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江阴海域爆发激烈海战。当时淞沪前线有70万中国军队,为了保护他们的后方安全,同时阻挡日军从长江往内陆推进,国民政府海军经过多次讨论,忍痛决定用沉船的方式封锁长江航道。
那时候,中国海军调集了8艘军舰和20多艘民用船只(后来增加到43艘,总吨位超过6万吨)用来封锁江面。
凄厉的汽笛声里,第一、第二舰队的官兵们含泪看着自己的战舰沉入江阴附近的海水中,虽然心如刀绞,但为了构筑江阴防线,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的名气可能不如空军响亮,但它的英勇牺牲和重要作用,在抗战历史中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简单说说打仗前中国和日本海军实力的差距。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海军实力薄弱,军舰总吨位只有日本海军的二十分之一。
中国海军总兵力约2.5万人,拥有70多艘军舰。不过这些船大部分都是小型巡逻舰、炮艇和鱼雷艇,还有不少是清朝时期留下来的老旧军舰,只能勉强执行巡逻任务。所有军舰加起来的吨位还不到6万吨。
当时日本海军的情况是这样的:总兵力12.7万人,拥有285艘军舰,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轻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各种舰艇(还具备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所有军舰加起来超过115万吨。此外,他们还配备了800多架飞机作为空中支援力量。
可以说,当时日本海军的实力比美国海军还要强。面对中日海军差距这么大的情况,国民政府海军部决定"沉船封锁长江",实在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那时候的中国海军,在江阴用沉船封锁长江后,第一和第二舰队的主力战舰几乎全被打光了,整个海军就剩8艘主力军舰能用来防守内陆。
即便战舰所剩无几,中国海军依然毫无畏惧。战士们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扛起步枪就冲上岸,火速赶往江阴要塞,与陆军部队联手阻击日本舰队。
简单说说江阴要塞这个地方。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保护南京的安全,就开始大力加强江阴要塞的防御工事。经过几年建设,这里建成了包括黄山、东山等6个主要炮台的防御体系。这些炮台配备了8门德国造的88毫米反坦克炮、4门150毫米远程大炮,还有各种型号的海岸榴弹炮。
1937年9月底,在日本特务的配合下,日军海军摸清了江阴要塞的防御情况,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们调集了70多艘军舰和300多架战机,想要一次性攻破江阴防线。
这支日本舰队后方还跟着三艘航母——赤城号、龙骧号和凤翔号,它们能随时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1937年9月23号早上5点,10艘日本军舰朝着江阴要塞发动进攻。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害怕江阴要塞的防御炮火太猛,就调来了加贺号航母上的42架飞机,再加上其他66架日军战机,凑成一支特别飞行编队,对江阴防线展开空袭。
中国最先进的平海号旗舰发现敌机敌舰逼近,立刻拉响战斗警报,刺耳的警报声在长江上回荡。宁海号、平海号和逸仙号这三艘当时中国最精锐的战舰迅速进入战斗位置,准备迎战来犯的日本海军。
战斗打响后,日军飞机挂着炸弹多次俯冲轰炸中国军舰。中国海军士兵用高射炮精准反击,宁海舰发射700多发炮弹,打掉了5架敌机。可惜兵力悬殊,最终这艘军舰还是被日军飞机炸沉了。
9月23日这天,80多架日本战机疯狂围攻平海舰。打到后来,舰上连照明弹、训练用的假弹和穿甲弹都打光了。为了躲开日本飞机的轰炸,平海舰在江面上左拐右拐走S形路线,可还是被炸得够呛,甲板挨了不少航空炸弹。
平海舰上的炮手被日军飞机炸伤,弹片扎进左胳膊血流不止。他强忍剧痛,用单手继续开炮还击,直到战友赶来接替岗位时才倒下牺牲。
平海号战舰苦战两天,总共打掉了9架日本飞机。但毕竟寡不敌众,最后还是被敌机炸伤搁浅,成了江阴海战里第一艘沉没的中国军舰。
