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一位阿姨辗转到我门诊:“徐大夫,我就想死马当活马医了,我看过好多的医生,这近一年中药、西药、汤药、针灸,我能试的都试了个遍,肠镜胃镜也都做了,最长的在一个大夫那吃汤药吃了三个月,但是症状就是不缓解。”
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根据初步的问诊,这位阿姨,从1年前开始,就突然出现的胃凉、大便不畅、腹胀、睡眠不好……按照阿姨的表述,症状多的难以抓住重点。但问到最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就是便秘。
按照阿姨的话来说:“睡眠不好能忍,大便不畅感觉憋的整个人都烦躁。”

而根据阿姨回忆,在此之前大便都很好,每天一次特别规律,从1年多前开始,突然就不通了,最少4天才能排便一次,并不是特别干燥,但就是完全没有便意,不管怎么揉,怎么吃通便的药都不好用。而且觉得胃和小腹完全属于两个人一样,中间隔着个板子,不通。
望舌像:舌色暗,代表有瘀滞;舌体不胖但齿痕明显,代表有湿;苔白略腻,支持有湿。
平脉象:沉细弱,代表气血亏虚;左手关脉弦,代表肝气瘀滞;右手关脉略弱,代表脾气虚。
按照中医辨证来说,这位阿姨的情况,符合肝郁血瘀、脾虚湿盛的表现。
翻阅了此前的就诊记录,发现前面医生正是按照这样的辨证来治疗的,用药也是精而力专,但服药三月却一直不见效,这里面难道还有隐情?

这样的病案确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发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再次为阿姨平脉,发现其右手关脉隐约可以感到如小石子挤过一样的涩滞感,代表有积滞。随后进一步追问:“做出发病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之后出现了这个症状吗?比如吃了年糕、水果、去火药什么的?”
阿姨想了想:“要说有,也是有的,我记得那会儿人家给送了一大箱车厘子,我怕坏了就放在冰箱里了。过节那会拿出来吃,觉得味道很好,然后就不知不觉吃多了,可能一口气吃了有一两斤吧。后来还拉了一次肚子。”
这下明白了。阿姨这是因为过食生冷,伤了脾胃,又逢节庆期间饮食不节,导致的“冷积”。至于此前肝郁血瘀、脾虚有湿的情况,很可能在出现此症状之前就有了。于是再次进一步追问阿姨在发病以前的情况,果然符合判断。

综合判断,导致本次发生便秘的罪魁祸首,就是那箱冰镇车厘子,病情符合冷积的诊断,因原有体虚,冷积日久又伤脾阳,所以最后用了温脾汤加减为主方,水煎服送服巴豆霜治疗。2日后阿姨来复诊,喜上眉梢:“徐大夫,你可不知道,这一年多了,我就这两天拉的最痛快!”
随后根据阿姨的身体情况,嘱咐阿姨忌食生冷食物,又针对虚损问题进行了调理,停药后未在复发。
这个案例,确实让徐大夫感触颇深。便秘说起来是个很常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毛病,却也困扰了很多人。如果没有当时的好奇心,放过了细小的关卡,可能也不会达到直指病所,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将此病案记录在此,以告诫自己,事出反常必有妖,治病必求于本,越是错综复杂的病症,越要认真问诊,力求拨云见日,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方能明确辨证,用药如神。也将这个案例送给同行共勉。

同时提示各位患者两件事:一是在就诊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疾病发生前后的诱因、症状、病史等详细告知,切勿隐瞒,以便医生综合判断;二是人体的脾胃是出生后摄取营养的唯一来源,最怕寒凉,想要身体健康,一定要保护好脾胃,生冷的食物不要贪食,温差越大对身体损伤越大。
愿医者无病可医,愿患者皆无所病。