有足够的兵力在两侧挡住两个集团军的猛攻,孤军深入再不撤会被包围,要知道苏联人虽然挡不住曼施坦因的楔形进攻,但可以把他和保卢斯一起包围,但到时就是俘虏两个元帅了

  • 2021-03-11 16:01

    保卢斯真正是应验了那句话: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 2021-03-07 21:53

    保卢斯都突破出来了,小胡子命令他再进包围圈呆着,因为那个空军司令说他能保证三十万人的空投[得瑟],小胡子又不愿意放弃近在咫尺的战鼓

    用户18xxx88 回复:
    保卢斯坚守包围圈时,还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就是顿河大桥和一些战略钉点,这些点不丢苏军无法做到真正合围 保卢斯如果想逃,未来可以从这些钉子处突围。但是苏军实在太多了,全部丢了,从此后包围圈越来越小,你能想象小胡子的心情吗?斯大林格勒战役原本可以早发起一个月,就是小胡子和陆军部的冲突,小胡子想先打油田,陆军部认为斯大林格勒不拿下来油田也坚守不住。一个月之后小胡子又想通了,决定优先拿下斯大林格勒,但他还是放不下油田,战役开始后他觉得推进很顺利,于是他把两大主力中的莫得儿的装甲军团调离序列去争夺油田了,只留保卢斯一个主力,因为他是伟大的,他此前已经解除了总司令勃劳希契的职务,他要展现他的才能,他要同时两个胜利,不得不说他是个伟大的战略家[呲牙笑]
    用户18xxx88 回复:
    保卢斯又不是庸才,要知道那时斯大林格勒已经在德军手里,城内只有苏军游击队,保卢斯觉得坚守风险大,于是少量部队在包围圈里断后,三十万人已经撤到了齐耳斯卡亚,但如果撤走了,将近半年的战役就白打了,小胡子不舍,准备用外线曼施坦因击溃包围,戈林也附和小胡子,于是听话的保卢斯回到了斯大林格勒。结果就是差点曼施坦因自己也被苏军包围,于是保卢斯无望了,戈林承诺的每天五百吨物资实际只有四十顿,机械化部队缺乏燃料,每个士兵只有100g面包,三十万大军三分之一战死,三分之一受伤,投降九万人,一个元帅二十多个将军。这一仗后德军失去了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并且从此以后转为战略守势,也是转折点[呲牙笑]
  • 2021-03-08 13:03

    云龙兄在哪里?

  • 2021-03-07 22:07

    感觉小编完全是在胡说八道,装甲师多少坦克,哪能凭纸面的?老曼如果连自己手里几辆坦克都不清楚,那也是猪了。老曼责任是不大,但小编的分析完全没逻辑。

  • 2021-03-09 21:54

    德国进攻苏联计划,根本就没有让曼斯坦因参与。在事后来看,希特勒应放弃指挥权,集中到曼斯坦因这里,情况要好得多。但是他的资历开始没这末高,难以服众。

  • 2021-03-13 23:21

    如果没有戈林的空头支票,保卢斯会不会马上突围?

    智宸越泽 回复:
    不会,保卢斯因循守旧,缺乏决断,只能当营长。
    似是故人来 回复:
    保卢斯不会不清楚德国空军实力的,毕竟面对英国皇家空军都束手无策。
  • 作者所谓的构思,100个字里面有80个是参考“所谓”的失去的胜利里面的吧?

  • 2021-03-10 12:18

    胡扯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