到10月份时,江阴海战仍在继续。日本海军接连击沉了中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包括"宁海"、"平海"、"逸仙"、"楚有"、"建康"和"应瑞"号。这一连串的惨重损失让中国海军遭受致命打击,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
当时担任海军部长的陈绍宽很清楚,中国海军已经没机会和日本舰队正面交锋了。剩下的军舰大多都是老掉牙的旧型号,火力不足、补给困难、防空装备太少,而且船体吃水太深,根本不适合继续跟日本军舰打仗。
陈绍宽立即命令剩余海军部队,把老旧军舰上的武器全部卸下来,直接安装到海岸炮台用来打击日本军队。
中国海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艘老军舰——海容号、海筹号、海圻号、海琛号,这些清朝末年建造的巡洋舰,在陈绍宽将军的命令下,船员们打开了船底的进水阀门。伴随着凄厉的汽笛长鸣,这四艘功勋战舰慢慢沉入长江,成为了江底封锁线的一部分。
从那时起,中国海军只剩下少数撤到内河的炮艇,整个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军舰全部损失后,海军官兵们只能穿着军装,转而在陆地上参加战斗。
江阴保卫战打了整整三个月。虽然咱们海军损失惨重,第一、第二舰队几乎拼光了,但战果也很了不起:打掉20多架日本飞机,击沉2艘敌舰,还重创了10多艘。正是海军将士们用生命死守,才保护了淞沪战场上70万中国部队的侧翼安全。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江阴海战时,中日两国军舰并没有面对面开炮对轰,主要是靠飞机轰炸来打仗的。
这些中国军舰在抗战中损失惨重:建康舰被日军击沉;江贞炮舰遭空袭搁浅;楚有炮舰在六圩港被炸沉;湖鹏、湖鹗两艘鱼雷艇都被日机炸沉;湖隼鱼雷艇因太老旧提前退役;民生炮舰也被炸得搁浅。其余参战军舰要么坚持到抗战胜利,要么在其他战场受损。江阴海战结束后,中国海军官兵弃船上岸,组建了炮兵和布雷部队,继续死守江阴防线。
1937年12月,日军又一次攻打江阴。中国海军炮兵用两门从军舰上拆下来的大炮,拼命保护友军撤退。他们坚守阵地好几天,等战友们都安全撤离后,含着眼泪亲手炸掉这两门大炮,才撤出江阴防线。
从这段历史能看出,当年中国海军在抵抗日本侵略时,打得异常艰苦却孤立无援。
这些水兵亲手把日夜相伴的战舰沉入海底,从此成了没有军舰的海军,连陆军士兵都曾嘲笑过他们。
尽管中国海军人数不多,但在抗战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们总是冲在最前线。这些英勇的战士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海军没有消失,中国海军的精神永远都在。
事实证明中国海军并未被完全打垮。在武汉保卫战期间,中国海军依然活跃在战场上,他们通过组建水雷部队,多次成功阻击了日本军舰的进攻。
当时,国民政府为了阻挡日军向西推进,就在马当要塞附近的长江上设置防线。他们主动沉没了39艘军舰和船只,用这些沉船堵住长江航道,防止日本海军顺着长江往内陆打进来。
这一次,全体海军官兵站在岸边和小船上,心情沉重地望着军舰沉入江中封锁航道。他们向曾经并肩作战的战舰行最后的告别礼,这些军舰也将就此结束它们光荣的服役生涯。
然而,这依然没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步伐。在武汉保卫战中,由于中国空军失去了空中优势,长江沿线的海军部队损失惨重,中山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日军舰队围攻而严重受损的。
当时中山舰舰长萨师俊,即便被日军飞机炸断了腿,仍然强忍伤痛继续指挥军舰战斗。
船上的官兵们都劝他赶紧离开。他却高声喊道:"我还能继续指挥!作为舰长,我就该和军舰同生共死。"
最终,中山舰在武汉金口水域遭到日军飞机轮番轰炸,不幸沉入江底。舰长萨师俊与全舰官兵英勇牺牲。在那段抗战岁月里,这样悲壮的场景不断上演,无数海军将士与他们的战舰一同沉入海底,用生命谱写了中国海军抗战史上最惨烈的篇章。
中山舰沉没后,中国海军就彻底失去了能打仗的大型军舰和完整舰队。
那时候中国海军实力很弱,所以在抗战中的名气比不上空军。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当时中国海军不仅存在,还打过不少英勇悲壮的战斗。
历史教训不能忘记,只有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让国家不受外来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